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智勇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管理執法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接著提出了基于信息化的城市管理執法工作的途徑,包括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執法辦案系統、優化城市管理公眾服務平臺、完善城市管理執法全程記錄制度。通過這些方法,可以提高城市管理執法的公正性,從而真正美化市容,服務于人民群眾。
關鍵詞:信息化;城市管理;執法
城市管理執法(下稱“城管執法”)是城市發展的重要保障,政府也在規范城管執法方面做出了相應的改革,著手治理積累已久的“城市病”。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化在各個行業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引進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方法與手段,能為城管執法注入新鮮活力。現階段,要認識到信息化在城管執法工作中的重要性,要采取有效措施,讓信息技術成為提升城管執法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
一、城管執法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
1.能提升城管執法的綜合水平
要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水平,就需要走集約化和信息化的道路,這是提升城管執法綜合管理水平的必然選擇。當前,城管執法的任務量較大,群眾也出現一些新的需求,傳統粗放式的管理手段存在很大的弊端,包括數據分析不到位,信息交流相對滯后等。城市管理設計的領域也比較廣泛,如市政、交通等,傳統管理模式中要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存在一定的難度。而運用信息化手段,運用合理的管理手段與機制,優化、改造城市管理流程,可以形成新型城市管理體系,權責劃分更為科學,可以讓城市管理主體之間信息互聯互通,從而滿足大眾的信息查詢需求,也能讓決策者通過這些系統分析相關數據,制訂更為科學的管理策略。
2.是對“互聯網+”行動計劃的落實
在智慧化城市的建設與管理中,“互聯網+”是知識社會創新的重要推動力。城市管理部門可以運用物聯網技術來感知、識別智慧化系統,從而定位、監督執法狀況。此外,“互聯網+”模式能注重用戶的地位和感受,強調用戶參與服務建設,能提供全程技術支持,這樣就能更好地集聚公眾智慧,發揮群體智能,實現政府、社會等多方面的協同,為智慧化城市執法提供保障。
二、基于信息化的城管執法工作途徑
1.建立完善的城管執法辦案系統
要改變傳統城管執法中的粗放模式,消除信息閉塞導致的信息孤島現象與各自為政現象,就要對城市各類執法業務信息進行動態匯總與實時傳輸,實現數據資源的共享。首先,要規范城市執法監督工作,運用城市綜合執法信息系統來動態化地監督、考核執法工作業務,確保各項執法業務落實到位。其次,要規范城管執法流程。在城管執法過程中,如果遇到當事人出現違法行為,執法人員要能迅速做出反應,對輕微違規行為者給予批評教育、口頭警告;對再三勸阻仍不改正者,可通過隨身攜帶的移動執法儀器來取證,符合立案條件的要上報,通過實時數據的傳輸實現執法案件的隨查隨辦,最大程度地提升執法效能。再次,城管執法系統要包含多個模塊的內容,如統計分析、人員管理、辦案系統等,以此實現城管執法的精細化、科學化。
2.優化城市管理公眾服務平臺
城管執法部門要積極整合現有的信息資源,優化城市管理公眾服務平臺,建立便民服務系統,為公眾投訴反映問題提供渠道。要增加城管執法部門與公眾之間的互動,為公眾參與城市管理提供便捷的方式。要本著為公眾提供便利條件的原則,依托公眾服務App或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向公眾反饋實時信息,并讓公眾參與事件辦理結果評價,讓城市管理部門為公眾辦實事的形象深入人心,提升公眾的幸福感。此外,建立城市管理公眾服務平臺后,還要能在此基礎上進行大數據的分析與判斷,找出城市管理問題的頻發點,可以選擇在問題多發路段設置監控攝像頭,以此搜集數據和證據,讓多發性城市管理案件的處理預案變得更為完善,讓公眾反映投訴的相關問題和信息平臺指揮督查辦案之間形成一個閉環考核流程。
3.完善城管執法全程記錄制度
信息化的城管執法工作還需要完善其全程記錄制度,包括立案、調查、決定等,要讓所有的執法環節都能有據可查。事實上,執法過程除了執法環節,還有執法外的其他環節。執法載體除了文書,還可以有圖片、視頻等。要通過完善城管執法全程記錄制度,發揮“三個結合”的作用。首先,要和行政執法文書結合起來。作為行政行為實施的一個重要載體,行政執法文書是執法立案、審理以及決定等程序的體現。其次,要和信息化技術結合起來。要建立規范的執法信息化平臺,嵌入執法文書等具體要求,實現城管執法的規范化。再次,要和完善執法程序結合起來。必須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通過應用信息化技術,做到執法流程清晰到位,對當場處罰的行為進行規范,從而提升城管執法建設成效。※
參考文獻:
[1] 馬懷德.現階段城市管理執法體制問題與改革重點[J].行政管理改革, 2016(5):24-30.
[2] 張步峰,熊文釗.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國行政管理,2014(7):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