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 艷
(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1)
自從2013年高職院校開始實施分類考試招生以來,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其癥結在于公共英語教學缺乏宏觀的教學理論支持,且缺少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的英語教學實施細節,課堂教學理念、信息化教學手段和評估方式均沒有跟上生源的變化。混合學習理論指導下的“5A”教學模式能夠充分實現師生、生生及人機合作與互動,為高職英語教學的改革和優化提供了無限可能。
高職英語教學是以實用、能力為主導,以應用為目的職業教育。新時期的信息化技術發展背景下,面對職業院校生源構成的巨大變化,高職英語的教學方式、手段等都勢必通過各種形式的變革,來滿足學生英語學習的不同需求。
然而,在分類招生背景下,學生經過幾年的英語學習,并沒有將所學語言知識內化;交際應用時,學生往往不會表達或是表達得漏洞百出,無法靈活、流利地用英語交流。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多種多樣,主要有兩個。一是母語的負遷移干擾,即母語的發音、語法、習慣表達、寫作等干擾阻礙了英語語言學習的正確掌握,使得英語學習者認知產生混淆。譬如,“歡迎你來參觀我們的工廠”,被說成“Welcome you to our factory”;“價格很貴”,往往被學生們譯成“expensive price”而不是“high price”;單詞的拼讀用漢語的拼音去注音,而不是按照國際音標的正確讀法來拼讀。另外一個原因在于信息化技術的大力發展,各種新媒體、應用軟件的涌現,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失去了對學生的吸引力,單一的師生互動無法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5A”即“Alluring,Analyzing,Acting,Assessing,Arranging”的簡稱,它的理論基礎是混合學習理論(Blending learning)。其核心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e-Learning(即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5A教學模式就是以混合學習理論作為教學基點,通過吸引——分析——實施——評估——整合五個環節讓英語教學從教師為中心轉換成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為師生互動為主發展成人人互動、人機合作互動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角度。
(1)Analyzing——分析
教師在設計“怎樣教”的過程中,要分析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和教學網絡資源,不能只講授語言知識,不考慮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會話模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的差異設置不同的任務,程度差的學生可以根據語音反復跟讀,中等程度的學生可以選擇模仿任務,創作配音任務布置給英語能力強的學生,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選擇任務,作品可以上傳到群共享里,讓學生自己點評分析自己的跟讀配音,教師也可以針對容易犯錯的地方進行分析糾正。應用寫作模塊教師可以分析寫作類型,將教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認識到英語學習的實際功能,如Email的寫作,教師可以讓學生直接寫郵件發給教師;名片的寫作就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自己的名片,而不是簡單地完成課本上的練習。整個環節都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習慣,讓教學生活化、信息化、趣味化,只有這樣才符合混合學習理論的特點,才能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教學。
(2)Acting——實施
語言的掌握是經過語言的輸入到語言的輸出兩個階段,學習、講解、練習都是語言輸入,接下來就需要語言輸出。根據之前所學內容實現語言輸出,仍以英語點餐會話課為例,教師可以模擬餐廳的用餐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用餐對話,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換成教學活動的示范者和組織者,讓學生更明確更清晰地知道如何完成教學任務。當然在語言輸出的過程中,教師的課堂設計要使學生有足夠的情緒安全感,傳統口語教學教師讓學生假設一個場景進行創作,但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參與的學生很少,教師運用電影——《瘋狂動物城》中的一段視頻,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根據視頻改編劇本,課后進行配音編輯,好的作品分享到班級的QQ共享。
課后教師將課堂上的詞匯句型歸納總結,滬江英語學習網站推送的英語點餐8000句發送到QQ群便于學生運用到電影視頻的腳本中以及以后的情景交流中。
(3)Assessing——評估
這一環節在信息化的英語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評估的結果直接關系到到學習者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傳統的教學是教師來評定學生的表現,給出成績,不能讓學生做到心服口服,而現在的考評方式是學生自評+老師點評+機評,讓學生自己融入到評分環節,教師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提交、小組互評的方式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克服了考核方式的單一和死板,讓學生的口、腦、手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構建師生互動、人人互動、人機互動的教學一體化的合作新模式。
(4)Arranging——整合
該環節是教師對課堂設計、教學方法手段、網絡資源等的歸納、總結和反思。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和學生進行互動,一方面實現了師生的情感交流,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情緒安全感,另一方面還可以和學生交流學習經驗,總結學生的學習認知特點和規律,改善教學策略,尋找更適合高職學生特點的學習信息。同時,信息技術的過剩和網絡資源的繁雜也需要教師尋求信息技術和課程教學的優化整合,實現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
5A英語教學模式讓信息化技術和英語教學緊密融合,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相互促進,在高職英語教學實踐教學過程中,效果明顯,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教師5A教學環節中所選用的信息資源必須要能吸引調動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能解決課程內容繁難偏舊的優質資源,要有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功效,讓高職學生學的厭煩吃力、學完更困惑的教學資源要擯棄。教師要充分利用能吸引學生興趣的精品課資源;同時要善于收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提供的資源,這些資源最符合學生接受特點,“最接地氣”;另外,教師不能一直“拿來主義”,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經驗和學生學習情況自主開發,為教師以后的信息化教學提供寶貴的經驗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使用教學內容能用、學生想用、教師易用和教學好用的優質信息資源。
5A教學模式中的實施和評估環節過程離不開優質的信息資源和方便快捷的移動載體,優質信息資源和移動終端尤其是學生最喜歡的手機有效融合,不僅讓師生可以流暢地進行課內外具體任務的實施,還可以方便學生下載保存,為學生的移動學習、泛在學習提供了可能。除此之外,信息資源與移動終端的有效契合為學生的在線學習和師生、生生對教學活動的評估以及實時互動交流提供了快捷、真實的平臺。
在5A教學模式實踐過程中,經常遇到兩大問題,一是為了吸引高職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往往不自覺地選用與課本內容關系不大的信息資源,迎合學生的趣味,為了趣味化而趣味化,忽略了教學內容,脫離了教學的本質。因此5A模式的實施必須緊緊圍繞著教學內容,其應用于英語教學最終目的是服務于教和學,只有形式,沒有內容,不僅偏離了英語教學的目標,也無法提高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二是教學重心放在實施評估環節,忽視整合對英語學習的升華效用和理論指導。沒有教師對教學環節、信息資源等的整合,沒有對教學內容的歸納總結,只會造成學生的語言知識掌握不牢固,無法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體系。
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實踐中,5A模式解決了傳統英語教學重理論輕實踐、重灌輸輕啟發的弊端,營造出職場場景氛圍,讓教學做成一體模式,實現學生學習途徑與學習心理機制的順應,但同時也容易造成學生打著學習的幌子利用手機進行游戲或交流活動,這樣對語言知識的掌握就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不能盲目或過分依賴移動終端或教學模式,還要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考慮學生的語言接受能力,兼顧具體的教學內容,才能讓5A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中不成為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