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晨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英語系,福建 福州 350001)
早在2000年著名學者錢紹昌教授就在《影視翻譯——翻譯園地中愈來愈重要的領域》一文中呼吁翻譯界重視影視翻譯[1]。近年來,影視字幕翻譯也成為眾多學者的研究熱點,學者們從多角度、多層次、跨學科等方面對其進行研究,而且獲得了大量的成果。這些研究主要有六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國際范圍內影視作品翻譯的綜述;第二個方向是翻譯的技巧以及相關原則;第三個方向是與影視作品翻譯的相關理論;第四個方向是站在文化角度進行的相關研究;第五個方向是與翻譯者相關的研究;第六個方向是個別案例的分析[2]。受到網絡文化泛娛樂化價值取向的影響,英文影視翻譯娛樂化傾向比比皆是,不斷沖擊著傳統影視翻譯研究。近些年來,不少譯者放棄“信”原則對原文進行改寫,而去追求譯文的幽默效果,目的自然是為了迎合觀眾快節奏的娛樂要求,讓影片有更好的上座率或點擊率,使影片贊助人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也希望影視作品獲得良好的口碑。這種娛樂化的改寫與傳統的翻譯原則截然不同,在過去的研究分析中也鮮少涉及影視字幕中蘊含的文化因素。本課題結合勒菲弗爾的相關理論,探討影視字幕翻譯娛樂化改寫現象,并對其進行分類分析。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文化轉向”成為翻譯研究的新寵,它為傳統翻譯研究帶來了新觀念。它顛覆了傳統譯文必須“忠實”翻譯原文的思想,強調不存在刻板不變的翻譯標準,認為應該將目光投向每個翻譯案例的時代背景、歷史、傳統等更大的范圍,去研究影響翻譯的各個因素。在整個時代背景下,改寫理論作為翻譯理論研究的新方向引起了眾多學者的重視,改寫理論與多元系統理論和操控論息息相關。在多元系統理論中,佐哈爾第一次把文化的概念引入翻譯研究中。他認為文學是一個多元系統,文學翻譯是這個多元系統下的子系統,并與其他系統互相聯系、互相影響[3]。受到多元系統理論的影響,赫曼斯在翻譯理論中融入了操縱觀的相關認識,并且提出,任何翻譯都帶有翻譯者的感情色彩,并且對字幕原意進行了某種操縱[4]。
分析勒菲佛爾的著作《翻譯、改寫以及對文學名聲的制控》可以知道,其非常認同操縱派的觀點,并將影視作品翻譯納入到了“改寫”和“折射”研究的范疇內,指明翻譯就是譯者對文本的改寫,而改寫就是操縱,是為權力服務的手段。勒菲佛爾指出翻譯的基本單位不是文字、句子或文本,而應該是文化?!爸覍崱狈g絕不是唯一可能或唯一正確的翻譯手段。他認為所有的翻譯都受到意識形態、贊助人、詩學這三個因素的操控。勒菲佛爾將意識形態定義為一種世界觀,是反映特定的經濟形態、階級或社會集團利益和要求的觀念體系,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譯者的基本翻譯策略和對原文語言及文化上的解讀處理。贊助人被視為最重要的因素,它包括文學系統內的專業人士,如翻譯家、批評家、教師等,也包括文學以外的其他組織或者個人,比如說大眾傳媒、出版社、宮廷、階級、政黨以及宗教組織等。這些組織者或者個人利用自身的話語權操控翻譯人員的工作,因此會對譯者的翻譯策略造成明顯的影響[5]。如1920年胡適就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編譯委員會委員時,他要求梁實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時以原語文化為依歸,保留原文語言文化形象,因此梁譯《莎士比亞全集》屬于歐化譯本,有大量的注釋。勒菲佛爾指出詩學不僅包括文學手段,還應包括文學在整個社會體系里有什么或應該有什么作用的觀念,詩學極大地影響了譯者的翻譯風格,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譯文將扮演的社會角色及其影響程度[6]。勒菲佛爾的操控論不但關注文本中的內部因素,而且非常重視外部因素的影響,得到了中國翻譯研究者的廣泛共鳴。
翻譯者通過對影視字幕的操作,使其具有了娛樂性,等于對字幕進行了改寫,而改寫就是操控。根據操控論的觀點,翻譯為文學作品樹立何種形象,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譯者本身認同的或贊助人強加的意識形態,另一方面是當時譯語文學里占支配地位的詩學(文學觀)。譯者對文章進行重寫或者翻譯,其受到目標文化的詩學和意識形態規范制約,譯者只能在規定的范圍內進行操控改寫[7]。
