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香 路英麗 吳美巧 李璐瑤 吳丹靜 李玉婷 龔守良 張 川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內分泌科,吉林 長春 130041)
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DPN)臨床主要表現為周圍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受累,如肢體麻木或針刺感、萎弱無力和肌萎縮等。目前,對本病常采用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壓等措施,以及營養神經、應用抗氧化劑和醛糖還原酶抑制劑等綜合性方法,但總體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1,2〕。藥食同源谷物粉主要由苦瓜粉、苦蕎粉和川牛膝提取物等組成,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等有效成分,具有降血糖、改善微循環和抗氧化應激等作用。本研究旨在觀察藥食同源谷物粉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療效。
1.1臨床資料 篩選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于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內分泌科就診的66例DPN患者,本病診斷符合WHO多國家DNP標準〔3〕,患者至少伴有肢體麻木及針刺樣或燒灼樣疼痛、閃痛或刀割樣疼痛,腱反射、膝反射減退,神經傳導速度(NCV)減慢等癥狀之一,排除其他疾病導致的周圍神經病變。年齡60~72歲,其中男34例,女32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3例,男18例,女15例;觀察組33例,男16例,女17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給予兩組患者糖尿病飲食、運動、降糖藥物和健康教育等常規治療,對照組口服甲鈷胺片〔彌可保,衛材(中國) 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812,規格:0.5 mg×30片/盒〕,每次0.5 mg,每日3次;觀察組服用藥食同源谷物粉,每日2次,4 w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治療期間每周監測3 d,全天5個時間點(空腹、三餐后2 h、睡前)指血血糖,根據血糖調整降糖藥物,確保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8.0 mmol/L,餐后2 h血糖≤12.0 mmol/L。
1.3神經傳導速度 由相關檢查科室同一醫師采用DISA1500型肌電圖儀于治療前后測定患者同一側肢體腓總神經及脛神經的神經傳導速度(NCV),包括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NCV)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療效評價:顯效:自覺癥狀消失,腱反射基本恢復正常,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增加5 m/s以上或恢復正常;有效:自覺癥狀明顯減輕,淺感覺和腱反射未完全恢復,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較前增加<5 m/s;無效:自覺癥狀無好轉,腱反射無改善,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無變化。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t檢驗及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治療效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均有改善,但觀察組有效率(P<0.05)和顯效率(P<0.01)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無效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治療后對神經傳導速度的影響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脛神經和腓總神經MNCV和SNCV傳導速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神經傳導速度較治療前有一定改善(P>0.05),觀察組則顯著改善(P<0.0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藥食同源谷物粉能有效改善DPN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2個月后有效率對比〔n(%)〕
與對照組比較:1)P<0.01,2)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傳導速度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DPN的發病機制極其復雜,持續的高血糖和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動較大均是導致DPN發生的重要機制之一〔4,5〕。長期慢性高血糖可增強多元醇的代謝途徑,導致神經細胞中山梨醇和果糖的積累增加,致使神經細胞腫脹變性,損傷神經功能;同時,高血糖會使蛋白質非酶促糖基化,干擾軸突逆行轉運和合成神經細胞蛋白。運動神經傳導速度的減慢可能是由于軸突萎縮,高糖代謝應激或失去神經營養作用所致〔6〕。
從古至今,祖國醫學就從“治未病”而著有“膳食”,從“治已病”而著有“藥膳”。食物與藥物具有相同的“四氣五味”,因此食物除了為身體提供營養外,在某種程度上與藥物具有相似的治療效果〔7〕,而且是對人體無毒的天然成分。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飲食干預是治療中的重要一環。本研究中使用的藥食同源谷物粉即滿足了“治療”要求,其所含活性物質主要為生物類黃酮〔8〕、亞油酸、維生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等。其中,生物類黃酮主要成分是蘆丁,又名維生素P,其主要功效是軟化血管,改善微循環,加強胰島素外周作用,能有效降糖及營養神經;補充亞油酸可以緩解血液的高凝狀態,改善循環,同時川牛膝提取物可以增加血管供血,從而起到營養神經的作用;鈣、鎂及維生素能有效改善自主神經功能;維生素E中的生育酚含量較高,可以改善組織長期缺氧狀態,防止氧化應激。同時,藥食同源谷物粉符合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標準〔9〕,且對DPN患者有顯著療效,有望成為DPN專用型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10〕的有效成分。
1周曉兵,項 潔,盧海龍.注射用甲鈷胺治療老年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24):3026-7.
2萬麗娟,陳明衛.胰高血糖素樣肽-1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影響〔J〕.安徽醫藥,2016;20(9):1617-20.
3《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編寫組.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4:39-40.
4Xu F,Zhao LH,Su JB,et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ycemic variability and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type 2 diabetes with well-controlled HbA1c〔J〕.Diabetol Metab Syndr,2014;6(1):139-45.
5Afrazi S,Esmaeili-Mahani S,Sheibani V,etal.Neurosteroid allopregnanolone attenuates high glucose-induced apoptosis and prevents experimental 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J〕.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2014;139:98-103.
6Jolivalt CG,Fineman M,Deacon CF,etal.GLP-1 signals via ERK in peripheral nerve and prevents nerve dysfunction in diabetic mice〔J〕.Diabetes Obes Metab,2011;13(11):990-1000.
7劉 曦.我國藥食同源食品行業發展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54):29.
8康 敏,譚善財,張 宏,等.黑苦蕎粉對四氧嘧啶致小鼠糖尿病的降糖作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20):12089-90.
9韓軍花,楊 瑋.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J〕.中國標準導報,2015;(8):22-4.
10彭艷梅,覃元清,龔年春,等.糖尿病專用型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研制〔J〕.食品科學技術學報,2017;35(1):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