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峰

[提要] 在“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的貿易合作越來越密切。甘肅坐落于中國的西北部,也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由于地理位置的獨特性,更應該發揮和哈薩克斯坦的貿易優勢。本文運用甘肅和哈薩克斯坦各項貿易數據,選取商品HS編碼分類,通過描述統計分析以及目前貿易現狀和結構的分析,發現甘肅與哈薩克斯坦存在貿易互補性,貿易潛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并提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甘肅;哈薩克斯坦;貿易;互補性
中圖分類號:F752.8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1月15日
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貿易和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新時代“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提出,成為了我國的一項新的戰略布局。甘肅由于獨特的區位優勢成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護絲綢之路和諧安全、保障物流人流、信息流暢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有望成為建設人文絲路、綠色絲路、和諧絲路的重要支撐和中堅力量。絲綢之路和亞歐大陸橋橫貫全境,綿延1,600多公里,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在國內的黃金段,與甘肅的許多優勢相比較,其對外貿易成績并未與之匹配。2015年甘肅的外貿進出口總額80.1億美元,較“十一五”末增長了10%,“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率只有2%。因此,研究如何利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把甘肅的各種優勢轉化為經濟增長優勢和對外開放優勢,對于甘肅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提升全省整體經濟發展水平意義重大。
哈薩克斯坦是中亞五國中面積和經濟總量最大的國家,也是和中國聯系最為緊密的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經過近20年的發展,目前產業結構演進的特點是:第一產業在GDP中的比重不斷下降,第二產業占GDP比重波動不大,第三產業比重緩慢上升,開采業和能源占比較重,制造業發展緩慢,主要是機械制造業、冶金、石油制品等,設備技術投入不足,在工業產值中的比重逐步下降。“上合組織”成立后,哈薩克斯坦與中國的經濟交往日益密切,甘肅和哈薩克斯坦的貿易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新時代“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提出成為了兩者進一步合作的契機,為甘肅的貿易提供了廣闊的提升空間。從甘肅的貿易基礎來看,最近幾年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甘肅的對外進口額中哈薩克斯坦的占比在2014年超過25%,但是從最近十幾年的外貿總體來看處于貿易逆差,本文擬通過對甘肅和哈薩克斯坦貿易互補性的分析,探索雙方進一步的貿易合作方向,促進彼此的產業發展。
甘肅總體經濟發展在全國處于靠后的地位,隨著我國與周邊鄰國貿易的不斷合作,從全國角度看,農產品的貿易總量較以往而言有了很大的提升。從甘肅的貿易基礎來看,最近幾年取得了較大的進步。2015年全省的外貿進出口額達到了80.1億美元,與哈薩克斯坦的出口額占到了總出口的24.4%。“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提出以來,甘肅省依托絲綢之路與其沿線的許多國家的貿易合作越來越多,貿易額也取得了較大的增長。哈薩克斯坦已經與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外貿關系,主要貿易伙伴為俄羅斯、中國、意大利,與三國的貿易額占哈對外貿易總額的45.4%。2015年哈對意大利的出口占比下降為17.8%,對中國、荷蘭和俄羅斯的出口占比分別降至12%、10.9%和9.5%。哈薩克斯坦也是中亞五國中和中國聯系最緊密的國家,兩所孔子學院已經在阿拉木圖阿里-法拉比大學和阿斯塔納歐亞大學建立了,它們為哈薩克斯坦人民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徑,增加了兩者合作貿易的基礎。
