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儒金 江俊益
(廣安市蠶業管理站,四川 廣安 638000)
廣安市屬于老蠶桑生產基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全市桑樹總數達到5億株,最高年養蠶達到48萬張。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市場競爭的沖擊,生產規模不斷萎縮。近年來,我市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把優質蠶桑作為全市六大特色產業之一,優化區域布局,推廣適度規模經營,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瞄準地方產業結構調整、農戶家庭經濟發展、絲綢企業蠶繭原料供應,以及人們對蠶桑產品消費等社會需要,加快蠶桑產業供給側結構改革,較好地推動了我市現代蠶桑產業發展。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來,受加工企業缺乏、市場銷售困難、環境污染治理壓力大等因素制約,我市很多種養殖業項目進一步發展空間受到擠壓,現有農業產業結構急需調整。相比較,蠶桑產業投資見效快、蠶繭銷售有保障、桑樹生態效益好、養蠶生產無污染,產業優勢明顯,發展前景相對較好。我們立足蠶桑產業優勢,依托蠶桑業主和龍頭企業大搞試點示范,2016年在武勝、廣安、岳池三個蠶桑產業重點縣分別建立了標準化桑園20hm2(300畝)以上的現代蠶桑產業示范基地。通過組裝配套蠶桑生產先進技術、裝備蠶桑生產先進設備、引入成功經營管理理念,示范基地取得很好效果。很多縣區、鄉鎮、村社干部,農戶、企業主自發到基地參觀學習、了解蠶桑發展相關事宜,一些縣市區、鄉鎮重新把蠶桑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項目來發展。武勝縣出臺了鼓勵蠶桑產業發展政策,今年啟動了3萬畝(2000hm2)現代蠶桑產業園建設項目,安泰繭絲綢集團決定出資1億元,自主建立1萬畝現代蠶桑產業基地,上半年已經租地133.33hm2(2000畝),栽建桑園66.7hm2(1000畝)。
近年來,我市轉變蠶桑發展方式,采取政府適當獎勵、企業簽訂產銷協議的辦法吸引農戶積極參與,重點指導和鼓勵那些有能力、有意愿、有資金的農戶建立經營1.33-2hm2(20-30畝)桑園、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蠶桑大戶或家庭農場,引導蠶桑適度規模經營。目前,全市已建成有標準化桑園面積1.33hm2以上的蠶桑大戶或家庭農場80余個,連片桑園6.67hm2(100畝)以上的基地20余處、連片20hm2(300畝)以上的4處、連片66.67hm2(1000畝)的1處。今年武勝啟動現代蠶桑產業園項目建設,僅半年時間就吸引了園區200多名農戶和業主報名,已承包耕地433.33hm2(7000余畝),秋冬季便可栽桑。安泰公司今年新建的133.33hm2(2000畝)蠶桑基地對外招租,報名承租的達到170余人,承租人員有當地農戶、返鄉務工人員、城鎮居民、機關企事業人員,家庭適度規模經營已經被人們廣泛接受,正在逐步成為全市蠶桑發展主力。廣安區白市鎮碑埡村陳曉峰外出打工10多年回家看到村里很多稻田撂荒棄種,自出資金承租稻田20hm2(300畝),在縣蠶桑局的指導下,于2016年1月份栽桑建成高標準桑園、修建小蠶共育室、搭建養成蠶大棚和省力化蠶臺,組織農戶管桑養蠶,今年已養蠶4批,批批蠶繭質量好、養蠶單產高、收入水平高,示范效果十分明顯。
“蠶繭大戰”之后,由于桑樹基礎差、養蠶條件差、收繭秩序混亂,我市蠶繭質量大幅下滑,收購蠶繭大部分只能繅制粗絲或用作絹紡原料,極大地降低了蠶桑生產效益,也制約絲綢企業生產工藝改進,嚴重影響蠶桑絲綢行業發展。近年來,我們加大蠶桑技術推廣力度,凡是新建桑園全部采用好田好土栽桑,完善桑園道路、溝渠配套建設,所栽桑苗直接從浙江采購良桑嫁接苗,桑樹品種以農桑系列和強桑系列為主,品種優良;統一桑樹栽植、管理技術標準,桑園栽植規范、管理科學,基本能夠達到當年栽桑、當年養蠶;養蠶設施全部實行在桑園附近修建簡易養蠶大棚、搭建省力化蠶臺,采用紙板方格蔟上蔟;規模養殖農戶全部實行預約售繭、儀評驗級,按質計價。通過這些措施,不但提高了桑葉質量、改善了養蠶條件,而且維護了蠶繭收購秩序,蠶繭質量大幅提升。目前,安泰公司在武勝縣、廣安區收購蠶繭基本上都可以上自動繅,生絲品位達到6A級。特別是今年春夏兩季蠶繭質量創歷史最好水平,堅定了企業立足當地建立蠶繭原料基地的信心。
立足蠶桑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果桑、桑枝菇種植,推廣桑園間種蔬菜、桑園林下養雞,開發桑葉食用產品等。全市已建立果桑基地66.67hm2(1000畝),累計種植桑枝菇133.33hm2(2000多畝),建立食用桑葉菜桑園13.33hm2(200畝)。已成功開發出鮮桑果、干桑果、桑葉菜、桑葉茶、桑枝菇、桑園菜、桑園雞等蠶桑產品,深得人們喜愛。岳池縣普安鎮黃泥墻村程孝云2014年租賃耕地3.33hm2(50畝)建立果桑基地,同時開展桑園林下養雞,去年又發展桑枝菇種植,形成了冬季桑園采菇、春季桑園采果、夏秋桑園采葉養蠶,一年四季桑園逮跑山雞的蠶桑體驗園,吸引了周邊縣城市民前去觀光游玩,購買產品。桑枝菇地里采摘價格8-15元/斤、鮮桑果15元/斤、干桑果100元/斤,產品供不應求。在他的帶動下,周邊又有3戶農戶加入,已建立起13.33hm2(200多畝)的蠶桑綜合利用基地。
我市存在蠶桑基地建設投入壓力大,發展資金嚴重不足,蠶桑服務壓力大,技術力量嚴重不足,利益聯結方式有待改善,農企之間存在潛在矛盾等問題,下一步將通過加強蠶桑服務、加大蠶桑投入、加強技術和物資儲備、建立一體化經營體制,著力供給側改革,解決蠶桑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努力推動蠶桑產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