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紅
(高密市人民政府醴泉街道辦事處,山東 高密 261500)
在當前全球經濟迅速發展的前提下,為了保證我國農業經濟健康發展,黨中央非常重視三農問題,并且給予一定的農業補貼。近些年來,我國農業經濟發展迅速,農作物種植種類日益多樣,農業生產鏈不斷延伸,促進了農民的增產增收。根據十九大精神要求,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要不斷實現農業產業融合、適當增加多元化和綠色安全農業產品供給,提升農業科技水平,進一步拓寬我國農業增收渠道,夯實我國農業經濟基礎,積極推進農業與現代信息產業的融合,創造更多的農業資源產出效率,加快農民增產增收速度。
就目前而言,我國農業經濟出現新的特點和變化,農業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農產品質量進一步提升,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但是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影響了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①城鄉二元結構出現改變。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成為制約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國制定城鄉一體化政策,積極構建城鄉結構,實現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進一步提升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水平;于農業生產性質出現變化。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傳統的農業經濟生產方式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對農業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當前我國農業經濟正處在非常重要的轉型期,經濟發展模式出現了很大轉變,為此,國家要進行全面的宏觀調控,優化農業產業布局,進一步縮小城鄉經濟之間的差距,保證我國社會經濟平衡發展。
當前,我國農業經濟正處在重要的轉型期,農業政策和農業結構的調整,有效轉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對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①城鄉二元經濟轉型期對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影響,隨著城鄉一體化的發展,縮小呈現經濟之間的差距,推動了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進行農業經濟管理學科設置過程中,學校要重視城鄉一體化經濟發展的趨勢,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更新當前的教學內容,關注城鄉之間人口流動問題,為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提供借鑒和幫助;于工農產業結構對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影響。農業和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隨著我國農業經濟的轉型,作為農業經濟管理學科,需要改變傳統教育側重點,改變傳統陳舊的教學內容,進一步做好學科建設,從農業經濟發展的全局出發,細化農業生產知識,建立優質學科。③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戰略的實施,也對當前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產生十分明顯的影響,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農業經濟發展內涵出現了新的內容,要求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升農業生態化水平,顛倒了傳統農業經濟管理方式。其次,由于受到傳統發展理念的影響,使農業現代化進程比較緩慢,導致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缺乏競爭性,因此,在進行農業經濟學科發展過程中,需要關注我國農業經濟國際化發展問題,分析國際化對我國農業經濟的影響,提升學科設置的前瞻性,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培養更多的人才。
為了推動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良性發展,需要結合我國農業經濟轉型期發展的特點,認真總結經驗,分析當前農業經濟發展國內外形勢,明確學科設置內容,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升學科設置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因此,下面針對農業經濟轉型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思考展開論述。
(1)重視農業經濟發展管理方法。在進行農業經濟發展管理學科發展過程中,學校在進行學科設置過程中,進一步創新管理方法,明確人才培養標準。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形勢下,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已經滿足不了實際發展的要求,因此,為了提升學科設置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學科設置人員需要針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情況,對不同地域農業經濟發情況,進行全面調研,不斷完善教學的方法和理論。比如在管理方式上,要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經驗,合理調配農業生產力,不斷應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做好農業產品深加工,為農業經濟發展管理學科設置提供更加詳實可靠的內容,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管理學科的良性發展。
(2)制定差異化農業經濟管理學科戰略。在進行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過程中,需要根據我國農業經濟轉型期出現的特點,認真總結分析經驗,研究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出現的新特點,結合人才培養標準,制定學科差異化發展戰略。因此,在進行農業經濟管理研究過程中,要把研究重點放在農業產業結構性質調整上,重視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認真分析農業現代化戰略驅動,從農業產前、產中以及產后等不同階段進行全面的比較分析,總結城鄉經濟發展的要素、農業生產環境保護以及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等內容,結合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特點和變換,做好農業經濟管理學科設置,為社會培養更多專業的農業技術人才。
(3)制定農業經濟管理科研人員戰略。在推行農業經濟管理科研人員戰略過程中,學科管理人才需要針對當前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制定完善的人才培養計劃,改進傳統的設置理念,進一步打造精品學科。同時要進一步更新農業經濟管理的教材和資料,認真總結自身存在的不足,引進國際先進的學科發展理論,針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特點,及時調整學科設置規劃,提升學科設置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不斷融入全新的農業經濟發展管理新知識、新技術以及新理念,實現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培養與農業經濟發展的融合。從國家宏觀角度來講,國家要做好農業經濟發展管理人才培養長遠的戰略規劃,不斷出臺相應的農業經濟發展管理人才扶持政策,進一步增加財政支持,積極鼓勵人才參與到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針對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和長期從事農業經濟管理的一線人員,國家要進行重點培養,進一步激發他們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和創新能力,為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4)制定農業經濟管理學科互補戰略。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具有綜合性的特征,既包括經濟學,又包括管理學,存在學科交叉,并且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還會涉及到法學、金融學、社會學以及政治學等內容。因此,在進行農業經濟管理學科設置過程中,需要站在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全局角度,整合各方面的資源,不能分裂開來。為了保證學科設置的質量,需要認真分析和總結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新特點和新變化,明確學科研究的重點內容,然后把學科知識與管理理論綜合起來,然后充分運用到農業實際生產過程中,從而創造更多的農業經濟效益,滿足我國農業經濟現代化管理的要求,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正處在非常重要的轉型期,呈現出新的變化和特點,對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產生十分明顯的影響。因此,在進行農業經濟管理學科設置過程中,要不斷結合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實際,認真總結其中的影響因素,制定長遠的學科建設,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的人才,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全面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石鑫巖.農業經濟轉型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思考[J].納稅,2017,(30):88-89.
[2]陳向陽.農業經濟轉型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4):181-182.
[3]鄧秀紅.淺談農業經濟轉型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6,(12):413.
[4]盛樂音.轉型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思考[J].中國農業信息,
2016,(11):42垣48.
[5]馬維東.經濟轉型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思考[J].吉林農業,2013,(11):15.
[6]孫海平.農業經濟轉型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2,(9):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