通過兩者的三次產業占比對比看,哈薩克斯坦是服務業占的比例最大,工業次之,農業占的比例最小;甘肅是工業占的比例最大,服務業次之,農業比例也是最小。哈薩克斯坦的服務業產值比重基本都保持在50%以上,而甘肅的服務業相對而言占比低一些,維持在35%~45%區間內。工業方面看,甘肅的占比要比哈薩克斯坦要高一些,基本保持在40%以上,哈薩克斯坦處于30%~45%之間。從農業占比看,甘肅最近十年處于一個平穩狀態,占比保持在10%~20%之間;哈薩克斯坦的農業占比最近十年也是保持在一個平穩狀態,但是占比份額要小一些,維持在10%以內。甘肅進口額中哈占比表示甘肅從哈薩克斯坦進口額所占的比例;同樣,甘肅出口額中哈占比表示從甘肅的出口總額中出口到哈薩克斯坦的比例。通過最近幾年的對比可以發現,2015年甘肅有了較大突破,對哈的出口額占比超過進口額占比,達到24%。
貿易的進行一般是基于兩者的資源稟賦不同造成的,研究貿易的可行性可以根據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本文選取了貿易結合度以及貿易競爭力進行相關的分析。貿易結合度(TCD)用來衡量兩國貿易關系的密切程度,它是一個比較綜合性的指標,根據計算結果可知2005~2015年中國對哈薩克斯坦的貿易結合度都大于1,說明中國出口與哈薩克斯坦的貿易市場聯系緊密,同時哈薩克斯坦出口對中國的貿易結合度也都大于1,而且貿易結合度比中國對哈薩克斯坦的貿易結合度都稍微大一些,說明哈薩克斯坦出口與中國貿易市場聯系密切,也是比較依賴中國貿易市場。總體來看,哈薩克斯坦和中國的貿易結合度比較高,兩者對于對方的商品需求比較旺盛,但是從2009~2015年甘肅和哈薩克斯坦的貿易結合度來看,許多的數值都小于1,說明兩者的貿易比較松散。從全國總體貿易結果分析,我國與哈薩克斯坦的貿易比較活躍,貿易結合度比較高,但是從甘肅省的貿易分析,它和哈薩克斯坦的貿易程度比較低,說明甘肅的貿易潛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貿易競爭力指數(TC指數)是對國際競爭力分析時比較常用的測度指標之一,其計算方法為:TC=(Xij-Mij)/(Xij+Mij),其中,Xij為i國j產品的出口,Mij為i國j產品的進口,Xij-Mij為i國j產品凈出口,Xij+Mij為i國j產品進出口總額,它表示一國進出口貿易的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該指標均在-1~1之間,其值越接近于0,表示競爭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該指數為1時表示該產業只出口不進口,越接近于1則表示競爭力越大;該指數為-1時表示該產業只進口不出口,越接近于-1表示競爭力越薄弱。(表1)endprint

從表1貿易競爭力指數分析哈薩克斯坦對于中國的貿易競爭現狀可以得出哈薩克斯坦的優劣勢產品。甘肅與哈薩克斯坦的貿易可以從對方貿易的產品結構著手,貿易過程中增加對方競爭劣勢的產品從而不斷優化貿易結構、提高貿易互補性,提升甘肅對于哈薩克斯坦的貿易競爭力。從甘肅進出口額與行業分析,將貿易額從2012年到2015年按照季度貿易數累加進行分類排序,提取出出口額和進口額比較靠前的行業,出口有石油、煉焦及核燃料加工;電氣機械材料制造;通用設備制造;皮革、皮毛、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紡織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紡織服裝、服飾業。進口有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農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石油、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
從兩者的貿易種類分析,甘肅的出口主要集中于制造加工業,而進口方面主要集中于有色金屬等有關的行業,這種貿易局面的形成是與雙方的資源稟賦有關。哈薩克斯坦以采礦業為主,工業發展單一,出口產品更多是初級產品,大量工業制成品消費都依賴于進口。甘肅工業發展水平要高于中亞國家,以自然資源為基礎的各種工業發展十分迅速,但是已經處于經濟轉型期,發展潛力很大,但甘肅本地能源產量無法滿足現階段發展的需求。在工業發展上,由于自然資源稟賦和工業發展水平的不同,哈薩克斯坦能源優勢為甘肅地區的工業發展和轉型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甘肅地區為哈薩克斯坦之后的工業發展提供寶貴的經驗,哈薩克斯坦比甘肅省自然資源種類多,尤其是金屬礦物差距較大。總體從兩者的貿易方面來看,無論是從宏觀產業角度還是行業貿易角度,兩者具有很強的貿易潛力,但是在實際貿易過程中兩者的貿易互補性沒有發揮較好的作用。
