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學專業最重要的課程就是藝術實踐,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專業素質的有效途徑,創建音樂學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對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延邊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學專業為例,針對民族院校實踐教學基地的具體問題進行解析,提出了可供參考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民族院校音樂學專業 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研究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3-0208-01
一、創建音樂學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必要性
作為吉林省高校“品牌專業”, “十二五”省級特色專業,延邊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學專業是以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為主線,培養朝鮮族音樂師資高級專門人才的專業。承擔著培養國內朝鮮族學校音樂師資和朝鮮族文化場館音樂輔導員的任務,為中國朝鮮族文化藝術教育部門培養80%的音樂人才和師資,成為引領朝鮮族音樂教育發展的主要力量。從專業特點來看,藝術實踐占有很大比例。
目前,音樂學專業的課程體系中,57%的專業課程是技能課。技能課的實踐主要集中在課內、課外實踐活動中。由于嚴重缺乏文化場館崗位體驗的實踐基地,無法滿足培養在文化館站、社會藝術團體從事教學、輔導等工作的復合型專門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因此,學生的實踐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導致培養質量的下降。對于沒有校外文化場館實踐教學基地的專業來說,建設什么樣的實踐教學基地,用什么方法建設,需要哪些具體的實踐教學配套要素,是當前頗為緊要的任務;對于實踐性較強的藝術類專業,更需要有科學規范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范例。
二、基于民族院校藝術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研究
1.改革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建立“多元融匯、復合一體、創新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確定能在中小學、文化館、社會藝術團體,從事教學、輔導等工作的“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推進多元文化教育,確定以突出朝鮮民族音樂為主線,中外多元音樂文化相互融合的課程體系;改革從歐洲音樂體系的單一性向三大樂系的多元性轉變的教學內容;構建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互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2.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改革課程內容、開發“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特色教材
更新師資隊伍的多元音樂文化觀念,立足“多元文化音樂教育”進行全方位教學改革,構建結構合理、動態組合、團結合作的“多元文化音樂理論”和“多元文化音樂表演技能”的創新教學團隊。以課程建設為中心,通過攻讀學位或課程進修等方式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學歷層次;采取“內引外聘”的方式,積極吸納高層次人才,并有計劃地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擔任本專業的客座或兼職教授。
加大對“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課程開發研究、教材研究的投入力度,開發特色課程及改革課程內容以及特色教材,組織精干力量有計劃地編寫特色教材。充分依靠科研與教學研究,把最新的研究成果應用到多元文化創新人才培養領域,固化在教學內容之中。在特色教材建設方面,圍繞朝鮮族民族民間音樂這一主線,積極組織教師編寫高水平的朝鮮族音樂特色教材及專業輔助教材,為國內外同類專業的教學與科研服務。
3.建立 “專業實訓、社會藝術實踐、綜合能力訓練”實踐教學體系
以適應專業培養目標和多元文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建立“專業實訓、社會藝術實踐、綜合能力訓練”的實踐教學體系。繼續優化實踐教學基地的結構與布局,與中國朝鮮族各藝術館,文化館建立“校館聯合培養”實踐教學基地,提升基地的整體建設質量和水平。
4.建設“朝鮮民族音樂數據庫”
建設“朝鮮民族音樂數據庫”,為音樂的表演實踐、研究提供參照性的物理依據、為音樂的理論研究提供基礎性的客觀數據,并為相關專業師生提供優良的實驗環境。其次,數據庫的建設不僅對全國各普工高校及藝術院校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還向社會展示并傳播了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也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5.建設少數民族音樂研究與師資培訓基地,建立“朝鮮族音樂教師培訓教育中心”
在吉林省教育廳民教處的委托舉辦“吉林省朝鮮族中小學音樂教師培訓班”的基礎上,依托“音樂表演與教育”學科以及“中國朝鮮族音樂研究會音樂教育學會”、“中國朝鮮族文化藝術研究中心”,利用集中培訓或訪問學者的形式,為全國同類教師培訓,提高教師教育質量,促進朝鮮族基礎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教育的發展,建立朝鮮族音樂教師培訓服務中心。
以研究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人才培養模式,以解決民族音樂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為出發點,為我國地方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理論研究和教育改革實踐提供借鑒與指導。擬建立“中國朝鮮族音樂教育研究中心”、“中國朝鮮族文化藝術教育研究基地”、“中國朝鮮族音樂教師教育培訓基地”,利用基地專題研究“中國朝鮮族音樂發展史研究”、“中國朝鮮族音樂體系研究”、“中國朝鮮族音樂理論研究”等項目、為今后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研究與實踐、少數民族民間音樂教師培養與培訓提供平臺。
三、結束語
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滿足創新人才培養、培養方案的需要,提高學校辦學特色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學校應加強對音樂學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管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革新教材,健全師資隊伍建設,從而提高實踐教學質量,通過創建音樂學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努力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不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尹愛青.《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9
[2]張莉.高校音樂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有效性研究[J],吉林教育,2014,(11)
作者簡介:
樸京花,延邊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