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志宏
(山西省關帝山國有林管理局,山西 交城 030500)
SWOT分析法被普遍應用于對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的研究,對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主要競爭優勢、競爭劣勢、機遇和挑戰等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并根據研究結果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山西云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因生態惡化、設施落后等原因,生態旅游業發展水平低、規模小。筆者采用SWOT分析法,對云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發展生態旅游的優勢、劣勢、機遇以及挑戰等進行綜合分析,以期為保護區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提供合理的建議和參考。
山西云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太原市婁煩縣西南部,東與古交市屯蘭川林場相鄰,南連交城縣境內的孝文山林場、西葫蘆林場、東葫蘆林場和龐泉溝省級自然保護區,西接方山縣境內的南陽山林場,北以太佳公路為界。云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范圍涉及2個鄉,30個自然村,10 530人。保護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11°30′~111°47′,北緯37°30′~38°04′,東西長24 km,南北寬15 km,總面積23 029 hm2.海拔1 266 m~2 708 m,相對高差1 442 m.
山西云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于2002年6月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以保護褐馬雞、金錢豹、黑鸛、金雕、原麝及其棲息地為主。
在野外調查、走訪保護區周邊社區、查閱資料并咨詢專家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保護區發展的內外影響因素,采用SWOT分析法對云頂山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的發展進行分析總結。
2.1.1 保護區內物種豐富
云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共有種子植物86科321屬949種。其中,裸子植物2科4屬6種,被子植物84科393屬943種(雙子葉植物73科316屬777種,單子葉植物11科77屬166種)。已被認識、利用的藥用植物近百種,野玫瑰、甘草、柴胡、黨參、金針、豬苓、北五味子等珍貴藥材資源豐富。保護區內華北落葉松天然林面積為1.33×104hm2,品質較好,是華北落葉松優良的基因庫;針闊混交林中的紅樺在全省其它林區極為少見。
云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陸棲脊椎動物共有26目59科200種。其中,兩棲綱有1目2科4種,占山西省兩棲類總數(13種)的30.8%;爬行綱3目5科14種,占山西省爬行動物總數(29種)的48.3%;鳥綱16目39科149種,占山西省鳥類總數(335種)的44.5%;哺乳綱6目13科33種,占山西省哺乳動物總數(72種)的45.8%.保護區內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褐馬雞、金錢豹、金雕、黑鸛、原麝5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鴛鴦等19種。保護區也是山西省重點保護動物蒼鷺的繁殖地。
2.1.2 景觀奇特
保護區內分布著多種氣候帶的自然景觀,山體雄偉、連綿起伏,特別是亞高山草甸,被稱為“太原的青藏高原”。云頂山也是一處著名的人文歷史遺址,據文史專家考證,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中孫悟空的生活原型是山西婁煩人。此外,因山勢險要,云頂山也是古代重要的軍事關隘和兵家必爭之地。
2.1.3 區位優勢
保護區距山西省太原市110 km,主要有3條公路與外界相通,即104省道、潘南線、縣鄉公路。公路穿越景區部分地區,區內交通主要以縣鄉公路為主,交通比較便利。
2.2.1 保護力度不夠
云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在長期的旅游開發過程中缺乏整體、系統的規劃,加上環境保護技術水平有限,資金投入不足,導致許多地方生態環境狀況與景觀質量不斷惡化,采花折木、踏青放牧、亂扔亂投等人為破壞行為和踐踏行為時有發生,嚴重破壞了保護區的生態環境。
2.2.2 開發中自然生態內涵不足
沒有對云頂山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景觀進行開發與宣傳,將其作為地質公園、森林公園的開發力度不夠。游客無法在保護區內眺望眾山懷抱中蔥郁的樹木、錦繡的草地、獨特的地質,無法身臨其境地去感受森林深處的幽靜、草地深處的神曠、峽谷深處的奇險、群山深處的奧妙。
在山西省大力發展旅游業和注重旅游轉型的戰略背景下,《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提出,要發展屬于山西的文化旅游產業,要注重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線路的打造。云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是環太原經濟旅游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相關部門應緊跟山西省生態旅游的熱潮,努力將云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打造成為特色鮮明的生態旅游地。
2.4.1 資金有限
如何利用景區的收入來進行中遠期建設,是保護區發展生態旅游需要面對的重要挑戰。
2.4.2 特色打造
如何打造保護區的核心特色,能夠給游人帶來鮮明、突出的印象,是保護區發展生態旅游需要面對的主要挑戰。
2.4.3 產權不一
由于歷史遺留等原因,云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內產權不一,無序建設影響了景區的整體開發效果,政府牽頭、統一規劃是保護區發展生態旅游的重要保障。
2.4.4 社區矛盾
當地村民放牧、砍柴等生活習慣會對保護區的生態系統造成不良影響。云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的發展需要妥善處理好與周邊村民的關系,促進兩者和諧發展。
維護保護區生態系統是發展生態旅游的前提和保障。恪守“生態第一”的原則,旅游活動必須限制在環境容量之內。
政府要轉變觀念,完善旅游人才管理機制與體制,為人才引進搭建良好的平臺;盡快就生態旅游出臺完整合理的規劃,為指導今后的開發工作提供保障;舉行招商洽談會,引入資金,加快開發進程。
保護區的建設應與周邊的環境相協調,以天然的青山綠水為背景,集食、宿、娛、購、健身于一體,有效地調動游客的積極性,促進旅游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
區域旅游一體化是今后生態旅游的發展方向。應將云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融入到區域旅游經濟的開發中,首先是空間開發上的合作,可采取相鄰型合作和遠距型合作相結合的模式。
保護區生態旅游被定位為“立足太原周邊,輻射京津華北;突出森林觀光,注重生態游憩”的生態健身增值旅游。為避免旅游資源開發的同質化,應彰顯特色,創立品牌。在創立品牌的同時整合資源,聯合關帝山森林公園的其它景區,打造關帝山精品旅游線路,開拓更廣泛的客源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