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增躍
(山西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山西 太原 030012)
2017年,山西省首次開展了全省營造林工程綜合核查工作。據統計,此次核查涉及22項工程,共組織240人次分三批抽查了縣級實施單位的7.537×104hm2林地、362.7 km林道、15個濕地公園和163個村莊綠化。通過核查,摸清了各實施單位、各工程項目的實施結果,客觀、全面、真實地反映了全省營造林工程建設的實績和成效。筆者在查清結果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各工程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產生的原因,找到了影響造林成效的關鍵,以期為省廳營造林工程決策提供依據。
現代林業是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的統一。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和自然條件的制約,山西省林業產業發展嚴重滯后,經濟林產業規模小而分散,投入不足,技術服務支撐薄弱,管理粗放,效益低下;加工企業少,產業化程度低,天然灌木林資源開發利用少。
各地受重視程度、政績觀的影響,林業生態建設規劃在實際執行時,往往與落實脫節,執行力不強,連續性差,生態建設成效無法持續保障。
從工程核查結果來看,造林面積完成率低,未完成當年國家林業局、省政府下達的造林計劃任務。
從2017年核查總體情況來看,全省造林質量良莠不齊,不容樂觀。有的市縣以次充好,作業設計差,苗木等級次,整地規格低,栽植質量差,澆水次數少,監督不到位;有的市縣存在形式主義嚴重、近處栽大苗、遠處栽小苗等造林質量問題。
從全省來看,大多數市縣林業局長政策把握準確、工作盡職盡責。但有個別領導上任不久,尚處摸索階段,存在對造林工程不夠重視等問題。
核查發現,越是生態脆弱的地方,林牧矛盾越突出;越是貧困的地方,林農矛盾越突出。以五臺林局為例,2012年至2016年造林失敗面積8 000 hm2,6 133 hm2是牛羊危害所導致,占比達73%以上。
從核查總體情況來看,各專項工程沒有統一設計范本及費用標準;作業設計審批不嚴、執行不力,缺乏科學性,以油松、側柏、山桃、山杏為主栽樹種,純林多、混交林少,針葉樹多、闊葉樹少,喬木林多、灌木林少的問題依然突出,無法構建健康穩定、林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生態林與經濟林發展不平衡,尤其是灌木經濟林發展意識不夠、動力不足。
核查中發現,造林工程項目普遍存在投資不足的問題。如,未成林管護項目投資150元/hm2,但真正用于管護的經費少,導致管護人員不落實、管護責任不明確、管護效果不明顯;森林撫育項目投資1 800元/hm2,不夠用于修枝、補植補造或松土、擴穴、除草等撫育措施。據調查測算,我省石質山區造林直接成本28 500元/hm2,間接成本4 275元/hm2,合計32 775元/hm2.而目前我省太行山綠化項目投資僅為7 500元/hm2~12 000元/hm2,投資不足的問題嚴重影響造林質量和效果。
一是建立和落實林業生態建設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將新造林面積、造林保存率、森林覆蓋率、森林火災發生率、林地保有量納入縣級黨委、政府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實行嚴格的考核激勵制度。二是推進集體林托管制度。根據《山西省永久性公益林保護條例》的規定,充分利用國有林場的人才、技術、隊伍優勢,將托管的集體林納入國家和地方林業重點工程建設范圍,開展科學經營,提升林地綜合利用效率和管護效率,拓展造林空間,增加勞務收入。三是建立作業設計質量評價體系。出臺作業設計管理規定,嚴格落實縣級編制、市級審批制度,提倡混交造林,優先選用鄉土闊葉樹種,為提高造林質量奠定良好基礎。四是建立造林工程隊退出機制。加強對工程實施隊伍的考核,把工程建設進度慢、質量差的造林隊伍逐步淘汰,穩步提升工程建設質量。
一是實行未成林管護全覆蓋。優先對未成林進行人員巡護全覆蓋,在重點區域嚴格落實管護責任,實行封山禁牧,確保未成林轉化成林。二是落實工程化管護機制。省廳修訂完善未成林管護辦法,市縣出臺未成林管護實施細則,建立鄉級管護隊、村級管護組,提高村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三是加強管護責任監管。將未成林管護納入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范疇,嚴格落實各級領導的管理、保護和監督責任,從目標和責任層面推動未成林管護。
一是嚴格落實社員進退機制,督促合作社隨時將參與造林的社外勞力吸納進合作社,保證社員穩定參與。二是創新完善議標落實機制,變普惠性議標為競爭性議標,合理安排合作社造林任務。三是優化工程資金撥付機制,改變過去定期定額撥付機制,通過核定完成量情況撥付工程款,以引導合作社加快造林進度、保證造林質量,建立“造林越快、撥付越多”的競爭性機制。四是嚴格實行勞務支付監管,明確社員勞務發放占比、貧困社員勞務占比的年度考核標準。五是樹立一批造林質量高、扶貧成效好的標兵合作社,并進行表彰獎勵,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六是加強對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的管理,培訓一定數量有資質的技術員對造林工程進行技術指導與把關。
一是增加退耕還林資金。在國家退耕還林補助的基礎上,對退耕農戶再補助現金4 500元/hm2,再通過種苗造林補助配套,使貧困縣種苗造林補助達到12 000元/hm2,非貧困縣種苗造林補助達到7 500元/hm2.二是加大對未成林造林地撫育管護資金的投入。學習借鑒大同市未成林管護辦法,由市級財政再補助150元/hm2的管護費用,保障未成林管護全覆蓋。三是新造林管護由承擔造林任務的實施主體負責,從造林投資中拿出10%的資金用于3年內新造林的管護,確保造林驗收合格。
一是在禁牧的同時幫助養殖戶找到新的謀生手段。如,優先聘請有管護能力的養殖戶為護林員,給予一定的管護勞務費;也可積極引導養殖戶發展林下藥材、食用菌等,增加其收入。二是地方政府要出臺相關規定,落實新造林地的禁牧工作。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210號《山西省封山禁牧辦法》,把禁牧工作落到實處,對違反禁牧管理辦法者,嚴厲查處。三是劃定部分放牧區并實行輪牧,給畜牧業留下發展空間。四是適當增加沙棘混交林面積。油松等與沙棘混交造林,整合資金投入可達9 000元/hm2.沙棘既能防止牛羊等牲畜啃食,又能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油松等苗木生長。五是合理規劃林糧間作。針對不同造林工程、苗木生長不同時期,在不影響林木成長的情況下,允許進行林糧間作,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