向勁芳
【摘要】沒有愛的教育就如同沒有水的沙漠,沒有鳥的天空,沒有魚的海洋。愛每一個孩子,賞識他們,激勵他們,尊重他們,關愛他們的成長軌跡,為他們的終極發展服務,讓每一個學生擁有自信,走向成功。
【關鍵詞】耐心 真心 信心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3-0196-02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興趣,情感和需要,具有不同的發展水平。要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所提高,有所發展,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好學生的個別教育。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體會:
一、用耐心去愛學習困難的學生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同一班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傾向一般不會在同一水平線上,他們的“發展期”也是不同的,而同一學生個體本身也存在學科之間的不平衡。學習不好的學生比學習好的學生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作為教師,一定要關愛他們,真誠地向他們傾注情感。后進生也有強烈的自尊心,往往在倔強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脆弱、敏感的心。你一旦了解了這顆心,與其真正進行溝通,那么他們會非常愿意親近你,樂于接受你的教育,樂意完成你交給的一切任務。
記得我上《我的太陽》這一課時,由于引導學生作畫的故事生動,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相當活躍。輪到學生自己下筆做畫時我發現班上一位學習不太好的同學一直低著頭,當我走到她身邊時,她慌忙把自己的畫遮住。我俯下身子悄悄地對這個學生說能否讓老師開開眼界?那位學生卻搖搖頭,我想凡事不能勉強,就對她說:“那就等你畫好了再給老師看好嗎?”那位學生點點頭。過了一會兒,我又走到她的身邊,她抬起頭望著我,臉上露出害羞的表情,一只手還捂著自己的那張畫。我說:“你畫好了嗎?大膽些,畫好了讓大家看看,好嗎?”那個學生慢慢地把手從畫上挪開了,我看到了一個愁眉苦臉的太陽,也看到了一顆愁眉苦臉的心。于是我說:“你畫的太陽很特別,但老師希望你的太陽能早點高興起來!”那個小朋友笑了!也許是因為我的話,不一會兒她把太陽的表情改了,還給太陽涂上了美麗的顏色。這回她再沒有用手把畫擋住了。當畫好的小朋友上臺展示自己的畫時,她也勇敢地上來了,我當眾表揚了她,看到她露出了自信的笑臉。
關愛后進生,用語言去溫暖他們的心,讓后進生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感到自己與別人是平等的,就會使他們與老師、同學融洽無間,與集體和諧一致,就會給后進生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給后進生以鼓舞和希望,從而使教育的力量和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二、用真心去愛個性特別的學生
個性與創新總是相伴而生,沒有個性的人總是墨守成規,沒有個性的群體就像一潭死水。所以,教師必須持寬容態度,并努力優化其個性優勢,不斷地幫助他們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勢轉化為優勢。
作為一名教師,對于學生正當的愛好,都應給予肯定、鼓勵,并加以重視和培養,實施因材施教,引導學生發展特長,開發學生潛能,因為愛好是一切發明創造的最直接的動力。我所任教的班上有個特別的學生,恣意妄為,我行我素,學習成績不理想,不遵守校紀校規,但在美術方面有著過人的能力。在一次學校的合作繪畫比賽中,由于他和其他同學之間交流不當導致未能獲得名次,他很難受。通過此事,我發現他具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抓住這個契機,我給他寫了一張卡片,委婉地提出了他身上的優缺點。接到卡片后,我發現他對待他人不再那么蠻橫,態度改變了許多。經過幾次私下交流,他慢慢地改變了:開始聽老師的話,行為得到了很大的改觀,自信心也重新樹立起來。他重新獲得了同學的認可,融入了充滿愛的集體當中。
三、用信心去愛犯錯誤的學生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學生是人,而且是未成年人,不是圣人,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有失誤、會犯錯誤,這就有待于我們教師去培養造就,善待學生的失誤、善待犯錯誤的學生,相信他們,給他們改正的機會,因為我們是教師,而不是警察。要力爭站在學生的心理,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們需要怎樣,我們怎樣做才能更好。這樣,學生會感到你不是在訓斥他,而是在幫助他。”可見,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有失誤、難免會犯錯誤,關鍵是學生犯了錯誤以后,老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幫助學生認識到錯誤的危害,并和學生一起分析,怎樣做才能少犯錯誤,甚至不犯錯誤。我教的班里有個學生,一次搶著去幫同學換畫畫的水,結果毛手毛腳,把桶也摔破了,水流了一地。望著他那尷尬而又驚慌的表情,原本想發火的我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先表揚他熱心助人。聽到表揚,那個學生的臉上露出了驚喜的表情,于是我又順勢指出了他的失當之處,提醒他要吸取教訓,他欣然接受了。現在他成為了他們班的學雷鋒榜樣。
冰心老人說:“有了愛,就有了一切。”于是,我采取角色換位、感情換位,多設想幾個如果:如果我是他,如果老師不信任我,如果我無人關心,如果我被人欺負,如果我受到挫折……站在孩子們的立場上“因材施教”,用師愛建立與學生間的情感,以愛心走進孩子們的童心世界。
參考文獻:
[1]童話的詩學[M]. 中國文聯出版社 , 吳其南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