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垣縣農機局
近幾年來,國家十分重視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持農業的政策和法規。2005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農機化的發展,特別是我省開展“百千萬”工程農機合作社以來,花垣縣大力扶持農機大戶和農機合作社,農業機械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農機服務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不斷增加農民耕作效率的同時,也提升了工作質量,還出現了農民購機熱潮。但是花垣縣農機服務起點低、發展慢,造成了很多農民還是用舊的耕作方式,不僅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而且農作物產量也不高,不能更好地解放生產力,對花垣縣脫貧攻堅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下面是對花垣縣推進服務型農機建設的幾點思考。
要抓好服務型農機建設,首先要強化為農服務意識。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大家要真正深入到活動中去,認真學習我黨的理論知識,積極參加各種黨組織活動。從思想上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焦裕祿精神作為一面鏡子,反復提醒自己,進一步強化為農服務意識,切實增強為農服務的自覺性與主動性。其次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的業務知識,加強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農機購置補貼的實施,農機新機具、新技術日異更新,農機技術從簡單的機械常識向聲光電利用機器發展,農機新機具由簡單的機械操作向智能化轉變。要深入群眾中、深入基層現場,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多走進農村聽取服務對象意見,向群眾學習,增強抓住為農服務工作的針對性與觀察事物的敏銳性,技術服務做到有的放失,成效明顯。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作為一項惠農政策,農機部門要積極爭取到當地縣委、縣政府對工作的支持,要花大力氣,舍得投入,搞好宣傳,以群眾滿意為標準,提高辦事效率。要深入調查與走訪,多走出去看看,引進農業生產需要的,農民歡迎的,適應本地區的農業機械。要抓好補貼機具的跟蹤服務,及時了解補貼機具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督促經銷商搞好售后服務。要嚴厲打擊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吃拿卡要現象,發現一起,打擊一起,絕不姑息。要爭取當地政府配套資金的加大投入,對適用本地區的農業機械進行補貼。要爭取地方政府對農機化工作的重視,出臺地方政策,對農機作業用油進行補貼,對農機作業服務組織建設進行扶持,積極興辦各種農機化示范基地。
充分利用當前國家對農機合作社購機的優惠政策,加強農機大戶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凝聚力量,逐步向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及時提供市場需求信息與新機具新技術信息。
要建設現代農業,必須培育出有技術、會經營的農民。農機部門要切切實實轉變培訓觀念,結合農機工作是與農民田間地頭打交道的特點,走田間培訓、農閑培訓的特色,以短、快的方式,積極培訓農民處理各項農時遇到的典型農機使用與操作方面的緊急問題。要以現有的農機化學校為基礎,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建立與其他教育相互溝通、協調發展的農機化職業教育體系,以滿足一部分農村知識青年的求知欲望,培育一批適應現代農業生產需要,具有創新理念、開拓進取精神的,能傳授技藝,能帶動一部分農民學習、掌握農機技術的農機人才。
目前,農機化發展非常快,農機具的廠家非常多,產品品種繁多,售后服務參差不齊。花垣縣新機具增長量從2000年每年不足千臺套,發展到2016年一年就新增機具1900多臺套。隨著農機購置政策的實施和新農村建設的加快,農機普及面將繼續加大,這就需要農機部門進一步加強為農打假維權能力。農機部門應積極采取設立維權熱線并面向社會公開,承諾辦結時間;成立專門的辦公室,對新增機具做好登記,便于跟蹤質量;結合各項農時,與工商、質監等部門聯合開展農機專項打假活動;抓好農機執法人員的打假知識的培訓,提高執法人員服務質量。
許多農機手在使用機具過程中,對于農機維修往往是能動就行,忽視機具完好率,影響了機具使用效益。農機人員要以“熱心接待農民、耐心示范操作、細心現場維修、真心傳授技術”為宗旨,真正為農機手提供培訓維修服務,為他們排憂解難。針對各農機使用高峰期,農機部門要安排好應急搶修車輛和必備的農機維修配件,保證應急分隊的必要經費補貼等,要確保應急服務分隊隨時拉得出、有成效。加強與農機經銷商的聯系,督促其抓好售后服務。對售后服務未到位的商家督促進行整改。
農業機械化裝備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物質基礎,機械化始終是產業化發展的載體和動力。農機部門要不斷對農機科技推廣能力進行提升,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樹立大農業、大農機的觀念,組織農機、農藝人員集成示范推廣,提高新技術新機具的轉化速度,盡快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推進農機科技體制創新,構建以市場為導向,農機生產企業為主體,以引進吸收再創新為重點,產、學、研、推相結合的農機科技創新體系;充分調到社會各方力量,加快新型農機科技推廣應用和技術創新,建立以農機推廣機構為主導,農機合作社和農機生產流通企業的技術推廣服務組織為補充的農機技術示范推廣體系。
近年來,花垣地區每年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災,且旱災有比往年提前的趨勢。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的旱情多是發生在6~8月份,在2017年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干旱且持續時間長。春旱的到來,迫使農民把水稻改種成其他旱土作物。有效預防的抵御旱災,除搞好農田水利建設外,抓好農機抗旱基礎設施建設也是一個重要的途徑,逐步完善水源條件好,但落差較大地方要進行水泵站建設。
健全以村組為基礎,鄉鎮農機站為骨干,縣農機部門為龍頭的農機抗災救災服務組織。縣級農機部門要加強對農業災害信息的收集力度,加強農機物質的籌備能力,加強對災害的應急處理能力和農機抗災救災組織的協調指揮能力。強化村組一級的抗災救災能力,加強對鄉鎮及縣農機人員的農機業務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訓,充分培育其在實際工作中獨擋一面的服務能力。
在強化農機安全監管方面,一是強化源頭控制。健全鄉鎮農機安全監督管理網絡,強化基層安全生產責任。明確鄉鎮政府、村支兩委農機安全責任制。強化鄉鎮農機安全管理站建設,配齊配強鄉鎮農機安全管理人員,強化對農民安全意識和法規宣傳教育,從而在源頭上有效控制農機安全事故的發生。二是強化農機安全執法。農機監理部門強化農用拖拉機管理。做好機車上戶、檢測和違法違章管理治理;強化農機手培訓教育和駕照管理;及時調處農機事故。三是強化集中整治。農機部門積極配合政府和公安、交通等部門,積極開展對農用車輛的違法違規的集中整治活動,有效確保農機安全。
在改善農機安全監管服務上,一是要處理好單位局部利益和群眾整體利益的關系,根本杜絕亂罰款、亂收費、亂攤派的“三亂”行為;二是要熱情服務,爭取機手對工作的理解與支持,杜絕“門難進、面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情況發生;三是要經常性地深入基層走訪機手,把機手當作朋友,切實為機手排憂解難。針對農忙時節,要主動上門為機手辦理各種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