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亮
摘 要:壓縮機車全周轉時間,是提高機車運用效率的有效措施,對降低運輸成本,保障行車安全,提高鐵路競爭力發揮重大作用。本文結合機車的運用管理,探索壓縮機車全周轉時間的有效途徑,縮短段停時間、站停時間及機車走行時間,提高機車運用效率,多快好省地完成鐵路運輸任務。
關鍵詞:鐵路;機車;周轉時間;提高效率
縮短機車周轉時間可以減少運用機車臺數,提高機車運用效率。壓縮機車車輛周轉時間是鐵路提高運輸效率要攻克的難題之一, 是挖潛擴能投入少、見效快的重要措施,是實現鐵路運輸由粗放型管理向規范化、高效化管理戰略轉型的有效途徑。
1 機車全周轉時間的基本概念
機車全周轉時間為機車每周轉一次所用的全部時間(非運用時間除外),它包括:純運轉、中間站停留、本段和折返段停留、本段和折返段所在站停留時間。
1)純運轉時間: 指機車在區間內運行的時間,包括在區間內各種原因的停留時間(區間裝卸除外)。
2)中間站停留時間:指機車在牽引區段內的中間站停站和調車時間。
3)機車在本段、折返段所在站停留時間:指機車自出段時起至在本段、折返段所在站牽引列車出發時止,和牽引列車到達本段、折返段所在站時起至入段時止的全部時間,其中包括調車時間。
4)機車在本段、折返段停留時間:指機車入段時起至出段時止的時間,不包括非運用時間。機車全周轉時間是考核機車運用效率、衡量鐵路運營管理水平的一項重要的綜合性指標,用它可以綜合反映運輸工作質量的優劣和運輸組織水平的高低。縮短機車周轉時間可以減少運用機車臺數,提高機車運用效率,從而可以降低運營成本,增加運輸生產效益。
2 機車全周轉時間的影響因素
影響機車周轉時間長短的直接因素就是機車在區間的純運轉時間、機車在中間站的停留時間、機車在本段及其所在站的停留時間和機車在折返段及其所在站的停留時間,而決定這四個時間長短的間接因素是車站作業水平、段內組織水平、運輸調度指揮水平、技術速度、機車交路長度、機車乘務員的操作水平等。機車周轉時間不僅與機務部門工作質量有關,也與其他部門的工作相關,如日常運輸調度工作、編組站工作等。這些因素既有主觀方面,也有客觀方面,所以要想壓縮機車周轉時間,就需要對主、客觀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找出其中問題所在,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以改進機車運輸生產工作。
1)車站作業和段內作業組織水平:車站作業組織水平和段內作業組織水平的合理與否將直接影響機車周轉時間的長短。對于始發站來說,如果忽視機車的合理組織,將直接延長機車在本段所在站的停留時間;對于中間站來講,列車經正線通過和側線通過,產生純運行時間就有很大差異。
2)運輸調度指揮水平:鐵路運輸調度對機車運用效率也起著重要作用。在固定區段上,旅行時間的長短主要取決于調度的指揮,所以機車周轉時間的長短大部分都掌握在調度指揮環節。
3)技術速度:技術速度是指列車在區間內平均每小時走行的公里數,它與本務機車純運行時間成反比。乘務員技能不強,列車不能按圖定時運行導致機車純運轉時間延長。一是由于機務管理人員和乘務員在思想中仍然存在“越慢越安全”的認識誤區,降低運行速度,導致列車在區間運行時間延長。二是操縱技能不高,使牽引重載列車在高坡區段遇雨雪天氣時,發生區間運緩,導致坡停事故。三是乘務員在站線長度、列車換長能夠滿足一次拉過標的情況下,先停車再往前牽引,增加了運行時間。
4)機車在本段及折返段的整備程序:科學合理的整備作業不僅能從根本上為機車質量提供保障,而且直接關系機車在庫內停留時間的長短。
5)機車運轉制: 機車周轉時間與機車運轉制有一定關系。如循環運轉制與肩回運轉制相比,由于一個周轉中一般不進段整備,所以可縮短機車周轉時間。
6)車流的均衡性: 由于受編組站接發能力限制,在列車密集到達時,極易發生列車在中間站等線情況,造成機車停時延長。又由于一些車站為了完成運輸任務,提早向調度申請扣留機車,但因貨物裝卸、車輛檢查、調車作業組織不力等原因,造成加開的列車不能按圖編組完成,使機車在車站等待時間較長。通過上述工作和分析,可以為縮短機車周轉時間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3 壓縮機車全周轉時間應采取的措施
