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增亮,趙麗軍
(山東省陽谷縣農業機械管理局,山東 陽谷 252300)
(1)農機新技術推廣機構不完善。隨著我國農業的不斷發展及行政改革的不斷進行,原本的基層農機推廣機構對農機新技術的推廣職責也被逐漸取締,這也使得我國缺少專門的農機新技術推廣機構。為了滿足農機新技術的推廣工作,一些地區都是由政府指派人員來承擔完成,相比于專職的農技推廣人員,這些“兼職”人員無論在專業技能上還是推廣理念上都無法滿足農戶對現代農機新技術的需求,推廣的效果也不理想,因此農機新技術推廣機構的不完善也成為制約我國農機新技術推廣的重要原因。
(2)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農業機械化作業的優勢在于工作效率高、成本低、規模化生產上省時省力。然而由于我國農田規模普遍較小,人均占地面積小,且分布不均勻,這就導致了我國多數地區無法使用大功率機械進行作業,無形中降低了農機新技術的推廣率。另外,由于農機生產廠家的技術不過關,農忙時,機械又超負荷工作,最終導致生產出的機械故障率偏高,而農機生產廠家又缺少完善的售后和保養維修服務系統,無法及時的排除機械出現的問題,這樣不僅縮短了農機本身的使用壽命,延誤了作業工作,更是降低了農民對農機新技術的信心,延緩了農機新技術的推廣腳步。
(3)農機新技術宣傳工作不到位。盡管我國在農機新技術的推廣上取得了一些成績,然而推廣的路上任重而道遠,相關部門對農機新技術的群眾宣傳工作做得不夠深入。例如一些農機推廣工作人員對于農機新技術推廣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推廣過程中,沒有將群眾宣傳工作做到位,加上農民對于農機新技術的接受能力相對較弱,導致農民無法在日常的農業經營中認識到農機新技術的優勢。另外由于缺少相應的應用推廣培訓過程,農民無法真正了解到農機新技術的應用效果,對農機新技術持有懷疑態度,影響了推廣進程。
(4)農村信息化水平較低。由于我國在改革開放前的經濟相對落后,致使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農民過于墨守成規,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低,在接觸農機新技術時,常伴有一些負面的抵觸情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推廣工作的進行。另外,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信息的傳遞隨著科技的發展也在不斷的加速。例如,互聯網的發展使得人們對新科技的認知也在不斷提高,然而農村中具有掌握一定信息技術能力的年輕人多數都選擇進城務工或者工作,留在農村的大多數是婦女兒童和老年人,對現代信息技術較為陌生,也極大影響了農機新技術的推廣效率。
(1)建立并完善農機新技術推廣體系。農機新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進行離不開推廣體系的建立,相關部門應完善農機技術推廣專業機構的設置,協調農機推廣機構與農業產業結構之間的關系,同時培育和發展像農機協會組織、專業合作經濟形式的農機技術推廣組織等不同所有制的農機技術推廣組織,以促進農機新技術推廣組織的多元化發展。對于這些不同形式的農機技術推廣組織,相關部門應采取制定統一的推廣政策,實施統一的管理體制,使不同的推廣組織在競爭中得到配置的優化,有針對性的根據市場的情況進行農機新技術的推廣工作。
(2)促進土地集約化,提高企業生產技術。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的加速土地流轉,促使土地集約化,使區域內的土地能夠實現規模化的統一種植,以發揮機械生產的最大優勢,以利于農機新技術的推廣。另外,單一的機器型號無法滿足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及耕種習慣有著很大的差異,農機生產廠家應該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設計并制造適合當地生產的機型,并且加強科研攻關,保證各個重要部件的質量過硬,以提高農機的質量及適用性。生產廠家還應提高售后服務質量,通過農機新技術的推廣促使我國農業向著低耗、優質、高效的方向發展。
(3)加大農機新技術推廣的宣傳力度。政府相關部門應該提高對群眾宣傳的重視度,通過采取多種渠道共同宣傳的方式實現農機新技術的推廣。在宣傳過程中,首先應著重介紹國家對于農機新技術的補貼政策,讓農民感受到這些補貼政策帶來的實惠。其次應對農機新技術的實際效果及優勢做出宣傳,讓農民知道使用農機新技術不只是能夠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而且還能夠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增加個人收入。工作人員在宣傳過程中,應做到靈活多變,對于一些思想相對落后的農民來說,可以采取實際參觀,現場作業的方式,切身感受到農機新技術的應用效果,從而打消其疑慮,提高對農機新技術的接受程度。
(4)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加強信息化水平。首先政府的相關部門應積極組織農民進行學習,以組織開展宣講會、現場會等方式,向農民普及科技知識,以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其次,政府相關部門還應加大對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投入,購進計算機設備并開通互聯網絡,同時派出相應的信息化人才對農民進行指導培訓工作,以實現農村的信息化,增加農民的信息來源,提高他們對新技術的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