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志勇
(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林業局,山西 運城 044000)
魏風小學位于山西省運城市東部新區核心地帶,魏風大街以北,鋪安街以南,規劃三十一路以東,韓信路御景華庭以西。占地面積2.33 hm2,建筑面積12 080 m2,規模為6軌36個班,可容納1 600余人。魏風小學是運城市、鹽湖區兩級人民政府為擴充城區教育資源,解決東部新區適齡兒童上學問題,投資5 000余萬元建成的一所高標準、現代化的公辦小學。為創建國家園林衛生城市,建設美麗校園,營造品種多樣、色彩豐富、安全舒適的教學環境,筆者對魏風小學校園的園林綠化設計理念進行了分析。
山西省運城市東部新區,地處我國內陸,屬典型的大陸性半干旱季風氣候。全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季干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春溫低于秋溫,秋雨多于春雨。年平均氣溫13.6 ℃,7月份平均氣溫27 ℃,1月份平均氣溫-2.2 ℃.無霜期216 d,年均降水量556 mm,生長期≥3 ℃的天數260 d,≥10 ℃的積溫4 547 ℃.全年日照時數2 270 h,土壤為碳酸鹽褐土性土。
魏風小學校園按功能劃分為林蔭道、校門區、教學區、運動區和休閑區5個功能區。
1) 林蔭道功能區。林蔭道指環繞主建筑一周的環形通道。
2) 校門功能區。校門區指校門兩側及教學樓前的開闊地帶。
3) 教學功能區。教學區指教學樓、連廊與校門內側之間的區域,主要用于學生課間活動的場所,又稱多彩谷。
4) 運動功能區。運動區(運動場)指學校操場周圍及健身器材周圍等區域。
5) 休閑功能區。休閑區指教學樓西側面積較大的區域,主要用于學生閱讀和普及生物學知識的園地,又稱百草區。
校園主體主要是6歲至12歲的適齡兒童,正處于童年時期,具有自己獨特的興趣和愛好,表現出一定的求知欲和創造性。在綠化設計上,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生理特點,遵循安全性、文化性、教育性、生態性和環保性的原則,營造色彩豐富、安全舒適、品種多樣的學習生活環境,突出“多彩校園、生態課堂、文化熏陶、生活愉悅”的主題思想。
3.2.1 鄉土樹種優先原則
鄉土樹種是指當地生長的,能適應當地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能完全融入當地自然生態系統形成自然林分和穩定的植物群落,具有地方特色,具有較強的抗逆性、適應性的樹木。鄉土樹種在苗木起運、包裝、運輸、栽植、澆水、修剪、施肥、防治病蟲害等方面費用比外來樹種低,易養護管理,適生性強,很少出現大面積的病蟲害,最能體現當地特色,是地方特征識別的重要標志之一。
3.2.2 樹種配置原則
以鄉土樹種為主栽樹種,外來樹種為輔助樹種。鄉土樹種與外來樹種相結合,闊葉樹種與針葉樹種相結合,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相結合,陽性樹種與陰性樹種相結合,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相結合,植物造景與園林建筑相結合,喬、灌、花、草、地被植物合理配置,形成穩定的植物群落系統。
依據校園功能分區進行園林樹種配置和綠化空間布局。在各個綠地區域,利用園林植物獨有的樹形、色彩、季相等特點,按照對比、反差、漸進的美學原則進行樹種規劃設計。
3.3.1 林蔭道綠地
主栽高大喬木法桐(Φ≥10 cm,H=5 m),用大葉黃楊(冬青)作綠籬,搭配法國冬青、高桿紅葉李、三葉草,使林蔭道綠地整齊美觀。法桐開闊的樹冠,可以提供良好的遮陽效果,又能吸收噪音、凈化空氣,營造出清新優雅的環境氛圍。
3.3.2 校門區綠地
校門區兩側主栽槭樹(楓樹、七葉樹)、紅葉石楠球和龍柏綠籬。東邊弧形區栽植竹子(青竹)、貼梗海棠和三葉草,以增強校園的文化特色。部分墻體選擇爬山虎、常青藤、藤蔓月季等攀援植物,配合葉圣陶老人的經典之作《爬山虎的腳》,與孩子的課堂知識完美結合,形成輕松、獨具特色的校園環境。
3.3.3 教學區(多彩谷)綠地
教學區又稱為多彩谷,考慮到教學樓室內的通風與采光,以主干較低的花灌木為核心樹種,有紅、黃、紫、粉、白等顏色,讓孩子在課間、教室窗前、連廊上就能將各種斑駁的色彩盡收眼底。教學樓前廣場兩側的開闊區域種植早熟禾草坪;在學校大門通往教學樓的綠地周邊栽植Φ:30 cm雙季槐4株,叢植四季常綠、樹姿優美H:3 m白皮松12株;在綠地中央分別種植小龍柏、金葉女貞、紅葉石楠,在草坪靠近教學樓一側栽植紅葉石楠球8株;教學樓前兩側栽植H:6 m雪松6株,H≥1.5 m高桿膠東衛矛球6株,Φ:2 m大葉黃楊球2株。在教學區樓間隙采用規則和不規則2種方式配置綠地,貼梗海棠與青竹配置,香花槐、小葉女貞與三葉草配置,叢植碧桃、行植元寶楓與三葉草配置,自然叢植櫻花、片植粉團月季與三葉草配置,紫薇、高桿黃楊球與美人蕉、萱草、三葉草配置,香花槐與三葉草配置,廣玉蘭與大花月季、三葉草配置,紫荊、高桿黃楊球、西府海棠與三葉草配置,不均勻孤植龍爪槐、南欒、北欒、楸樹和大葉女貞配置。在教學區旁的梯形綠地西側放置1塊弧形題刻景石,激勵同學們刻苦奮進。
3.3.4 運動區綠地
運動區(運動場)栽植Φ:10 cm的國槐,用紅葉石楠、小龍柏和大葉黃楊作模紋綠籬,整齊莊重,彰顯活潑的童年與色彩。在廁所南墻綠地片植華北衛矛球,下植地被月季,使空間分隔,增加綠蔭效應。
3.3.5 休閑區(百草園)綠地
休閑區以科普形式布置,北側利用起伏地形做“障景”,南側配置2個直徑分別為200 cm和180 cm的蘑菇亭。中央為長方形休閑小廣場,放置石桌、座椅供師生休憩、交流。鋪裝汀步22 m,透水磚地面80 m2,花崗巖地面80 m2,花崗巖路沿80 m,使游園連為一個整體。行植背景樹千頭椿、欒樹、香花槐、白蠟、雪松,墻腳栽植2行藤蔓月季,并用叢生大葉女貞做籬笆植物墻。自然叢植蜀檜、紅葉李、榆葉梅、火炬、龍爪槐,孤植棗樹、柿樹、桃樹、蘋果樹、山楂樹、銀杏樹、泡桐,片植丁香、連翹、紅楓、紅瑞木,同時,種植菊花、美人蕉、芍藥、鳶尾、蜀葵等多年生草花植物,形成百草植物園。并掛牌標明植物的名稱、樹齡、分類、習性、產地,讓孩子對大自然產生無限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