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田宇
摘 要:高速公路建設工程的逐漸發展有效推進了我國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但是,隨著工程數量的增加,工程的施工質量問題開始逐漸增加,影響了國家的建設發展。在工程的進行過程中,路基施工是容易出現施工質量問題的項目之一。本文針對高速公路的路基施工進行了研究,從施工工藝和工程質量控制兩方面,提出了提升公路工程施工質量的措施。
關鍵詞: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施工工藝;質量控制
引言
我國政府部門對公路工程項目建設越來越為重視,無論是政策還是建設資金方面都給予了較大力度的支持。路基作為公路工程項目建設的基礎,與公路工程項目建設施工質量、應用年限有著非常緊密聯系。在公路工程項目建設施工階段一定要強化路基建設施工質量,對路基壓實情況進行嚴格控制,保證路基壓實程度達到設計要求,從而保障公路工程整體建設施工質量。對公路路基施工的質量控制進行分析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下面就對相關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1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工藝分析
1.1 開坑換挖
在當前的道路軟基施工之中使用較多的一種處理方式就是開挖換填,這種方法是指在施工過程之中為了防止地基之中軟土層造成地基的沉降現象,在施工中將原地基之中的軟土層全部挖出,之后選擇強度較高、滲水性較強的砂石等材料進行填充和壓實處理,提升路基土層的結構強度,防止在路面的施工中出現沉降。挖出路基軟土層時需要根據實際施工環境之中軟土層的厚度來決定是否要全部挖出,通常在施工中軟土層厚度不超過3cm時需要全部挖出,并在挖出部位使用滲水性較強的砂石等進行填充處理。這種填充處理方法時在軟基處理過程中使用頻率較高的處理技術,其在操作和施工過程中簡單,適合于在軟土層厚度不深的施工環境中使用。軟土層的厚度較大時會造成挖掘中的支出增加,且挖掘出的大量軟土還需要進行后續的處理,降低了施工過程的效率,因此一般不在厚度較大的軟土層路基施工之中進行使用。
1.2 機械夯實
在實際使用過程之中是使用吊車將夯錘從高出自由下落來對地基進行沖擊和振動處理,從而提升土層的致密性和強度,避免在使用之中出現路基的濕陷性沉降。通過在施工過程之中的實踐和研究可以看出,強夯法的主要加工過程十一個沖擊動力學的過程,土體結構在外界沖擊載荷的影響之下會逐漸致密化,土體的結構強度會逐漸提升。當強夯法的夯錘在吊車的作用之下從高出下落夯擊土層時,夯錘所發生的是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的過程。當夯錘夯擊土地結構的瞬間,夯錘的動能的一部分會以聲波的形式向周邊環境進行傳播,另一部分能量轉化為夯錘和土地摩擦時的熱能,大部分能量使得濕陷性土地發生振動,以沖擊壓縮波的形式在土層之中進行傳播,使得土層的壓實度得到提升。
2 影響路基施工質量的因素
2.1 施工審查不足
在高速公路施工的準備階段,安全監管工程師必須要對工程前期的準備工作進行審查。審查時應該涉及:第一,施工組織設計的編輯是否符合工程建立的安全; 第二,相關設計文件是否具有一定的安全保證措施。但是在實際中,施工工程師總是忽略了這些細微的內容。
2.2 安全監管質量不佳
安全監督員的設置可以保證施工項目建設的安全。安全監督員可以合理分配對施工人員,并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建立員工安全防范意識。但是從目前高速公路發展的現狀來看,施工中并沒有設置安全監管員監管,沒有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缺少相應的安全監管機制。
2.3 信息化水平不足
