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山縣農機局 黃俊京 寧志球
黨的十九大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現代農業進程步伐,建設美麗鄉村正處于攻堅沖刺的歷史機遇期。農業產業化程度的高低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坐標,在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化的進程中,農業機械化作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資基礎,是農業產業化不可或缺的載體和助推器。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藍山縣農機化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生產規?;⒓s化經營作出了積極貢獻。由于藍山縣農機化事業基礎差、底子薄,在取得一定成就、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
到2017年末,全縣農機總動力達到33650臺/34.86萬kW,農業機械原值達到9100萬元。全年推廣農業機械1200臺套,其中推廣國家補貼農機399臺、補貼金額204.43萬元,拉動農民投入購機資金520萬元。全年完成農機作業總面積72萬畝(1畝=667m2,下同),其中機耕面積28.1萬畝,機插面積4.5萬畝,機收面積16.6萬畝,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1%;農產品初加工16萬噸,農機運輸作業量3500萬噸/公里,農機經營服務總產值達18000萬元。農機專業合作組織達到20家,農機從業人員6500余人。
(1)農機裝備結構不盡合理,對農業產業化需求適應性不強。一是農機總量雖大,但小型機具多、大中型機具偏少,全縣農機保有量達到33650臺套,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高速乘坐式插秧機、大型谷物烘干機、植保飛機分別為241臺、443臺、13臺、16臺、7臺,其數量只占總量的2.1%,難以適應農業產業化對大中型機具作業的需求。二是動力機械多,配套機具少,全縣動力機械擁有量6882臺,配套農機具僅為1255臺,農機的應用水平程度偏低。三是水稻生產機具多,其他經濟作物生產機具少。多種經營的農業產業化生產缺乏現代農機支撐,發展受到一定制約。
(2)農業生產經營全程機械化水平仍然偏低。以水稻生產為例,全縣2017年水稻生產機耕率為90%,機插秧率18%,機收率79%,水稻生產耕種收主要環節綜合機械水平為61%,“飛防減藥”作業剛剛起步,機械化田間管理和糧食機械化烘干水平依然低下。農機精施減肥和轉化減污工程還停留在推廣階段。農機作業服務其他經濟作物產業化生產經營機械設備推廣應用遲緩,針對性不強,農業生產其他產業化經營,全程機械化水平低,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土地流轉集約化生產經營。
(3)農機專業合作組織服務領域仍然不寬。農機合作組織集合農機化優勢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促進了農業產業化集約化經營。2017年末全縣20家農機合作社有大小農機具2315臺套,其中大中拖92臺,配套農具421臺套,聯合收割機102臺,插秧機41臺,烘干機16臺套,植保飛機7臺,總資產3273萬元,有8家合作社獲得過省級現代農機合作社建設項目資金支持,2017年完成農機作業總面積18萬畝。主要從事機耕作業和水稻生產、油菜生產機械化作業,其中跨區作業面積6萬畝,作業服務領域和區域仍然不寬,涉足烤煙、疏菜、水果等農業產業化經營僅限于機械化耕整。農機化作業的引領和主導作用發揮依然不夠。
(1)培植和建設農機產業化服務機制,為農業產業化進程儲備物資基礎?!拔逶绿燹r機作業專業合作社”領辦人黃少紅,由農機手到農機專業大戶再到合作組織負責人,由于擴大了農機規模,建立了高效服務機制,他個人承包的水田由原來的50畝,逐步擴大到了2017年的2000多畝,農業產業化經營初具規模。藍山縣曾獲“全國種糧售糧大戶”榮譽稱號的陳昌軍,2013年創建“牛角農機專業合作社”后,投入大量資金購置現代農機,大力加強農機裝備建設和農機服務產業化建設,合作社得到快速發展壯大,擁有水稻生產全程機械作業所需環節的各類大中型農機具。并創造了藍山縣農機領域的幾個第一:第一個購置大型乘坐式插秧機、建起了第一個稻谷烘干中心、第一個購置使用植保飛機作業、第一家獲得省級財政支持的農機合作社、第一個使用機械化種植千畝以上油菜。他聯合多戶種糧大戶先后成立了“昌宏水稻種植農場”、“同心種植專業合作社”、“舜藍米業有限公司”。舜藍米業成為“永州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機產業化服務機制的健全,為農業產業化經營夯實了雄厚的基礎,農機化成為他開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加油站”和“助推器”。建議大力培育農機專業大戶,加快現代農機合作組織建設步伐,對達到“現代農機合作社”建設標準的合作組織,在農業化發展基金中給予一定的作業補助。加快建立健全服務機制,引導合作組織承包和流轉土地,采取農機農藝緊密結合的方式做大做強農業規?;s化產業。
