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河南省兒童醫院 鄭州兒童醫院(450000)賀鑫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本研究給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預見性護理干預,旨在探討其對患者病情的影響。具體信息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于2017年5月~12月收治的8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1例。對照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22~69歲,平均(44.39±6.45)歲。觀察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23~69歲,平均(44.71±6.58)歲。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治療方案。對照組按醫囑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叮囑其按時用藥、注意飲食。觀察組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給予患者全面、詳細的疾病健康知識教育,教會患者識別早期出血癥狀,并整體評估患者病情及生理狀況,根據評估結果制定有針對性的運動方案、飲食方案以及康復方案,幫助患者建立康復信心;采取情緒發泄、疑問解答、放松療法等方法緩解患者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昏迷患者取側臥位,并禁食,待清醒后恢復正常體位,頭部抬高15°~30°,并給予鼻飼流食,防止誤吸、嗆咳;患者發生嘔吐后及時清理口腔,防止殘留物誘發二次嘔吐;叮囑患者便后清洗肛門,保持臀部清潔、干燥,防止發生濕疹;密切關注患者臨床癥狀,當患者體溫發生異常變化時應立即通知主治醫生,并根據嘔血、便血顏色判斷出血部位,記錄出血量,防止發生出血后感染、失血過多等情況。
1.3 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5d內臨床癥狀及出血消失為顯效;5~8d癥狀緩解,基本止血為有效;5~8d癥狀無明顯變化,仍有少量出血為無效。總有效率=100%-無效率。記錄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治療過程中的并發癥(誤吸嗆咳、吸入性肺炎、濕疹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相比較,觀察組(97.56%)比對照組(80.49%)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住院時間及并發癥 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0.37±2.51)d,多于觀察組患者的(6.49±1.64)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286,P=0.000);治療期間,對照組患者發生誤吸嗆咳3例、吸入性肺炎2例、濕疹3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9.51%;觀察組患者發生誤吸嗆咳1例、濕疹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4.88%,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00,P=0.043)。
預見性護理是根據疾病特點、發展規律、潛在性問題制定護理計劃,根據計劃給予患者具有前瞻性、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可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減少護理隨機性及盲目性,提高護理工作的科學性,對患者病情的康復具有積極的影響[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結果提示預見性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促進康復進程加快,減少并發癥發生。患者病情及生理狀況的整體評估可有效保證護理計劃制定的嚴謹性、科學性及針對性,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可通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良性認知水平及緩解不良情緒,進而提高治療依從性、緩解生理及心理應激反應[2]。預見性的不良反應及并發癥護理可針對并發癥發生的特定因素進行有效規避,最大程度避免并發癥發生,同時嚴密的病情觀察可對并發癥的發生進行早期監測,有利于并發癥針對性治療工作的及時開展,促進并發癥的緩解,進而加快康復進程,提高臨床療效[3]。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縮短住院時間,對患者的康復進程及臨床療效具有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