由于施工中,沒有高強度的信息化平臺管理,導致施工中,經常出現質量管理錯位、缺位等現象。對于高速管理開發商而言,實現信息化平臺的控制,不但可以實現資源的又換和整合,還能在細節上對質量進行控制和比較,將技術控制的重點、難點進行合理劃分。
2.4 設計圖紙不合要求
一方面,由于高速公路施工條件和設計人員傳達信息的缺失,導致設計人員在內設計圖紙的時候,必須反復對圖紙進行調整和改動,不斷延長了圖紙交付的時間,而且影響了施工質量。另一方面,雖然工程招標是在設計完成之后進行的,但是部分工程會存在施工變更等情況,必須對設計圖紙進行改正,對管理的合同進行定位,影響了施工設計的進展。
3 質量控制措施
3.1 選擇合適的施工材料
在回填材料的選擇上,施工之中需要根據當地的施工環境來進行適當的選擇。施工之中,回填土的選擇不宜全部使用巨粒土,巨粒土在回填之中盡管可以達到更大的強度,但是回填之中會形成較大的顆粒間隙,不利于路面的緊密度控制。全部使用細粒土也是不現實的,細粒土作為回填材料會使得路面隨著天氣和濕度的變化出現彈簧效果,不利于路面強度和壓實質量的保持。從工程的建設質量和壓實程度的角度來看,在工程回填步驟之中盡量選擇粗粒土和巨粒土搭配使用,壓實效果更好,路面質量更高。
3.2 選擇高質量的施工設備
在施工之中壓實設備的選擇要跟據工程的實際情況進行,在同類的土質條件之下盡量選擇重型的壓路機,輕型壓路機在壓實操作之中可能會出現壓實程度不足的現象,影響路基的使用壽命。一般在施工之中使用重型壓路機,其下壓力更大,可以有效降低工程路基的含水量和干密度,可以取得更好的碾壓效果。壓實工作之中要跟據路基的長度來合理調整壓實機械的前進速度,使其與攤鋪施工的速度保持平衡,使得新路基可以在壓實施工之中盡早達到和舊路基相同的壓實效果。對于新舊路基的交界處,施工人員可以選擇使用特殊壓實技術就能性處理,保證新舊路基之間不會由于壓實度不均勻而出現開裂的現象。
3.3 控制施工速度
在公路路基壓實處理中低碾壓速度需要進行嚴格控制,不宜過快也不宜過慢,壓實速度越快最終取得的壓實成效也就越差。在工程建設之中假如對路面的碾壓速度過快就會出現土層還未能達到工程預期的塑性變形情況,碾壓設備就已經完成對該路段的碾壓,造成后續施工之中土層在失去壓力之后逐漸恢復。從而對壓實質量造成了嚴重損害。針對目前公路壓實處理中應用的機械設備而言,普通類型的壓實設備其壓實速度需要控制在3-6km/h,這樣才能將壓實設備的優越性能良好發揮出來,保證壓實工作開展取得良好成效。新型的壓實設備的使用過程之中尤其要注意壓實速度的控制,因為這類設備的壓實沖擊力會隨著壓實速度的增加的增大,造成新型設備在施工之中更容易出現壓實速度過快的情況。因此,工程之中一般將新型設備的碾壓速度控制在10-15km/h左右。如果施工管理人員沒有注重這一要求,將壓實作業速度控制在10km/h以下,不僅會影響壓實工作成效,同時還會降低公路路基建設施工效率。
3.4 提升信息化水平
高速公里路基信息的控制非常復雜,涉及審批部門、用戶、監管部門、網絡門戶用戶和行政服務人員等幾方面內容。用戶在信息操作時,如果提交第一個節點申請后,整個信息化系統就會自動運行起來,所以用戶既是信息系統的開始也是整個運行程序的結束終點。網絡門戶人員( 專門進行工程信息控制的人員)可以保證整個系統運行,是系統化技術支持者,審批部門是整個系統的流程執行者。監管部門的主要職責是對系統運行狀況進行考核和監督。行政服務人員可以執行整個平臺的的流程,負責流程運轉。公路信息變更還必須具有科學性,可以從傳統化的業務辦理中發現并總結問題,利用先到化手段,在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相互作用下,提升行政服務水平,采用"并聯"方式,提高辦事效率。使用網絡化時代的需求,將傳統的系統打破,讓機構設置人員更好的實現信息的交流、 溝通和監督,完成相關事務的辦理。
參考文獻
[1]徐子高,余談明.高速公路路面質量工程管理技術探討[J].公路建設,2012(7).
[2]王亞洲,朱東全.高速公路質量升級改造中的若干關鍵問題[J].中外公路,2011(12).
[3]聶海進.高速公路改造設計中的質量問題[J].公路設計,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