(2)以積極實施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為切入點,由縣財政給予適當的累加補貼,加大農機新機具新技術推廣工作力度。藍山縣2013年對購買大中型農機的農機手實行了累加補貼,共補貼131戶購機戶,補貼機具131臺套52.3萬元。當年大中型農機得到快速推廣應用。建議將農機購置累加補貼列入縣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使之實現常態化。明確扶持農業機械化政策:對購買大中型農機具(大中型拖拉機、插秧機、聯合收割機、烘干機、植保飛機等)及環保、生態型農機具的農機用戶,除享受國家規定的購機補貼外,由縣財政另給予15%~20%的累加補貼,著力改善農機裝備結構,提高農機裝備水平。一些高效生態和環保型農機由于價格偏高,市場難以推廣應用。如2017年市農業農村工作對縣人民政府考核中涉及農機“三減工程”(農機“飛防減藥”、農機“精施減肥”、農機“轉化減污”)農機具植保飛機、施肥機、生物質制肥機扣除國家補貼外價位約為8萬元、3萬元、20萬元,一般種養大戶仍難以承擔接受。如給予一定累加補貼,推廣應用工作的難度將會減少。
(3)高標準高質量地開展農機化全程機械化作業示范,助推農業產業化。建議縣財政安排專項推廣經費,建設高標準高質量的示范作業基地,對農業生產(如水稻、油菜、香芋生產等)進行全程機械化作業示范。對實施大面積深松作業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實體,由縣農機部門向省市農機主管部門申請立項,給予一定的作業補貼,縣財政給予一定的工作經費。
(4)不斷完善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管理機制,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產業化。建立健全農機合作社作業標準、作業收費、作業信息等制度,進一步規范農機作業服務市場,開展行業自律。持續穩步、有序規范地推進現代農機合作社建設,積極培育和支持省級示范性農機專業合作社。
(5)加強和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機化作業打好堅實基礎。加快土地整理和機耕道建設,在農業開發、國土整理、農田基本建設、土地流轉經營中為農機化作業創造必要的外部條件,規范和建設一批區域性的適宜機具作業的田土,啟動“適機田土”改造項目,讓大中型機具有“用武之地”,從而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
(6)加強農機化技術培訓,為農機化更加高效安全地服務農業產業化夯實人才基礎。要加大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工作力度,創新培訓方法。在政策層面,農業技術人才培訓適當向農機化技術培訓傾斜,增加培訓員額。農機部門要切實加強農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認真執行好農機免費監理政策,積極爭取落實好免費監理的工作經費保障和“平安農機”創建工作經費保障。加強對農機手職業道德教育和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大力開展“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創建工作,力爭1-2年內創建成功。為全縣安全生產工作爭榮譽立新功。以此為契機,切實搞好農機安全生產工作,使農機化駕駛操作技術人員優質高效、平安順利地從事農機作業。
(7)不斷加強農機管理部門自身建設,努力夯實農機化發展基礎。要切實強化內部管理,建設一支廉潔高效、風清氣正、開拓創新的干部職工隊伍;正確引導農機化發展方向,積極爭取農機化建設項目和有利于農機化事業發展壯大的政策規定。以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產業化為目標,鼓足干勁、豪不松懈、真抓實干地建設好科技農機、效率農機、生態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