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再論香港的去歸與大國的興衰
——紀念香港回歸二十周年及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2018-05-29 01:34:09薛其林
長沙大學學報 2018年3期
關鍵詞:英國

薛其林

(長沙學院長沙文化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022)

在19世紀20世紀兩個百年里, 在東西兩個半球的中英兩個大國有關香港的割讓與回歸問題,21世紀香港回歸中國之后能否保持穩定與繁榮發展的問題,一直是世人議論和關注的焦點。世界上最古老最強大的文明國家到大清王朝時為什么衰敗到訂立城下之盟、割讓國土的地步;為什么共產黨新中國能夠順利收回香港, 一洗百年恥辱;為什么一個老牌的帝國主義、統治世界達1個半世紀之久的英國會乖乖地將香港拱手交還給中國? 香港的回歸與改革開放存在何種邏輯關系? 香港回歸中國之后能否保持穩定與繁榮發展?決定大國興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年前拙作“香港的去歸與大國的興衰”一文[1],10年前拙作“試論影響大國興衰的主要因素”一文[2],對上述問題做了初步闡述。在香港回歸20周年、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再次深入探討這些問題,對于新時代中國實現全面小康和建設現代化強國,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巨大的現實意義。

一 東方不亮西方亮:東方神話的破滅

(一)西方人眼中的中國神話

作為世界文明的起源地和農耕文化的典型,中國創造了以人為中心的儒家文化體系和富庶、繁榮、強大的東方神話。秦、漢、唐帝國的威嚴,宋代的繁華,清朝的康乾盛世,以及科舉文官制度、精美的瓷器、絲綢和敦煌莫高窟的藝術,曾經令多少西方人傾倒膜拜。

13世紀的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中國游歷17年,在元帝國生活的10多年里,馬可·波羅曾經出任揚州總督,也出使過越南、爪哇、蘇門答臘。根據其見聞寫就的《馬可·波羅行記》以大量的篇章,熱情洋溢的語言,記述了中國無窮無盡的財富,巨大的商業城市,極好的交通設施,以及華麗的宮殿建筑。這本書成書后在歐洲迅速傳播,馬可·波羅的一句“歐洲君主的生活水平還比不上一個中國看守城門的士兵”,以及馬可波羅“東方博覽會”展示的象牙、玉器、瓷器、絲綢以及紙幣等,掀開了東方神秘的面紗,引起了整個歐洲的轟動,讓歐洲人對東方產生無限向往。馬可·波羅游記激發了歐洲人此后幾個世紀的東方情結,演繹出令西方人向往的“東方神話”和盛行西方的“中國文化熱”。

宋元時期,中國的金融、陶瓷、冶金、紡織和制造等行業的水平全球領先,城市化水平大幅提升,宋代世界人口超百萬的6個城市中,除了君士坦丁堡,其余5個都在中國,汴京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而那時的歐洲,還在黑暗的中世紀里沉睡。當時中國的生鐵年產量達到12.5萬噸,而英國1720年的鐵產量也只有2萬噸[3]。“東方神話”激起了西歐人的無限遐想和前往東方尋求財富的欲望,也是后來新航路開辟的強大誘因。

