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頤和醫院(450047)竇琳琳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我院2010年1月~12月收治的150例實施神經內鏡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75例,男45例,女30例,年齡為24~72歲,平均年齡(45.5±5.3)歲,觀察組75例,男50例,女25例,年齡為25~74歲,平均年齡(45.5±5.3)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指導患者術中注意事項,術中積極配合手術順利進行,術后觀察患者癥狀,積極采取措施預防術后并發癥。觀察組實施圍術期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術前護理。①術前評估,入院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同時評估患者的身體情況,明確患者癥狀,制定護理計劃。②術前準備工作,術前3d為預防感染,滴鼻氯霉素,同時訓練患者用口呼吸;術前1d修剪鼻毛,棉簽清潔鼻孔。③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耐心給予患者心理指導,告知患者手術方法目的意義,指導患者配合手術,消除患者對手術擔憂,積極配合手術。(2)術后護理。①蘇醒期護理,術后患者未恢復清醒前,實施全麻臥位,頭偏向健側,清醒6h后,適當抬高床頭15°。術后24h內極易因瘤床出血而壓迫視神經,影響患者視力水平,因此臨床應在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同時,檢查患者視力,鼓勵患者用口呼吸。②輸液護理,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以及術中失血量,控制輸液速度以及輸血量,并做詳細統計。③口鼻腔護理,術后鼻腔填塞膨脹海綿,術后24h取出,若取出后有持續不斷滲血,需重新填塞。術后7~8d可將蝶竇填塞碘伏砂條取出,取出后堅持滴藥1~2周,內鏡檢查,并及時清洗。(3)健康指導。手術實施后,患者多合并不適癥狀,患者家屬給予其關懷鼓勵,一旦發現患者異常,及時叮囑患者就診檢查。
1.3 統計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術后定期統計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及并發癥發生人數。
2.1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 觀察組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分別為(11.5±1.6)d、(30251±2455)元,對照組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分別為(16.3±2.7)d、(39642±2652)元,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均少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t=13.245,22.504,P<0.05)
2.2 并發癥發生情況 對照組75例,術后鼻出血11例,腦脊液鼻漏10例,暫時性尿崩癥12例,總并發癥發生率為44.0%,觀察組75例,術后鼻出血8例,腦脊液鼻漏7例,暫時性尿崩癥6例,總并發癥發生率為28.0%,均給予其激素、止血、脫水以及抗炎等措施治療,均治愈出院。
垂體腺瘤為一種神經外科常見顱內良性腫瘤,其中手術切除為腫瘤的基本治療方法。經鼻孔蝶竇入路從蝶嘴、蝶竇至鞍底,手術創傷小,且可充分暴露術野,減少對周圍組織造成的損傷。該方法微創新穎,但仍不可避免會出現一系列并發癥[1]。本次研究總結實施圍術期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表明圍術期護理干預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患者早日康復。手術過程中常見的并發癥分別為鼻出血、腦脊液鼻漏、暫時性尿崩癥,腦脊液鼻漏多是因手術操作失誤,填塞不嚴密等,一般發生于術后3~7d,拔除鼻腔填塞紗條后,患者活動見鼻腔有流出清水樣液體,可做糖定性試驗,顯示為陽性,則為腦脊液鼻漏,需保證患者絕對臥床,去枕平臥2~3周,禁止用衛生紙、棉球填塞鼻腔,防止出現逆行感染。另外避免打噴嚏、咳嗽,保持呼吸順暢,若有必要給予患者緩瀉劑,保持大便順暢;尿崩癥發生率高,護理人員應做好相應護理統計工作,統計尿量,及時用藥,給予患者口服藥物彌凝,測定電解質,防止電解質紊亂,鼓勵患者多進食富含鉀類食物,及時治療和處理,控制輕度水電解質紊亂[2]。此外,為了減少并發癥,護理人員應明確鼻腔、蝶鞍區解剖結構,嚴格實施圍術期護理,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術后應加強觀察,做好預防,及時觀察發現并發癥,遵醫囑對癥處理,提高手術療效。
綜上所述,圍術期護理應用于神經內鏡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中,可有效減少并發癥,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可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