3.1縮短段停時間
主要方法是在段停時間內提高作業效率,減少作業時間,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壓縮機車供應,加速機車周轉。合理控制機車供應,充分考慮機車效率指標,避免大計劃使用機車,造成機車浪費。 減少機車在運行途中因為交路不暢、等車、等開現象的發生,盡快暢通運輸通道,盡可能抓機車“緊交路”,保證機車快速周轉。
2)提高機車檢修和保養質量,嚴防機車“帶病”上線運行,減少因機車質量產生的事故。采用先進的整備裝備,實行分段、分片立體平行作業,減少機車移動次數和距離,提高作業效率,把正常整備時間壓縮到最小。對庫內停留時間較長的機車及時進行調整,及時轉入段備或其他工作,減少由于系統變化而引起的機車浪費。
3)調度所、機務值班員和車站值班員間要加強聯系,及時溝通信息,準確掌握列車、機車運行情況,盡量把機車叫班計劃下達準確以減少出勤后不能出庫現象,使機車出庫即掛車、掛車就開車,努力減少機車在站停留時間。
4)乘務員要認真執行一次乘務作業標準,按作業標準交接班和進行出乘準備工作,發現機車質量問題及時處理,做到對口交接,交班不交活,杜絕由于作業不細,責任心不強造成的接班后機車臨修或遲撥,影響機車正點出庫。
5)合理標志并實施列車運行圖。從計劃上壓縮機車在本段和折返段的停留時間,合理配置機車交路,使到達車次與始發車次之間的時間間隔盡可能小。
6)減少機車在站停留的時間,在安全條件下,適當提高機車入庫走行速度,有效組織到發線上的到達出發作業,減少等待時間。
3.2 縮短中間站停時間和本(外)站停時間
1) 為大型中間站配備大功率調車機車,減少使用本務機車擔當調車作業的次數,壓縮中間站停時間。
2) 為調車作業較多的中間站配備平面調車設備,培養專門的調車員,提高調車技術水平,提高作業效率。車站值班員要積極和行車調度員及相鄰站進行聯系,掌握正線列車通過情況,合理安排作業順序,節省調車時間。
3) 提高車站快速作業能力,減少機車在中間站等線時間。加強行車組織,為減少在中間站停留時間,減少本務機車在中間站的作業,壓縮本務機車在中間站作業的時間。要協調好列檢、調車員、機車乘務員的工作,相互配合,積極協作,減少推諉扯皮,維護正常運輸秩序,減少因等線而引起不必要的中間停車。
4)降低單機走行公里。由于單機走行是一種非生產性運行,所以對機車和調度人員來說,應積極提倡單機掛車,減少單機走行和單機對流。
3.3 提高機車技術速度,以全面壓縮機車純運行時間技術速度直接反映出機車在區間運行的快慢,它的高低直接影響全周轉時間的長短。機車在區間的運行快慢與乘務員操縱水平的高低有很大的關系,乘務員應不斷加強自身操縱技術的學習,提高機車操縱水平。要教育機車乘務員走出“越慢越安全”的認識誤區,學會按圖開車,用科學的方法開車,減少區間運緩和坡停事故的發生。區間施工和限速嚴重影響了技術速度,這就要求工務施工時要有明確的施工計劃,不要盲目加大施工地段的距離,對已經施工完成的地段及時向調度匯報。調度要根據匯報內容及時撤除施工地段的限速,最大限度地降低對技術速度造成的影響。
4 結束語
機車是鐵路運輸的動力資源,機車運用的各個部門和環節的安排對經濟效益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機車運用效率的高低對運輸的經濟收入具有重要的影響。壓縮機車全周轉時間是一個系統工程,是運輸生產各部門必須協調的工作,壓縮機車全周轉時間不僅可以提高運輸效率,而且在降低運輸成本、保證行車安全、增強鐵路的競爭力等方面也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王童,邊利平.提高神華鐵路調度指揮效率的思考[J/OL].鐵道運輸與經濟,2017(13):29-33[2018-01-14].
[2]李明華. 礦井機車調度控制系統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3]豐建華.對全路機車調度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考[J].內燃機車,1996(08):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