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洪
(長江大學文理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0)
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和環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將逐步改變人們的生活及工作方式,商務活動方式逐步變成了由計算機遠距離操作完成的數字化活動方式。沒有了時間、空間和人為條件上的限制,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將變得方便、靈活和自如。
網絡營銷最常見有三種模式,即B2B、B2C和C2C。B2B即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商務模式,從企業到企業,買賣雙方都為企業。B2C即為企業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形式。這種形式的電子商務一般以網絡零售業為主,主要借助于Internet和獨立網店系統軟件開展在線銷售活動,同時也是企業或品牌推廣的一種新形式。C2C即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電子商務。三者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處。
農產品的特性決定了其在網絡營銷過程中要注意庫存能力及物流的及時性。而B2B和C2C營銷模式缺少對農產品庫存能力和物流及時性的考慮。B2B進行交易的用戶關系較穩定,交易時商品品種少、交易次數少、交易額大,C2C進行交易時用戶多且身份復雜,關系較不穩定,交易的商品品種多、交易次數多、交易額小,B2C則處于二者之間。而農產品網絡營銷交易品種眾多,交易周期有限制,交易額可大可小,農戶同消費者和商家產生聯系,用戶關系將更為復雜。
由此可見,B2B、B2C、C2C僅是點對點的連接,很難適應農產品進行網絡營銷,因此有必要為農民設立專門的網絡營銷平臺。三種模式有相似之處,同時農民同廠商(B)和顧客(C)都有聯系,可使農民、商家和顧客相連形成“PBC”模式(P是農民英文“Peasant”的縮寫)。農民處于弱勢地位,為保證其權益,在納入網絡營銷體系過程中,還需加強政府監督。因此,構思以農民為基點,使B2B、B2C、C2C以及B2G和C2G相互連接形成立體化的聯動網絡營銷——“PBCG”聯動網絡營銷模式。
農產品網絡營銷服務體系是指服務于農產品網絡交易及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的一系列服務手段、服務平臺的總稱。其體系建設的核心內容包括生產平臺、組織平臺、市場平臺、信息平臺等。這些平臺的組件應由當地政府完成農村信息網絡設施基礎建設的同時,改變農民思路,樹立農民的網絡營銷信心,對農民進行網絡營銷基礎知識的培訓和宣傳,讓農民真切感受到網絡經濟所帶動的經濟發展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改變固有陳舊思路,敢于創新,勇于實踐。為切實做到這些,政府還可以組織培訓班、交流團等形式的活動,幫助農民獲取網絡新知識體系。地區移動手機運營商還可以在農村推廣手機上網,讓大家認識到移動電子商務的優越性。
(1)進行網絡市場調研。與傳統市場調查相比,網絡市場調查的便捷性和及時性是最具有吸引力的特性,為了深刻了解目標市場的消費者需求,更好的做好適合地區差異的營銷決策,對目標顧客開展網絡調查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由于農民網絡知識有限,當地政府或農業組織可以以產品形式、特色、價格優勢比較、渠道遠近的舍取以及適合當地農產品的促銷方式為幾大板塊來開展網絡市場調研。同時,也可以利用已有的調查資源來作為決策依據。
(2)發布農產品信息。農戶可根據自己農產品的特色,選擇適合自己的網絡營銷平臺。以阿里巴巴全球貿易網為例,發布商可將自己公司的信息及提供的產品詳情加入產品目錄列表,通過商情板,搜索全球買家及其采購信息;直觀、形象的引起目標買家的關注;采用推廣服務——橫幅廣告,將產品和企業的蘊OGO刊登于頁面顯眼位置,有效推廣產品和企業品牌。
(3)構建農產品網絡銷售平臺。農產品網絡銷售的實現途徑多種多樣,但對于最初涉及電子商務的農戶來說,自建平臺是明顯不可取的,也是沒有必要的。目前,已經有很多成熟的網站平臺可以免費幫助農戶加入電子網絡廣場和虛擬電子商城,讓消費者了解、認識自己的農產品,同時還可以在線完成訂購。但值得一提的是,農產品因為商品區隔較大,不同的商品對于網站的要求大相徑庭,包括頁面設計、商品描述及促銷策略,這就要求質量更高,細節更優的網絡開發。例如在網絡中銷售香水玫瑰,與其說這種花卉本身是一種農產品,還不如說它是一種高端時尚的年輕化商品,它的銷售跟大白菜和土豆這種傳統的農產品不一樣的。
總的來說,農產品營銷方式還是很多的,當前網絡營銷已經占據了主導,如果說不能夠順勢而變,很有可能會導致農產品的銷售出現停滯,在這個情況下,文章所分析的一些網絡營銷的方法和對策,是值得參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