影視字幕翻譯之所以會出現改寫現象,一是因為當今影片所處的時代背景中主流意識形態的“娛樂化”。贊助人受到利益的影響,因此希望字幕更加符合觀眾的偏好,在字幕中加入了通俗元素以及幽默元素。在此背景之下,贊助人把當今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強加在譯者身上,譯者則在贊助人規定的范圍內追求合意的詩學形態。譯者通過增加、刪減、替代等手段對原文改寫,以達到娛樂受眾的目的。因此我們可以說,娛樂化與改寫互相影響,主流意識形態的娛樂化傾向要求譯者對影視字幕進行改寫,而改寫的影視作品則更加促進這種意識形態的發展。
這種類型的改寫現象的主要表現是在翻譯過程中融入了幽默元素,以往譯者翻譯字幕時,譯者不但會考慮到表達者的口型、所處的場所,同時還會分析當時所處的時間,以“信”為翻譯標準,力求忠實傳遞原文語境效果。但由于翻譯之難,兼顧各方的“完美”翻譯可遇而不可求,因此傳統的字幕翻譯有時會因為“忠實”原則而犧牲幽默元素。與傳統翻譯不同,當今字幕娛樂化改寫不再絕對服從于原文,譯者遇到有些無法直接翻譯的內容,有時也會采取刻意添加幽默效果或者替換原文的手段進行翻譯。本文通過搜集各類影視字幕翻譯,探討娛樂化翻譯的新傾向。
網絡熱詞即網絡流行語,即主要流傳于網絡的被賦予特定時代和語言環境意義且使用頻率較高的新興詞匯,具有階段性、高頻性以及流行性特性,網絡詞語說明了某一社會階段中的主流意識形態。近幾年隨著媒體的泛娛樂化,網絡熱詞語層出不窮,它們遍布在報紙、電視電影、微博微信各大平臺中,許多人日常生活聊天更是張口一句網絡流行語。新聞媒體年年盤點當年的網絡熱詞,甚至春節聯歡晚會的小品中網絡熱詞也是經常出現。影視字幕翻譯使用網絡熱詞可以給影片營造輕松、幽默的氛圍,更易被目標受眾接受。
例1:Last time here, I was wrecked.(王牌特工2)
譯文:上回在這兒把我給喝蒙圈了。
例2:Let’s get through their firewall.(王牌特工2)
譯文:黑進他們的系統看看。
例3:You dont’t do Tinder in America?(王牌特工2)
譯文:你們那不用陌陌嗎?
例1中,按照影視場景,借用新興的網絡流行語將原文譯為“喝蒙圈了”替代了“喝醉了”,體現了字幕翻譯的娛樂性,也符合角色的性格特征,因此觀眾更加喜歡,同時與影片幽默的基調相符。例 2 字面意思為“通過防火墻”,但譯者借用常用的網絡語“黑”替代“通過”,很貼近社會大眾的實際生活,而且其語言詼諧幽默,容易引起觀者的興趣。例3中Tinder是國外的一款手機交友軟件,但中國觀眾不熟悉,如果直譯或做注解,一則受字幕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字幕不宜過長;二則觀眾理解起來也較為費勁,字幕采用中國同類軟件“陌陌”來翻譯,觀眾立刻就能進入原文情境之中。
廣義上的名人,指一定范圍內有高知名度的人。影視字幕翻譯中的名人通常套用狹義上的名人,主要指知名人士、顯要人物。在今天的網絡信息時代,許多名人受到大眾的追捧,因為自身的娛樂特性,娛樂界名人受到關注度最高。譯者套用與“名人”相關詞匯營造歡快的氣氛。
例4:You’re like the Justin Timberlaker of Japan, right?(速度與激情 2)
譯文:你是日本的周董,對吧?
例5:Sheldon:You may actually believe you’ re in a comedy club.(生活大爆炸 4)
譯文:謝爾頓:你都會覺得自己是在聽德云社相聲。
在例4和例5中,譯文使用“周董”和“德云社”這些名人或與名人相關的詞匯,借用了名人所帶有觀眾較為熟悉的文化背景和特質,很好地對原文的文化進行遷移,也使譯文在限定的時間內達到了幽默、調侃的目的。
這種“本土化”的翻譯現象隨著原版影視作品在中國上映機會的增多也是比比皆是。如《修女也瘋狂2》中女主角說,想要一件白色皮衣做圣誕禮物時,字幕翻譯為“范冰冰同款”,另外還有“費玉清情歌”讓觀者會心一笑的字幕,給觀眾增加了不少歡樂。
我國古詩詞對韻律以及格式都有特殊的要求,它綜合體現了作家的世界觀、審美觀和文化素養。古詩詞語言準確、精煉,具有高度的集中性、概括性,有鮮明的節奏與和諧的韻律。群眾在日常生活中創造了大量的俗語,并且口口相傳,其具有明顯的通俗性與口語性,是約定俗成的定型語句,因此具有明顯的民族色彩。以往譯者在翻譯俗語以及古詩詞過程中都非常嚴謹,不但要考慮到過度遷移的問題,同時還會深入分析文化因素,不過近年來,影視作品的翻譯中則大量借用,讓外國人說“中國話”,帶給觀眾聽覺、視覺上的沖突感,從而達到了幽默效果。
例6:Careful!(王牌特工2)
譯文:悠著點!
