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輝縣市人民醫院(453600)李海青 趙健青 齊晶晶 劉振華
由于賁門位于食管與胃交界處,其發病相對隱匿,一旦出現吞咽困難,多數已到中、晚期而失去手術機會。我科采用經皮股動脈穿刺,胃左動脈灌注化療及栓塞術治療賁門癌64例,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4年12月~2017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64例患者。其中男52例,女12例;年齡51~85歲,平均(60.8±8.6)歲;所有病例均由病理組織學確診。
1.2 治療方法 ①術前準備:術前進行肝腎功能、血常規、血凝四項、病毒四項等常規檢查,篩查無經皮股動脈穿刺介入手術禁忌證;術前常規禁食水4小時;藥物選擇(亞葉酸鈣聯合氟尿嘧啶,阿霉素或表阿霉素,絲裂霉素,順鉑或奧沙利鉑),一般選擇三聯方案。②手術方法:常規消毒、鋪巾,局麻下穿刺右股動脈,置入5F動脈鞘管,經鞘管送入胃左導管,選擇入腹腔干造影。對賁門癌合并肝轉移患者,在腹腔干將化療藥物總量約2/3注入,選擇肝臟腫瘤供血動脈,將碘化油與阿霉素20毫克充分混合后注入,直至復查腫瘤供血動脈消失為止,然后選擇入胃左動脈,將剩余藥物灌注,再將絲裂霉素10毫克與明膠海綿顆粒充分混合后注入,當胃左動脈血流明顯減慢即可;對于合并腹膜后及遠處淋巴結腫大患者,在腹腔干將化療藥物總量約2/3注入,選擇入胃左動脈,將絲裂霉素10毫克與明膠海綿顆粒充分混合后注入,胃左動脈血流明顯減慢即可;對于病變局限賁門或外侵較重的患者,將導管直接選擇入胃左動脈,將化療藥物全部注入,然后用明膠海綿顆粒栓塞,待胃左動脈血流明顯減慢即可;③術后處理:化療藥物灌注前給予地塞米松、胃復安、格拉斯瓊經導管注入,術后拔除動脈鞘管,穿刺點壓迫8小時,右下肢制動12小時,臥床24小時,給予保護胃黏膜及質子泵抑制劑,流食3天,如胃腸道反應較大,應禁食一天,注意腹部體征變化,如腹痛、腹肌幾張、壓痛及反跳痛等腹膜刺激癥,預防局部壞死穿孔。
1.3 評價標準 根據RECLST1.1版評價標準進行評價。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和進展(PD),以CR+PR為有效(RR)。不良反應按照NCI CTC3.0版標準分為0~4級[1]。
本組64例術后無一例近期內死亡及胃壁壞死穿孔,其中,CR12例,占18.75%;PR48例,占75.00%;SD4例,占6.25%;總有效率為93.75%(60/64)。不良反應:惡心嘔吐2例,粒細胞降低4例,均為Ⅱ度或Ⅱ度以下。
目前賁門癌治療上,對于早、中期則首選手術治療。對放射治療及全身化療缺乏敏感性。近年來,放療、全身化療都不作為賁門癌治療的首選方案[2]?;熕幬锏募毎麣饔靡话愠蕽舛纫蕾囆裕x擇性動脈灌注化療能有效提高化療藥物的濃度,可明顯增強抗癌效果。明膠海綿顆粒與化療藥混合進入瘤體內,其所攜帶的化療藥物能長期作用于被栓塞部位的腫瘤細胞。中晚期賁門癌由于瘤體侵蝕血管,常出現黑便及貧血,動脈內栓塞可使破裂血管閉塞,使出血停止或減少。結合賁門癌及食管癌手術,完全斷離結扎胃左動脈,并不會導致胃壁壞死等并發癥。所以采用胃左動脈化療藥物灌注和栓塞治療賁門癌既能提高腫瘤局部血藥濃度,又能阻斷腫瘤血供,起到殺死腫瘤細胞與餓死腫瘤細胞的雙重效應。大部分中晚期賁門癌患者,年齡較大,無法耐受全身化療,而介入化療及栓塞治療局部藥物濃度高,全身藥物濃度相對較低,化療毒副作用一般較輕,對正常新陳代謝干擾較小等優點,常常能被患者接受,成為治療中晚期賁門癌的一種重要微創手段,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在治療過程中,要因人而異,因病而異,例如:對于肝轉移患者,要兼顧肝臟病變,有淋巴結轉移的,要以灌注化療為主,對于高齡患者,因為對化療藥耐受度差,要以栓塞為主;此外,由于灌注化療及栓塞是一種微創治療,患者耐受度好,所以可以對同一患者進行多次治療,對于有的患者,介入治療后還可以創造手術條件進行手術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