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摘 要:高職院校的行業與企業融合發展已經成為了一條未來發展的主要道路,高等教育校園文化的發展需要相互結合共生,體現出校園的文化特色來,通過高職院校的職業教學教育發展特點,綜合提出有效的建設方案,以目標化的方式培養科學性人才,以和諧校園的文化為學生和老師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的氛圍,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方向需要注重這些特殊的問題,還要理解能夠融合文化建設的內涵與要求,通過融合校園文化的職業特征、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理想等人文因素,共同建設共同實踐,得出物質文化與制度文化本身融合的內容,提高技能培養與人文建設的要求。
關鍵詞:行業;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文化建設;實踐途徑
一、校園文化及高職校園文化的內涵
校園文化建設從狹義角度與廣義角度來講都具有不同的概念,校園文化的包含內容主要涉及到價值觀、思想方式、生活方式、行為規范,社會群體的固有意識狀態都具有很多不同性的特點,結合了向心力或廣泛結合文化的角度來看,校園文化通過藝術教育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來看,課堂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教學活動內容息息相關,課堂的教學內容充滿了各種氛圍與生活方式的結合,通過校園物質文化的分析,提出了制度文化與企業文化、社會文化的三者綜合型的混合分析,校園文化的承載一方面是物質文化、一方面是傳統的精神文化、一方面是學校與外界聯合的活動文化,正常進行的機制之中,精神文化是學校全體人員長期或短期生活行為的意識及思維活動的整合體,提出意識文化結合學校建設文化,相互結合,是推動學校長期發展的最主要動力。
高職院校的精神文化是要求學生能夠根據學校的教學環境提出學習思路,精神文化是學校全體人員長期或短期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的總和(如價值觀、行為模式、學校傳統、校風、校訓、教風、學風、班風、作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等),是校園文化的核心。
以優美的校園環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藝術情趣、濃厚的學術氛圍、科學的人文精神、嫻熟的技能操作,形成催人奮進的學以致用的學校精神和科學、民主、實用的價值理念,導向正確的輿論環境,使學校文化形態、師生心態、技能狀態內外和諧,辦學實力、學校活力、動手能力、文明魅力剛柔相濟,促進學校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創建品牌學校。
二、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
如果對校園文化的作用及功能沒有明確深刻的認識,就不可能引起領導及師生的高度重視,也就不可能建設優秀的校園文化。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識》(教社政[2004]16號)強調指出:高等學校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于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1導向功能
即把全校師生員工引導到學校所確定的目標上來。具體說來,就是指在具體的歷史環境和社會發展條件下將所有成員的事業心和成功欲轉化為具體的奮斗目標、人生追求、信條和行為準則,形成廣大師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共同為學校的建設發展壯大,為國家教育事業而努力奮斗。學校提倡什么、鼓動什么,全校成員的注意力就必然轉向哪里。而且必須是全員參與,調動所有人工作的積極性和學習的主動性,校園文化越強有力,就越能統一全校成員實現學校發展目標的行為。就越能更快實現學校的發展目標。其次,還體現在校園文化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為軸心,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與活動,使校園文化成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受廣大青年學生歡迎的新載體,并從而引導他們在成長與成才的道路上達到目標遠大、方向正確的目的。
2.2凝聚功能
校園文化所包含的全體師生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念、理想觀念、行為規范等群體意識,就象一種精神粘合劑,可以使師生員工產生歸屬感和凝聚力,能使全體成員團結一致、關心集體、關心學校,進而形成一種心理需求,具有學校特色的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以及具有專業技能特色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能進一步激發師生對學校的認同感、自豪感和榮譽感,從而使學校的凝聚力得到升華。
三、校園文化的建設的思路和對策
3.1抓好思想政治教育
各高職院校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文化主旋律,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廣大師生員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校園文化建設應以社會主義外呢化和優秀的民族文化為主體,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旗幟,抵制消極、功利思想的滲透和影響,抵制低俗文化和非理性文化傾向,在先進理論的引導下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使廣大師生員工對學校的歷史使命和文化價值有深刻的認識。
3.2充分調動師生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起責任感
校園文化的主體是學校的全體師生員工。教師本身也要確定自我的文化價值觀念與責任觀念,通過行為與意識結合,思想與能力結合,確定教師隊伍的整體能力及構成,培養教師對學校的認同感,還要讓教師能夠認識到自身職業發展的自豪感與歸屬感,了解自我行為及能力的構成,認識校園精英文化的傳播概念,確定職工發展與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的價值,對每一個角落之中校園文化建設發揮的健康積極的價值有著認真的思考,理解校園文化建設的深層次意義和價值。
3.3創新校園文化活動,引導社團群體健康發展
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的載體。其組織形式、活動內容、精神風貌、文化內涵等直接影響著校園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在高職院校蓬勃發展的新時期,校園文化建設應著力創新校園文化活動的形式和內容,通過一系列積極健康的活動來增強學校的活力,提升校園文化的質量。高校文化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各種社團群體,包括理論、實踐、文藝、體育群體,院校要注意加強和引導社團活動,建立一系列的保障機制來鼓勵更多的交織員工來參與各種活動,從而加強大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4引入企業文化,突出職業教育特征。
高職教育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就業教育,高職教育的目標是為社會培養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這就決定了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引入企業文化,突出職業教育特征。而且實踐己經證明,凡真正實施“校企結合”的學校,其畢業生就受社會各界歡迎,反之則不然。在具體的操作上,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首先應注重學習、研究和廣泛宣傳優秀的企業文化,定期選派相關老師和學生到優秀企業學習感受企業文化,讓企業文化滲透到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和校園文化活動中,讓學生能有效地吸納各優秀企業的核心價值觀。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根據高職院校的教學要求與教學規則來看,針對性的提出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利用文化建設科學制定符合高職院校發展的規劃方案,根據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發展路線及文化發展特點進行結合,并融合說明,提出具體的校園文化建設發展方向,是具有很好的價值與特點的,針對企業辦學背景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特點,綜合說明,具有一定的價值和研究意義。
參考文獻:
[1]高職院校加強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J]. 尤長軍,劉波. 遼寧高職學報. 2016(10)
[2]論校園文化的創新性與實踐性[J]. 黃進. 江蘇高教. 2016(06)
[3]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局限及其對策[J]. 張書明. 山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1)
[4]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多元融合的意義及途徑[J]. 吳高嶺,余敏. 湖北社會科學. 2015(05)
[5]高職院校特色化校園文化建設芻議[J]. 張培方.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5(09)
[6]試論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三個對接[J]. 殷雄飛,錢彩琴. 江蘇高教.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