例7:Andthere’s rumors of something called The Golden Circle.(王牌特工2)
譯文:而且江湖上一直有關于“黃金圈”的傳聞。
例8:Thank fucking Christ I didn’t need any backup.(王牌特工2)
譯文:一定是我祖墳冒青煙了才不用你們幫忙。
例9:Manners maketh man.(王牌特工2)
譯文:不知禮無以立也。
例6“be careful”通常譯為“小心”,在這部影片中處理成了帶有北方方言特色的“悠著點”。雖說是北方方言,由于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不斷流動,這句“悠著點”已然成為國民眾所周知的經典語言之一。讓外國人說中國方言,視覺上的沖突感以及陌生感,增加了人物的幽默搞笑特色。“江湖”在許多中國文學作品中,尤其是武俠小說中,是俠客們與草莽英雄們的活動范圍,甚至有時是黑社會的代稱。例7中增加了中國俗語“江湖”一詞,立刻把觀眾帶入武俠獵奇的情境中,更好地表達了原文“rumors”在原語情境中的意思。例8的原文帶有西方宗教色彩,對于大部分中國觀眾不太好理解原文含義,而用了“祖墳冒青煙”不僅增加了幽默、新奇的語言特色,觀眾也不難找出其中的笑點所在。例9譯者借用古詩詞進行改寫,原文是一個英文成語,出自牛津大學新學院(Oxford’s New College)的校訓,此譯文為中文文言文版本,中規中矩,還原了原文的古代英語特色,但犧牲了娛樂性。其他字幕組譯文有“爺教你做人”,或“舉止造人品”,其中“爺教你做人”搞笑幽默,但犧牲了原文文言文的語境特色,這三種譯文各有千秋,但要綜合各方所長的譯文目前還未找到,哪種更好,可謂見仁見智了。
字幕翻譯中,有時候直譯、借用、套譯等方法都不能翻譯出原文幽默的效果,或是原文并沒有幽默效果,但譯者為追求收視率刻意營造幽默元素時,常常拋棄原文,用觀眾比較熟悉的語句進行簡單的替換,添加幽默。
例10:Kingsman is crumpets. Like toast, but British.(王牌特工2)
譯文:皇家特工徹底歇菜了。用咱們的話來說就是徹底完蛋了。
例11:Whoever gets on best, goes for it.(王牌特工2)
譯文:誰最有戲就誰上。
例12:I can promise you that dog don’t hunt.(王牌特工2)
譯文:這話留著去騙三歲小孩吧。
例10中的“crumpets”為“煎餅”之意,后面的“吐司”“英式”在美國觀眾心中則形容菜肴不好吃,亂糟糟的,為了追求和原文情境統一效果,譯者完全拋棄原意,用中國觀眾熟悉的語言進行替換,增添幽默效果。例11中的“有戲”與例12的“騙三歲小孩”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特別是例12在原片情境中,器械狗功能強大,傷人至深,因此影片中的角色所說的“保證狗不傷人”是句假話,原文并沒有多少幽默元素,譯者為了增加影片的幽默性與可看性,拋棄原文,譯為“這話留著去騙三歲小孩吧”,添加幽默。
影視字幕翻譯中娛樂化改寫的使用和盛行是不爭的事實。譯者靈活使用中國特色詞語來翻譯原語,能增強影片的趣味性和時代性,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而使觀眾對影片產生親切感。同時,這些娛樂化的詞語后面所蘊含的文化意義也使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字幕翻譯更容易達到幽默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過度的娛樂化改寫有可能引起觀眾反感。新浪網就曾經報道某些網絡“神翻譯”遭人詬病,這種過度本土化的翻譯手段使原本很出彩的幽默以及原語表達方式生硬地翻譯成了簡單粗暴的中國式俏皮話。因此,面對網絡上,特別是網絡字幕組鋪天蓋地的娛樂化改寫,譯者應該把握好娛樂化改寫的“度”,只有適度改寫才能娛樂觀眾,拉近觀眾。
參考文獻:
[1]錢紹昌.影視翻譯——翻譯園地中愈來愈重要的領域[J].中國翻譯,2000,(1).
[2]劉大燕,樊子牛,李華.中國影視翻譯研究14年發展及現狀分析[J].外國語文,2011,(1).
[3]Itamar Even - Zohar.The position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within the literary polysystem[J].Poetics Today,1990,(1).
[4]Hermans T.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Studie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M].London:Worcester,1985.
[5][6]Lefevere A.Translation,rewriting,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7]呂玉勇,李民.論英文電影字幕翻譯的娛樂化改寫——以《黑衣人3》和《馬達加斯加3》的字幕翻譯為例[J].中國翻譯,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