對中國的癡迷和中國文化熱一直延續到17-18世紀。幾個世紀來歐洲對中國的艷羨和仰慕,使得中國化成為歐洲人追求的時尚。這種中國化的時尚追求不僅體現在物質化的中國瓷器、絲綢、漆器、茶葉、壁紙、繡帷等上面,也不僅僅體現在典型中國風格的建筑和玲瓏剔透的江南園林;而且也體現在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1646—1716) 認為:中國文化的古老、重德性、重實踐方面應受到歐洲的尊重。“在實踐哲學方面,換言之,即生活與人類實際方面之倫理及政治的綱領里面,我們實在相形見絀(這是必須忍受的屈辱)。”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伏爾泰(Francois MarieVoltaire , 1694—1778) 從理性宗教出發綜論中西文化之差異,極力推崇中國文化的道德層面和德治主義。他感嘆說:“應將中國置于所有民族之上”,“我們不能像中國人一樣,這真是大不幸!”“在所有對東方的發現中,歐洲的王族和商人們僅僅追求財富,而哲學家們在那里發現了新的精神和物質的世界”。即令到了中國神話破滅的前夜,偉大的德國思想家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在與艾克曼聊到中國時,仰慕之情依然溢于言表:中國人是我們的同類人,“只是在他們那里一切都比我們這里更明朗、更純潔,也更合乎道德……他們還有一個特點,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你經常聽到金魚在池子里跳躍,鳥兒在枝頭歌唱不停,白天總是陽光燦爛,夜晚也總是月白風清。”描述了一幅天人合一、富足安康、悠閑安逸的中國映像,令人心向神往。

(二)東方不亮西方亮:東方神話的破滅

然而,在西方盛行幾個世紀之久的東方神話和中國美夢在18世紀末葉就化為了夢幻泡影。隨著1793年馬戛爾使團訪問中國及《英使謁見乾隆紀實》的出版,一度興盛強大輝煌的中國形象開始變得黯淡和丑陋了。歐洲人發現他們癡迷幾個世紀的東方巨人竟是披著華麗藍布袍子的“泥足巨人”。

繼16世紀的西班牙、17世紀的荷蘭之后,英國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并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完成了產業革命,迅速崛起成為世界新的霸主,其殖民地遍及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號稱“日不落帝國”。與新型資本主義西方列強崛起擴張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東方古老的中華帝國卻走在封建中世紀的窮途末路上。自嘉、道以降,清朝國勢凌夷,已經墮入衰世,但封建統治者卻不思革新,仍處在恬然承平、天朝上國的幻覺中。龔自珍一針見血地指出:“承乾隆六十載太平之盛,人心慣于泰侈,風欲習于游蕩,京師其尤甚者。自京師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戶變貧戶,貧戶變餓戶者。四民之首, 奔走下賤,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月日,奚暇問年歲?”[4]P106曾國藩也直截了當地指出了封建官吏不求進取、茍且偷生消極不作為的弊端:“臣觀今日京官辦事通病有二,退縮,曰瑣屑。外官辦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顢頇。習俗相沿,但求茍安。”腐朽的封建制度所帶來的王朝驕奢,吏治腐敗,兼以天災人禍橫行,所有這些都是導致人民生活水準下降,社會大動亂——盜賊蜂起的導火線。據不完全統計,1796—1840年間共發生15次重大民間動亂,1846—1875年有93次,1856—1865年有2332次,1866—1855年有909次,1596—1911年有653次[5]P558。

落后就要挨打。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是代表東西世界兩種制度(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制度) 的兩個大國的第一次較量。與世界“第一工業國”英國相比,中國在19世紀中后期,不僅在“總的世界制造業中的份額相對減少,而且在某些情況下其經濟絕對地衰退了”。這樣,“在1841至1842年鴉片戰爭的幾次戰役中,裝甲艦‘復仇女神號’的機動性和火力對中國的守軍來說是一個災難,他們被輕易地一掃而光”[6]P182-183。1842年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條約》中香港的被割讓便充分證明了大清帝國的衰敗和大英帝國的興盛這一事實。“至鴉片一案,則為清運告終之萌芽。蓋是役也,為中國科學落后之試驗,為中國無世界知識之試驗,為滿洲勛貴無一成材之試驗。二百年控制漢族之威風, 掃地以盡,于清一代興亡之關匪細也。”[7]P3401860年中英《北京條件》英國對九龍半島的割占, 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對新界的強行租借( 99年) 更進一步證明了弱肉強食、落后挨打的叢林法則。1895年甲午戰爭和1898年的瓜分狂潮便徹底證明了封建中華帝國的徹底衰落。與檣櫓如云,旌旗蔽日,興盛和霸權如日中天的英國相較,滿清帝國一割香港(1842年),再割九龍半島(1860年),又被迫出租新界(1898年),富庶的長江流域淪為英國的勢力范圍。“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忍氣吞聲與無奈和接下來事事不如人的文化自卑心理便是對此時滿清王朝落后挨打、衰微不振局面的最好詮釋了。

