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梅
(宜賓市農業局蠶業站,四川 宜賓 644000)
近年來,我市蠶業工作緊扣供給側結構改革主線,樹立“拉長一根絲、做優一粒繭、開發一株樹、盤活一片地、富裕一方人”產業發展理念,以優質精品繭基地建設為抓手,助力脫貧攻堅,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全市現有蠶桑基地3.2hm2(48萬畝),預計2017年發種44萬張,同比增長2.3%;產繭1.80萬t,增長2.3%;單產穩定41kg/張;單價48元/kg,增長26.3%;蠶農繭款收入8.6億元,增長26.7%;蠶桑農業綜合產值16.5億元,增長1.38%,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優質繭基地。主要做法是:
2011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以高縣、珙縣為核心的10萬畝(6666.67hm2)蠶桑循環經濟產業帶。2014年落實全省現代蠶業十年規劃,邀請浙江大學編制《宜賓市現代蠶桑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3)》十年規劃,堅持“2+3”重點縣發展布局,提出打造20萬畝(33萬hm2)產業長廊,產業集中在20個鄉鎮200個村;提出“四基地一品牌”發展定位,即將宜賓建設成為中國西部重要的優質繭絲生產基地、桑樹治理石漠化生態示范基地、飼料桑產業發展示范基地和蠶桑多元化開發基地,爭創“宜賓繭”區域公共品牌。
蠶桑產業是我市優勢特色產業,列入新一屆市委市政府建設特色農業強市“五字經”產業之一。自“十二五”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蠶業工作,將蠶桑生產目標任務納入市級年終目標考核內容,將產業發展資金列入市級財政預算。聘請了以向仲懷院士為代表的專家作為產業發展顧問,并與西南大學簽訂了以蠶桑產業為主的農業戰略合作協議。產業重點縣將蠶桑產業列入區域發展主導產業,列入政府對部門鄉鎮重點考核任務。形成市級、縣級、鄉鎮、村級多級聯動,上下達成共識,發展形成合力。
2014年開始著手優良蠶種的引進試驗,2016年推廣示范,2017年芳·繡×白·春、川山×蜀水、雄蠶等優良種覆蓋率迅速提升,占發種量的70%左右。高產良桑品種率達95%以上,農桑14號、強桑1號等新品種占新發展區域的90%以上,推廣川桑48-3、98-1等優良品種1萬畝。2016試點“根接嫁接體”一步建園,今年成片推廣333.33hm2(5000畝)左右。2016年我市產繭量1.76萬t,可生產5A級、6A級以上生絲的干繭原料占比達到50%、10%左右,分別約占全國同等級原料比重的15%、25%。“主動調結構、良種良法生產優質繭,瞄準市場缺、優繭優價助推產業興”,是我市蠶桑產業在目前初級農產品市場相對低迷中逆勢上揚的基本經驗。
小蠶共育是科技養蠶關鍵環節,是接通科技推廣最后一公里,推進“共育+儀評”提質增效工程。大力推廣《宜賓市優質桑蠶繭生產技術規程》集成技術,省力省工技術,受到蠶農好評,每盒蠶種節本增效300-500元。小蠶共育面達90%,蠶棚飼養率70%,方格簇率90%以上,基本達到小蠶共育化、大蠶省力化、上蔟自動化、種藥配套化、蠶棚設施化、管理機具化、收繭儀評化的現代蠶業特征。
引導土地合理流轉,對戶營5畝以上高效桑園的專業戶給予政策傾斜,在標準桑園、優良蠶種、小蠶共育及室外蠶棚及配套設施建設等制定統一扶持政策,培育具有一定規模的養蠶大戶和蠶桑家庭農場,真正做到“產業富民,產業留人”。2016年收入2-5萬元的專業戶1.6萬戶,年收入5-10萬元的職業蠶農1700戶,10萬元以上家庭蠶場120家左右。用好用活各項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在資金項目、培訓示范、新技術新品種新裝備推廣等方面優先支持,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對多元開發產品進行加工、營銷,向復合型企業轉型升級。維護龍頭企業“誰投資、誰受益”的權益,鼓勵龍頭企業與蠶農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
龍頭企業在產業發展中居核心作用,負責生產經營、技術體系構建和產品收購,并與蠶農簽訂“栽桑與蠶繭保護價協議、共育室建設協議、蠶棚建設協議”等三個發展共建協議。公司以基層繭站為服務平臺,組建蠶桑專業合作社,覆蓋基地蠶農。創新利益聯結機制,與基地蠶農簽訂“倒租返包”協議,按1×666.7m2每年養蠶4張售繭160公斤,給予200元的承包金,全市集中流轉桑園面積近1.33萬hm2(20萬畝),其中珙縣0.97萬hm2(14.5萬畝),興文0.13萬hm2(5萬畝),預計蠶農土地流轉增收1500萬元。專業合作社助力精準脫貧,對無勞力貧困戶,專業合作社以每666.7m2(畝)每年300-500元不等價格將其土地集中流轉,建成桑園投產后反包大戶;對沒有養蠶技術貧困戶以桑園地入股按30%分紅,貧困戶每666.7m2(畝)每年可收益1200元左右。我市成功探索出“人平兩畝桑,脫貧奔小康”精準定產到人的產業扶貧模式。
宜賓是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高縣現存“五尺道”是茶馬古道遺址,深度挖掘“南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資源,把美麗鄉村建設與休閑蠶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打造“蜀南桑海”觀光休閑農業示范區。今年來,桑旅融合發展興起,興文縣舉辦了首屆“山水蠶鄉·神韻周家”蠶桑文化旅游節,“高縣與世界對話—世界著名學府百名精英走進高縣南方絲綢之路”大型公益活動在“高州桑海”,珙縣孝兒鎮寶興村蠶桑文化主題廣場,集宣傳文化傳承、科普教育、休閑觀光為一體。主動融入全省現代特色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園區建設,建成萬畝桑億元錢示范基地0.4萬hm2(6萬畝)。
下一步我市將認真貫徹會議精神,主動作為,繼續推進桑蠶產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做好“三調三促”,調優品種結構、促進供給提升,調好生產方式、促進主體壯大、調順產業體系,促融合發展。以珙縣、興文縣省級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項目實施為契機,打造全省產業融合發展示范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