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471003)劉超
手部燒傷在臨床燒傷中占有較高的比例,不僅使患者飽嘗痛苦,還極容易導致手部攣縮畸形等癥狀[1],極大地阻礙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為此,本文分析人性化護理干預對手部燒傷整形患者的影響,為提高手術效果,改善手部燒傷整形患者預后提供參考,研究過程經過整理后敘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共計86例,收集自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部燒傷治療的患者。根據患者入院的先后順序,將86例手術燒傷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中患者43例,其中患者的性別比例為男25例、女18例,患者的最低年齡為21歲,最高年齡為65歲,年齡均值為(32.35±3.52)歲。對照組中患者43例,其中患者的性別比例為男26例、女17例,患者的最低年齡為20歲,最高年齡為68歲,年齡均值為(33.15±4.36)歲。86例手部燒傷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經檢驗P>0.05,具有可比性。

附表1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及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附表2 兩組患者護理依從率及護理滿意度對比

附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化護理干預。觀察組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①健康教育。手部燒傷患者往往由于對整形手術的認知不足,過于擔心甚至影響手術治療效果。護理人員需要結合手部燒傷患者的文化程度,耐心地向患者講解整形手術治療手部燒傷的可行性,術中及術后可能出現的不適感、并發癥及常見處理措施,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提高患者的依從性。②飲食護理。燒傷具有消耗大、代謝高的特點[2],因此手術燒傷患者接受整形手術治療后,護理人員需要結合患者的營養狀況,合理地安排患者飲食,以易吸收、易消化的流質和半流質食物為主,增加富含優質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戒煙戒酒,忌食辛辣、油膩及刺激性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促進疾病康復。③功能康復鍛煉。手部燒傷患者接受整形手術治療后,護理人員需要結合患者的恢復情況,向患者講解進行功能康復鍛煉的重要性,鼓勵患者盡早進行手部伸屈、抓握,腕關節旋轉等運動[3],引導患者自主吃飯、洗臉、穿衣、刷牙、大小便等,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④心理疏導。手部燒傷作為常見疾病,不僅影響了患者的手部功能,還對燒傷部位的外觀造成極大的損害,給患者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負擔。患者因此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煩躁等消極情緒,護理人員需要針對患者產生消極情緒的原因,予以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加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幫助患者通過正常的渠道宣泄負性情緒,幫助患者轉移和分散注意力,予以患者支持和鼓勵,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夠以平穩的心態接受整形手術治療,減少因情緒激動引發應激反應。
1.3 統計學處理 86例手術燒傷患者手術治療期間,除臨床護理干預措施不同外,其他臨床資料差異并不顯著,分析軟件選擇SPSS21.0軟件包對研究中涉及的計量、計數資料進行檢驗,實驗數據差異以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疼痛評分及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后,觀察組43例手部燒傷整形患者術后疼痛評分及并發癥發生率,較比實施常規化護理干預的43例對照組手部燒傷整形患者術后相關指標更為理想,詳細數據見附表1,數據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2.2 患者護理依從率及護理滿意度對比 43例觀察組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后,護理依從率及護理滿意度經計算分別為90.70%(39/43)和93.02%(40/43);實施常規化護理干預的43例對照組患者,護理依從率及護理滿意度經計算分別為72.09%(31/43)和74.42%(32/43),實驗數據參見附表2,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86例手部燒傷整形患者術后實施人性化護理和常規化護理后,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差異經檢驗均符合統計學判定標準,觀察組更具優勢,P<0.05,實驗數據詳見附表3。
疼痛作為燒傷手術治療后的常見表現,不僅危害了患者的身體健康,還給患者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較多的學者研究發現[4],全面、細致的護理干預對改善手術燒傷患者術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這一觀點在本研究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結合研究內容,本研究共選擇了86例手部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在其行整形手術治療期間分別實施了人性化護理干預及常規化護理干預,研究結果顯示,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的觀察組,43例手部燒傷整形患者術后發生感染及局部壞死等并發癥的幾率為2.33%,實施常規化護理干預的對照組,3例手部燒傷整形患者術后發生感染及局部壞死等并發癥的幾率為16.28%。此外,觀察組患者術后1d、2d、3d的疼痛評分明顯偏低,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更高。由以上數據足以證明,人性化護理在手部燒傷整形患者手術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確切。
綜上所述,針對手部燒傷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所取得的護理效果更加符合臨床治療的需要,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