二 一陽來復:東方神話再現

歷史在前進,而每個國家都在重新開始。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必然導致大國興衰地位的禪代更替。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大英帝國沉浸在盛世霸主的歡呼雀躍,用“人頭做酒杯”酣飲殖民地的“甜美酒漿”之時,其轉衰的征兆便于此時露出了端倪。造成英國國際地位逆轉的契機是兩次大規模的世界大戰。這兩次大戰不僅消耗了英國原來積聚起來的巨額財富,而且嚴重挫傷其經濟基礎。所以當英國以勝利者的姿態仰首在歐洲時,忽然發現這個星球上冒出了一個比自己強大得多的“巨人”——美國,隨著世界政治經濟中心越過大西洋來到紐約時,英國只能望洋興嘆滿足于中等國家的地位了。

當英國人仍然習慣生活于昔日殖民帝國幻覺中的時候,殖民地卻已開始了一場獨立運動,其規模之大,速度之快,影響之深遠,都給這個衰老的帝國以致命的一擊。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第一個10年內,亞洲絕大多數英屬殖民地都成為獨立國家;第二個10年內,絕大多數非洲國家獲得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幾十年間,英國艦船沿著殖民時代相反的航線把一批批英國軍隊撤回本土的行動便悄然敲響了大英帝國的喪鐘。

與英國的衰退相對照,歷經磨難、深受欺凌的中華民族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埋葬了落后的封建制度,有如一輪紅日,在東方大地上冉冉升起,1949年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華民族偉大崛起的開始。新中國成立后,面對一窮二白的局面和復雜的國際格局,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先后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特別是1978年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成功推進,中國的綜合國力急劇提升,中國社會的面貌煥然一新。過去貧窮落后的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發展速度最快的“火車頭”,過去靠天吃飯的農業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的“工廠”,“中國制造”、“中國智造”、“中國創造”正成為引領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表1 中國、美國、英國、日本歷年GDP(國民生產總值)比較 (單位:億元人民幣)

數據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34bf0001010g2i.html。

通過比較中國、美國、英國、日本歷年GDP數據(見表1),可以看出:

1.中英國民生產總值(GDP)比較: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952年中國GDP大約是英國的1/3;1977年中英GDP之比大約為0.66∶1;1997年中英GDP之比大約為0.700∶1;2002年中英GDP大約為0.900∶1;2007年中英GDP之比大約為1.21∶1;2012年中英GDP大約為3.15∶1;2016年中英GDP之比大約為3.06∶1。20世紀末,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大約是英國的一半,但進入到21世紀的前十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已經與英國持平并已經超越,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則已經是英國的三倍多了。

2.中日國民生產總值(GDP)比較:1982年中日GDP之比大約為:0.26∶1;1997年中日GDP之比大約為:0.22∶1;2002年中日GDP之比大約為:0.37∶1;2007年中日GDP之比大約為:0.78∶1;2012年中日GDP之比大約為:1.40∶1;2016年中日GDP之比大約為:2.30∶1。20世紀末,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大約是日本的1/4,但進入到21世紀前十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已經接近、持平和超越日本,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則已經是日本的二倍多了。

3.中美國民生產總值(GDP)比較: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952年中美GDP之比大約為:0.07∶1;1997年中美GDP之比大約為:0.11∶1;2002年中美GDP之比大約為:0.14∶1;2007年中美GDP之比大約為:0.24∶1;2012年中美GDP之比大約為:0.52∶1;2016年中美GDP之比大約為:0.68∶1。20世紀末,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大約是美國的十分之一,但進入到21世紀的前十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大約是美國的四分之一,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則大約接近美國的四分之三。

