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蓓蓓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國家教育法指出,大學校園就是要培養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國家教育機構為全國的大學和學生出臺了好政策,有這樣的好政策、好環境,就是要看大學里是怎樣培養出人才的。那么,怎樣培養人才?成為各個大學里的熱門問題。筆者認為,有什么樣的市場就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而不是先培養人才,然后再去拼命的找市場。
(1)調查熱門學科。很多大學的學科和專業有著很濃的歷史延續,很多專業和學科就這么被確定下來了,這些學科和專業已經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如何培養有用的人才,是大學的任務。也就是說,大學里開什么科目,主要看市場需要什么。比如現在的中介行業比較火爆,它可以分為房屋中介、婚姻中介、地產中介等等。總之,凡是可以中介的,都可以中介。這么火爆的行業是否可以開設《中介學》呢?還比如,現在有很多策劃公司,可以策劃婚禮、葬禮、生日宴會、畢業慶典、同學會等。可以說,策劃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可是在多數的大學里《策劃學》還不是主要學科。
(2)避免畢業就失業。要派出一批有見識、要對市場有較強識別能力的專家深入社會,到社會去考察,到底社會需要哪些人才。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避免畢業就失業的悲劇。做社會市場調查后所就要開設社會緊缺的行業,培養相關的人才。
(1)設置熱門學科。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新興行業和學科也在不斷地更迭。普通大學里的專業已經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要了。據了解,現在的哲學、物流等專業的學生逐年減少,前景不容樂觀。但是,在大學的課程里還是存在的。比如,在生活中殯葬師、棉布蠟染師、銀器制作師都被人們推捧的,也是炙手可熱的行業。但是,這些專業在大學里還是很多少見的。大學里關于這方面的教師也相對較少,所以大學要聘請社會上的人才為己所用。只有人才才會才會創造人才,才會教出社會的棟梁之才。
(2)轉變舊的觀念。有些人認為,社會上的一些人可以稱之為老師,但不一定是哪個名牌大學畢業的。應該清楚,再好的理論是從實踐中摸索出來的,如果說有發言權的話,這些人應該最有發言權了。因此,要拋開自我封閉的觀念,讓大學校園里的教師隊伍精明強干,只有這些人才會教出好的學生。摒棄歧視才能共同發展。
(1)不以賺錢為目的。大學是培養人才的基地,是創造人才的港灣。2017年我國高校就畢業了700多萬人,而且還在增加。每年畢業了這么多學生,很難說都是人才。就算是名牌大學畢業的人,走到社會上也未必就能學有所用。很多大學生念大學只是為文憑,有一個大學學歷就可以了。也有很多大學辦學單純的就是為了賺錢,不注重精品的培養,這對學校和學生都沒益處。
(2)以軍人為榜樣。人才的培養一定要有精品的理念。學生要成為人才,首先學校就要有規矩,對學生的要求就會高出很多。大家都知道軍人的素質很強,不管做什么都讓人高看一眼,特別是我黨的軍隊,更是世界難找。筆者認為,在大學校園搞軍訓,走走隊列還是不夠的。應該以軍人作風和素質來要求學生,來改變學生的觀念。學校要創造精品,必須要有獨特的教學理念和非比常人的師資力量。大學只有走精品路線,才能創造精品;只有學生成為了精品,才能在未來走上社會是有用的。
(1)走出校園檢驗所學。大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畢竟有限,大多數只是躲在象牙塔里談兵。所以大學生在還沒畢業的時候就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所需。可以說是為了將來自己畢業以后大展拳腳偵查地形。
理論和社會實踐有時會得出很多不同的結果,一定要有心理準備。這正應了那句話:紙上得來的道理還是很淺薄的,所以這些事情要去好好的體會和學習。對你認為不對的事情要淡然處之。因為作為一個學生來說,看問題還不是很全面,也許會有偏頗的地方。所以,在社會實踐中不管遇到什么問題,都要抱著學習的態度才能解決問題。
(2)接觸基層有收獲。如果你是學養老服務的就可以到敬老院去,多和老人接觸、溝通,聊聊他們年輕時的故事,聽他們講講曾經的歷史。如果你是學社區建設的,就可以到社區里和居民們聊一聊柴米油鹽,了解一下生活。總之,不管你是學什么的,多一些社會實踐總是有意的。
(1)既做精品也做“能人”。不管是名牌大學畢業還是不知名的大學,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生存問題。試想一下,即使你是精品,但是還沒有到施展才華的時候,首要的問題就是自己能夠生存、生活下去。如果這個初級的“考題”都無法解決,就別談什么精品了。很多大學生在家里什么都不會干,可以說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家長的想法很簡單,只要學習好就行,別的也無所謂了。道理很簡單,父母不會跟著我們一輩子,最終還是要靠我們自己。所以,大學里要制造精品、人才,走上工作崗位就是可以為社會服務,在家庭里也要做“能人”,不能因為生活小事而阻擋了前進的腳步。
(2)不能敗在小事上。很多事實證明,我國有很多科學家,很多有本事的人,在自己的領域里絕對稱得上是人才,但是在生活方面確是“低能兒”。很多人沒有實現理想,往往都敗在了小事上。所以,不管大學怎樣培訓人才,要讓學生在立于不敗之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抑郁癥逐年增加。說到心理學,很多都會聯想到“抑郁癥”或者“抑郁”,這很簡單,快節奏的生活、工作之間的競爭壓力,高樓大廈的水泥房子都讓人焦躁不安。患抑郁癥的人數在逐年上升,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抑郁癥導致全球經濟損失近1億多元。看來抑郁癥的危害性真的很大。
(2)做一顆強大的心臟。我國是患抑郁癥的大國,因為抑郁癥導致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所以在大學里加心理學的培訓還是非常有必要的。沒有一顆“強大的心臟”就是做不好事情的。比如一個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決定著他將來的成功幾率。很多報紙報道過,因為學生考試考得不好而自殺;因為處對象失敗而自殺;還有一些學生和同學、父母僅僅因為一點小事就自殺了,真是可惜、可憐。所以在專業人才的培訓少不了心理學。
一個人有鋼鐵一樣的毅力,有一顆百折不回的決心,就沒有什么事會辦不成,他自然就是人才。當然,人才和培訓是分不開的,和學校是分不開的。
加強國學的教育是培養自動化專業人才的基礎。中國不是不缺少國學的國家,五千年的文化,讓世界矚目。中國的國學浩如煙海,但是,回頭看看,真正學過國學的人又有多少呢?真正懂國學的人有多少?國學有很多內容讓人有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感覺;有讓人有“柳暗花明”的感覺。如老子的“剛與柔”“無為而無不為”都能讓在國學中感悟出人生的道理。
學習國學之后,會讓人有一種登高望遠的感覺;可以讓人的精神境界有所提高,這是做好其他事物的基礎。所以加強大學生的國學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高水平的大學建設環境培養專業的人才,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并不是單一存在的,從大學機構到大學學科設置,再到大學的師資力量以及學生思想、文化等,決定著一所學校培養出來的是否是精品,還是次品。另外,大學生本身要自強不息。探索專業人才培訓,各個大學的步伐應該大一些,教育改革的措施要多一些,目標要遠大一些。
參考文獻
[1]王子山.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需求與人才培養分析[J/O蘊].中國培訓:1.https://doi.org/10.14149/j.cnki.ct.20170622.002.
[2]王麟珠.高職電氣自動化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電子測試,2016,(24):172-173.
[3]羅耐.現代化工儀表及化工自動化的過程控制研究[J].化工設計通訊,2016,4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