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454001)劉建 郭衛紅 牛曉仙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200例乳腺包塊患者參與研究,年齡在26~67歲,平均年齡為(45.28±8.16)歲,患者的腫塊直徑0.5~4.8cm,平均直徑為(2.84±0.28)cm,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術治療,并在手術前進行了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
1.2 方法 檢查前將探頭的頻率設置為7.5~12MHz。讓患者仰臥在平臺上,隨后以乳頭為中心進行放射狀的掃描工作,對患者的病灶部位進行仔細觀察,查看腫塊的形態和部位,并仔細觀察腫塊的邊界情況,同時觀察腫塊內部的回聲現象,并查看腫塊內部和周邊的血流情況,將病灶內的血流信號進行記錄,并記錄病灶內血流的阻力指數。
經過手術病理檢查,200例患者中共有28例乳腺癌患者,在超聲診斷中共檢測出25例乳腺癌患者,診斷的準確率為89.29%,經過手術病理檢查,其中共有7例浸潤性導管癌,5例導管原位癌,11例單純癌,1例導管內癌,1例髓樣癌。此外,2例患者被誤診,其中1例為炎性乳癌,被誤診為乳腺膿腫,另外1例患者為導管內癌,被誤診為乳腺纖維瘤。1例患者被漏診,經病理檢查確診為導管原位癌。
早期乳腺癌患者處于臨床初期,因此癌癥病灶尚未出現轉移的情況。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具有較高的分辨率,能夠將僅為毫米計算的乳腺腫塊清晰地反饋在圖像中,能夠較為準確地將致密腺體的早期乳腺癌檢出,并且也能較為準確地鑒別出囊性病變和實性病變,因此在醫患中受到廣泛的青睞[1]。
乳腺癌可以對機體產生一定程度的刺激,從而形成瘤血管生成因子,導致大量新毛細血管在腫塊附近生成,因此有較大的概率會形成動靜脈瘺,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其進行掃描檢查,能夠為乳腺癌的鑒別提供可靠的依據,從而提高診斷的準確率[2]。但是在一些乳腺癌的超聲診斷圖像中并沒有顯示出血流信號,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腫塊過小或者腫塊位置過深,也有可能是因血流較少或血流較慢等因素。
乳腺癌患者的超聲圖像征象中可以看到,病灶具有不規則的形態,同時病灶的邊界較為模糊,并且在圖像中表現出蟹足狀或者毛刺狀,病灶內部存在不均勻的回聲,并且后方的回聲呈現衰減的現象,病灶內部存在細小鈣化的情況,腫塊周邊存在高回聲,同時腫塊的縱橫比超過1[3]。良性乳腺病變患者的超聲圖像征象中可以看到,腫塊呈現膨脹性生長的狀態,同時腫塊形態規則,并且腫塊存在清晰的邊界,腫塊外的包膜為完整狀態,腫塊內部存在均勻的回聲,且腫塊后方的回聲未出現衰減的情況,腫塊周圍未出現組織浸潤的現象。本次研究中,共有25例患者在超聲診斷中被診斷為乳腺癌,而經病理檢查共26例患者為乳腺癌患者。在超聲圖像中可以看到,乳腺良性病變和惡性病變存在著一定重疊的征象,早期乳腺癌一般僅在終末小葉或者輸乳管單位內的上皮出現惡性病變,病灶并未對基底膜或者周圍組織造成破壞,也尚未產生微小浸潤的現象。而早期乳腺癌的病灶邊緣會呈現出毛糙的狀態,但是不會表現出明顯的角狀征、毛刺征、蟹足癥等典型特征,部分情況下病灶會表現出假陰性的特征,例如病灶具有清晰的邊界和規則的形態,并且病灶內部呈現均勻的回聲。本次研究中有1例患者在產后3個月出現乳房脹痛,經超聲診斷被誤診為乳腺膿腫,經過抗炎治療后未見癥狀緩解,因此進行手術治療,并確診為炎性乳癌,1例患者經超聲診斷被誤診為乳腺纖維瘤,經病理診斷確診為浸潤性癌。有1例患者在經超聲診斷時未表現出明顯的腫塊,因此被漏診,在經過手術病例診斷確診為導管原位癌。
乳房是人體的體表組織,具有較薄的前后徑,因此采用高頻彩超進行檢查,能夠將乳腺組織的細微結構如實清晰地反饋出來,在診斷乳腺良惡性病變中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乳腺良性病變和惡性病變仍存在一些重疊的征象,因此易導致漏診或誤診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