總之,自1978年中國實施改革開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開啟以來,中國就進入了全面發展的快車道。隨著核彈的成功爆炸,衛星上天,“翻兩番”任務的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綜合國力的增強,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東方神話再現的神器,這一切都表明中國在國際上已壯大為舉足輕重的大國。

正是在此背景下,1984年中英終于達成香港無條件如期回歸中國的歷史性協議——《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正如香港的被割讓表征清王朝的腐朽衰敗一樣,香港的回歸徹底洗刷了中華民族百年來的恥辱,預示著中華民族的統一、繁榮和興盛的到來。2010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GDP)達到397983億元人民幣,第一次超越日本國民生產總值(GDP)364034.3億元人民幣,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就是標志著中國綜合國力的驚人發展速度的里程碑事件。進入到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激勵億萬中國人奮發有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強勁發展,國民生產總值(GDP)是日本的兩倍多、英國的三倍多,接近美國水平。此外,中國的軍事實力也已躍居世界第二,奧運會獎牌穩居世界第二,包括航天、深潛、高鐵等在內的科技實力飛速發展。九天攬月,五洋捉鱉,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與之相應,隨著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確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國積極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打造國際貿易開放體系、成立亞洲開發銀行、實施“一帶一路”國際開放貿易格局,以及走上小康道路的百姓日常生活中“鼓起來的錢袋子”、“靚起來的服飾”、“熱起來的假日旅游”、“長起來的健康壽命”和新四大發明——高鐵、移動支付、網購、共享單車的巨大影響和領先地位,萬事不如人的自卑感和“東亞病夫”被歧視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背靠強大祖國的香港自回歸以來20年也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20年間,香港生產總值累計名義增長81%。2016年生產總值達2.5萬億港元(3200億美元),在全球國家和地區GDP排名第33位,2014、2015、2016年香港力壓新加坡、東京、首爾,連續三年成為亞洲第一、全球排名第三的國際金融中心[9]。

如今的中國游客遍布世界各國,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報道鋪天蓋地,中國人民信心滿滿、豪情萬丈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新中國成立以來不到70年的時間內令世人稱羨的中國發展速度和強大國力,回歸二十年后的香港的穩定、繁榮與發展事實,無可爭辯地見證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再現了東方神話,預示著一個“有中國特色的全球化”時代的到來[10]。

三 歷史的昭示:大國興衰之由

世界歷史上,大國興衰沉浮,屢見不鮮。回顧世界歷史上這種你方唱罷我登臺的大國興衰歷程,探討大國興衰的規律和影響大國興衰的因素,對于我們今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11]。美國著名歷史學家耶魯大學教授保羅·肯尼迪在反思近500年世界各大國興亡盛衰,成敗得失的經驗教訓后指出:大國興起,起于經濟和科技發展,以及隨之而來的軍事強盛和對外征戰擴張;大國之衰,衰于國際生產力重心轉移,過度侵略擴張并造成經濟和科技相對衰退落后。在我看來,經濟和科技固然對大國的興衰起重大影響,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社會制度本身。俾斯麥曾經指出:所有的國家都在“時間的長河”中航行,它們“不能創造或控制時間”,但卻“能以不同的技能和經驗駕駛航船前進”[12]P854。在我看來,新中國的崛起,主要源于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來自于先進的政治制度、科學的治理理念、正確的發展道路、雄厚的經濟實力、強大的軍事力量、發達的科學技術以及建立在自信基礎上的開放意識和創新精神。反之亦然。這就是俾斯麥所謂在“時間長河”中“駕駛航船前進”的“技能”和“經驗”。