總體分析甘肅和哈薩克斯坦的貿易狀況來看,兩者之間的貿易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同時兩者的貿易具有一定的互補性。“一帶一路”戰略為甘肅的后續經濟發展提供了具有重要意義的戰略機遇,如何將這機遇發展成為經濟發展動力還需要甘肅省解決眾多困難,不斷努力提升自身競爭實力、注重政府政策的落實情況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另一方面,“一帶一路”為甘肅的對外開放經濟開辟了一個新的突破口,與以往的發展機遇相比,這次讓地處西北的甘肅處于了開放的前沿,發展優勢不可忽略。根據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不斷推進文化、經貿技術交流,加強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甘肅的電解鋁、鋼鐵、銅冶煉、水泥等行業技術相對比較成熟,可發揮這些行業的優勢,推動向投資環境寬松、產能不足、連接通道順暢的哈薩克斯坦一些地區轉移。甘肅對外開放的渠道不斷拓展,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進一步加強,貿易規模大幅提升,將甘肅打造成為“一帶一路”國際經濟貿易文化合作黃金走廊,進一步提升與哈國貿易合作的便利性。
(二)甘肅為了適應企業轉型升級、擴張市場發展空間,需要建立國際產能境外經貿合作區。甘肅省要努力建設成為絲綢之路的黃金通道、經貿物流的區域中心、產業合作的示范基地、向西開放的戰略平臺、人文交流的橋梁紐帶,為進一步的貿易轉型做好鋪墊。甘肅外貿發展要以哈薩克斯坦為發展中心,力爭形成面向中亞市場的特色商品境外流通產業鏈條,為甘肅的特色農產品擴大銷售市場。哈薩克斯坦建立的特色農產品阿拉木圖集散中心應該不斷促進農產品貿易,貿易過程中要不斷探索貿易公司、生產基地、種植農戶等協同發展。
(三)目前的網絡銷售發展迅速。甘肅省應該依托特色商品展示展銷館,擴充市場占有力,支持跨境電商企業,在哈薩克斯坦合作中心設立甘肅特色產品出口跨境電子商務“海外倉”,為甘肅的網絡銷售提供完善的服務支持。甘肅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促進與中西亞國家互利共贏、合作發展。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建成和高速發展,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可以共同發展特色旅游項目,甘肅省也要抓住這次機遇不斷提升自身經濟實力。
[1]孜麗娃.中國與哈薩克斯坦之間的企業商貿環境問題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4.
[2]朱瑞雪.“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中國與中亞國家區域經貿合作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5.
[3]艾依瑪.哈薩克斯坦與中國貿易關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5.
[4]劉翔峰.“一帶一路”戰略下的中哈經貿合作[J].國際貿易,2015.11.
[5]龔新蜀,張曉倩,張瑞華.基于CMS模型的中國對哈薩克斯坦農產品出口波動因素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4.20.
[6]董梅,趙麗莉.“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面向哈薩克斯坦的對外貿易專利對策分析——兼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專利法律制度[J].科學管理研究,2015.4.
[7]旦志紅,方創琳,何倫志.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哈薩克斯坦國際合作示范區互市貿易區建設探析[J].干旱區地理,2016.5.
[8]阿依努爾.中國與哈薩克斯坦貿易互補性和競爭性分析[J].時代經貿,2016.10.
[9]旦志紅,方創琳,何倫志.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哈薩克斯坦國際合作示范區互市貿易區建設探析[J].干旱區地理,201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