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幸
(茂名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廣東 茂名 525000)
(1)現象。就調查資料顯示,大多數學生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欺凌狀況。就調查數據可知,語言欺凌現象最為常見,超出一半的學生曾對周圍同學產生過語言攻擊,然后是身體欺凌,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曾對周圍同學產生過身體攻擊,在欺凌行為總體中進行比較分析可以看出,男生的身體欺凌行為明顯要比女生多,由此可知男生更加傾向于通過暴力行為發泄情緒,解決問題,最后是關系性欺凌。
(2)成因。通過對中職院校校園欺凌現象的詳細分析,得知其原因各式各樣,不僅有主觀原因還有客觀原因。但最關鍵主要有兩方面,其一,就中職院校學生自身而言,因為學生素質大體上相對偏低,尤其是部分中職院校學生存在一定的性格缺陷,很容易被欺凌,還有少數中職院校學生的心理機制還不完善,存在報復與嫉妒心理,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學生,其身心發展還不健全,不成熟,這直接造成了中職院校欺凌現象屢見不鮮。其二,就中職院校學校來講,現階段少數中職院校在學生德育教育工作上明顯存在不足,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從而使得中職院校學生無法接受到有效的德育教育。
(1)提高自身綜合素養,以學習促進成長。建設成長小組。班主任應嚴格按照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合理安排,先進帶領后進,成立成長小組,選擇組長,并有機結合德育教育課程,制定相關規定和成長規劃。
(2)定期開展德育主題班會。以德育主題班會為載體,利用播放宣傳片,開展心理游戲活動,實時現場體驗校園欺凌,進行相關法律規定專題講座,舉辦道德模范示范活動等手段,幫助學生意識到校園欺凌的可怕,并學會自我保護。
(3)鼓勵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中職院校學生大多數住校,內心敏感脆弱,缺乏良好的自我認知,可以以班級例會和任職,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等各種形式,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遇到意見不一致的狀況時,冷靜對待,并積極溝通和深入交流,以有效穩重的方式解決問題。
(4)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行為,既要閱讀專業書籍,又要閱讀文史類和勵志類的書籍,向周圍的優秀人員和正能量人員學習,準確定位人生發展方向。
(1)加強師德教育。相關規定文件明確指出,各院校應積極組織教師職工學習校園欺凌現象的預防與處理政策、措施、方法等。
(2)積極開展生命教育。構建校園投訴郵箱、心理輔導熱線、心理班級輔導員,并基于校園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等,全面強化學生對校園欺凌的認知,通過學科不斷滲透,生命教育實踐等,幫助學生了解生命的重要意義,在充滿美感的生命德育教育中,調動學生的生命主義情懷。
(3)創造職業精神德育課堂。課堂是開展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承擔著德育育人的強大功能,必須徹底貫徹落實防止校園欺凌理念,并根據學校發展目標、學生學習狀況、教學實際情況,創造德育課堂,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
(4)利用校園文化凈化學生心靈。只有校園文化充分散發出積極、正向、健康的氛圍,才能夠促使中職學生了解到生活的真正意義,進而促使教師與學生之間構建和諧的、平等的關系。
總而言之,在中職院校教育中,中職德育教育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應對校園欺凌現象上極具優勢。這就要求中職院校以防止校園欺凌現象為出發點,深入探究德育教育多元化模式,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積極開展心理疏導,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此提高自身綜合素養,以學促進成長,同時創造健康和諧校園,以多元文化為視角,促進德育教育走上新臺階,從而有效防止校園欺凌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