(一)雄厚的綜合國力

世界歷史上綜合國力增長的速度影響并決定大國地位變化的最好例證是:16世紀以后世界工業和貿易集中地由地中海逐漸移向大西洋和西北歐,與之相應,地處地中海的西班牙、荷蘭等強國走向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法國、英國、俄國、奧地利、普魯士等國的興起;1890年后的幾十年中,世界工業和貿易集中地又由西歐慢慢移向世界其他地區,美國、日本順勢崛起。這兩個例子說明,經濟力量的轉移預示著新的大國的崛起[13]。

弱國無外交。國共兩黨收回香港問題上的成敗表明新舊中國在國際上地位的懸殊:國民黨統治的舊中國國民貧困、國力衰敗,根本不能與英國抗衡,所以不能收回香港;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國力日強、舉足輕重,英國已無力較量,所以能夠收回香港。正如小平同志所說:“中英談判能取得成功,首先是因為我們這個國家是有實力的國家,是興旺發達的國家,英國不能像對待阿根廷那樣對待中國。”[14]P85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在回憶錄中也坦率承認:“因為我們同對手相比力量懸殊,對手又不肯妥協讓步,因此香港談判不是也不可能是英國的勝利”。進入到20世紀的中華民族,一陽來復,龍運復興,擁有實力,所以能夠理直氣壯收回香港,而英國由盛轉衰,日薄西山,所以只得無可奈何,物歸原主。

(二)先進的社會制度

正如19世紀中英地位懸殊是由社會制度引起的一樣,20世紀中英大國地位的逆轉也同樣取決于新舊社會制度。因為作為一個大國,其先決條件是具備強大的經濟基礎和先進的社會生產力( 含科學技術),而要使經濟基礎持續壯大和生產力持續發展就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上層建筑和生產關系的不斷調整,而當經濟發展到頂峰,開始由盛轉衰之時,就要適時考慮制度更新。

對照此時的中英兩國懸殊地位,不難發現:決定兩大國勝敗興衰的關鍵因素無疑是實力,而隱藏在“堅船利炮”等實力背后的則是先進的社會制度這一決定因素,可以說,制度上的革命和政策上的革新是英帝國迅速崛起的有力保證;相反,制度上的保守落后和政策上的因循守舊則是大清帝國淪衰的致命因素。回顧整個19世紀英中興衰強弱的歷史,不難看出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以及這一制度所帶來的先進的社會生產力、科學技術和強大的綜合國力對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巨大優勢。

由此可見,現代社會制度是現代文明最主要的內核,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興衰都和它的社會制度是否先進緊密相連。英國在17世紀中葉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在人類歷史上率先過渡到資本主義這一先進的社會制度上來。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為英國產業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推動了英國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為英國建立世界工商業霸權和殖民帝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為新興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制定內外政策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富于革新和開拓精神。技術革新和產業革命的國內政策與放眼世界、積極拓展海外殖民地和市場的國外政策融為一體,相互促進, 相得益彰。

正當西方走出黑暗的中世紀,走上資本主義近代化的道路之時, 古老的中華帝國在滿清統治下卻仍處于封建專制統治最黑暗的時期。皇權專制,官僚昏庸,士習衰惡,學風空虛,是這一時期最顯著的特征,相伴而來的是思想保守、科技落后、產業凋零、百業蕭條。

