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丹東
(長江大學文理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0)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創設或改變自身的物流渠道,力爭在物流這個“第三利潤源”中為企業取得更多的可得利益。生產銷售綠色農產品的企業也不例外,紛紛尋找綠色農產品切實可行的物流策略。由于綠色農產品的物流策略可以采取不同的模式,為了強調文中的重心所在,文章分析綠色農產品企業在自營方式下的銷售物流策略。
綠色農產品是指遵守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的方式生產、加工、運輸、貯藏,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綠色農產品標志的為人類生活所需的各種農產品的總稱。
物流是為了滿足消費者需要而進行的從起點到終點的原材料、中間過程庫存、最終產品和相關信息有效流動和存儲的計劃、實現、控制管理的過程(1999年聯合國物流委員會)。
由于綠色農產品和普通農產品在特點上有很大的不同,如生產時要求綠色生產、流通時對渠道要求嚴格、銷售時包裝策略以及價格與普通農產品的差異性等,使綠色農產品的成本比較高,同時相應的導致其價格較高,市場競爭優勢下降。而在綠色農產品比較高的成本中物流成本占的比重很大,因此要提高綠色農產品在農產品市場上的競爭力,價格降低是其中一種選擇,而降低價格要先從降低物流成本入手,找出適合綠色農產品的物流模式,從而在經濟合理的原則下降低綠色農產品的總成本,進而使價格有下降的空間,提高綠色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增加綠色農產品生產者的經濟效益。
(1)加強建設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和設備。加快鐵路、高速公路的建設,完善機場、車站和碼頭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運輸網絡,改善倉庫儲藏設施,保證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需求的冷藏環境等。政府參與,建立綠色通道,提高農產品包裝、保鮮、裝卸、搬運等技術,強化農產品物流的標準化水平。
(2)健全農產品綠色物流法律法規及組織保障體系。為健全農產品物流體系,促進農產品物流健康快速發展,政府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通過加強宏觀調控和規劃,加大農產品綠色物流發展的政策支持和投資力度。建立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培育農業綠色物流市場,快速研究并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法律體系。制定農產品綠色生產標準、質量標準、衛生標準,規范物流的組織行為,加強農產品各部門之間的聯合關系,嚴格做到
2018年第2期“部門協調、社會監管、責任追究、嚴格執法”。
(3)增加物流渠道和交易方式,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除了傳統的額交易方式之外,提倡新型交易方式的出現。例如,期貨、訂單、拍賣等新型交易方式。農產品的流通手段也應完善,提倡連鎖經營、網上銷售和配送的流通方式。應鼓勵組建專業的物流企業進入農產品流通領域,以降低農產品物流的成本。對于運輸距離較近的農產品,可讓農戶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減少物流主體,減少物流的成本。
(4)加強對農產品物流專業人員的教育和培訓。美國物流管理者中約92%的被調查者有學士學位,其中22%的人具有正式的配送工程師和倉儲工程師證,高達41%的人擁有碩士學位。荷蘭的物流操作人員的要求更為嚴格,其都必須具備經過考核的就業資格證書。目前,針對我國農產品人員的現狀,政府鼓勵多層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訓,同時在高等教育學科設置上給予物流教育一定的地位。
培育綠色市場、開辟綠色通道。培育綠色市場,形成確保農產品安全的銷售網絡體系。按照統一的標準和制度,加強市場的軟硬件建設,使之成為具有保障農產品衛生質量、美化環境功能的銷售網絡體系。①按照統一的標準和環保要求,加強硬件建設,逐步實現設施現代化。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特別是肉類批發市場應配備冷庫或冷藏設施,大型零售店應配備保鮮設施;于應用現代技術,加強質量管理,完善農產品進貨索證制度,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進入市場;③配備簡易有害物殘留檢測設備。大型農產品批發和零售市場要配備簡易有害物殘留檢測設備,按照有關標準和技術規范進行檢測,形成有害物超標食品市場退出機制;④建立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的專柜、專區、專賣店,并配有醒目標志;⑤改進銷售方式,大力發展連鎖經營,提高新鮮瓜果蔬菜在便民超市等業態中的銷售比重。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推行競拍方式和電子結算。鼓勵銷售包裝食品、初精加工食品。
可以說今天農產品綠色物流的發展是非常關鍵的,因為其存在的問題也是非常嚴峻,所以說只有真正明確了這些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提出有意義的對策,才能夠確保農產品綠色物流的發展更加可靠。
參考文獻
[1]雷蕾.我國農產品物流成本研究[M].中國經濟出版社,2017.
[2]陳曉.我國循環經濟下綠色物流體系構建[J].莆田學院學報,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