中國人民為贏得民族獨立和解放,為自強興國進行了持久而艱辛的努力,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再到辛亥革命, 從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到孫中山、黃興,都是中國走出中世紀、走上近代化道路的關鍵事件和主要人物。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抗日戰爭的勝利及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巨大貢獻,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特別是封建制度的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崛起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通過社會主義改造,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在鄧小平領導下,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通過改革、開放、搞活,進一步解放發展了生產力,激發了全國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生產建設的巨大潛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大大提高。經濟方面,自1952年以來,中國的工業和農業的年增長率分別為10%和3%左右,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平均增長率為5%一6%,2003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就趕上了英國,2010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開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1983—1988年的5年中,農業的平均增長速度為8%,工業為驚人的12%,在1979-1983年在世界大部分地區出現經濟衰退之時,8億中國農民的收入卻增加了70%[15]P550-551。就制造業而言,中英相比發生了巨大的反差,1953年中英兩國在世界制造業中所占的比例分別為2.3% 和8.6%,懸殊很大;但到1980年兩國的比例發生逆轉,中國增長到5%,而英國降為4%,鋼鐵產量中國1980年達3700萬噸,1996年超過l億噸大關,躍居世界第一位,大大超過英國[16]P511-519。軍事技術方面,從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到躋身幾大核強國之列;從陸基導彈到海基導彈;從長城火箭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從蛟龍下海到嫦娥奔月,從航母下海到殲20列裝,等等,這都表明中國的軍事技術和軍事實力日益壯大起來。更重要的是:中國人的愛國心、進取心、自信心,面向世界的開放意識和改革創新精神,給整個國家注入了活力,為其持續發展獲得了強大的精神動力。與昔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相比,現在的中國業已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心,中國人業已挺直了腰桿,面對他國的恫嚇威脅和無理要求可以說“不”了!

相比之下,大英帝國依靠資本擴張和殖民掠奪積累起來的巨額財富和大國地位,在由資本主義列強挑起的兩次世界大戰的血腥搏斗以及分贓爭奪過程中被弄得精疲力竭。16世紀17世紀資本主義制度所涌現的勃勃生機到20世紀已經走到了盡頭。20世紀20年代,英國的制造業已陷入蕭條,1929年危機動搖了英國衰弱的經濟根基,占英國出口40%的紡織品生產削減了2/3 ,占出口10%的煤炭下降了1/5,造船業遭到的打擊最慘重,鋼鐵生產在1929—1932 年的3年里下降了45%,生鐵產量下降了53%,英國在全球貿易中所占份額一直下滑,1913年為14.15%,1929年為10.75%,1937年為9.8%,到1976年則降至8.7%[17]P511-519。“與勞埃德·喬治時代甚至1945年的克萊門特·艾德禮時代相比,目前的英國無論如何也算不上一個渙渙大國,而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中等大國罷了!”[18]P519。德國人把這種現象譏諷為“英國得了‘英國病’”,美國人則認為英國患了“綜合癥”,即:“好戰的工會制度,低劣的管理,政府的‘原地踏步’政策,在文化上對刻苦工作和企業家進取精神持否定態度等混合在一起的綜合癥”[19]P518。實際上這是資本主義社會晚期普遍存在的綜合癥。英國對昔日殖民帝國所持有的幻覺和對國際舊秩序的留戀以及由此表現出來的反潮流的國際行徑,諸如“冷戰”思維和對共產主義信仰的敵視等等都使得英國在日益變化的世界舞臺上擺不正自己的位置,并因此而步步失策。20世紀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相繼獨立和第三世界的崛起便無情宣告“日不落帝國”時代的結束。

(2) 對任意x,y ∈ X, 由命題1.1(10)和(12)有,y → x ≤ (x → y) → 1.按上面(1)知,(y → x) → 1 = ((x → y) → 1) → 1.

回顧整個19世紀英中興衰強弱的歷史,不難看出: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以及這一制度所帶來的先進的社會生產力、科學技術、高度自信的文化和強大的綜合國力對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巨大優勢。19世紀古老的封建帝國與新起的資本帝國較量的結果是中國衰落英國興盛,20世紀老牌的資本帝國與新起的社會主義新中國較量的結果是英國衰落中國興盛,香港的去歸便是最好的例證。19世紀20世紀中英兩國地位的興衰及其逆轉的歷史有力地證明資本主義制度優越于封建制度,社會主義制度優越于資本主義制度。

(三)開放意識與創新精神

16世紀的中國之所以是“泥足巨人”,其根本原因就是閉關鎖國和因循守舊,缺乏開放意識與創新精神。正當西方走出黑暗的中世紀,走上資本主義近代化的道路之時,古老的中華帝國在滿清統治下卻仍處于封建專制統治最黑暗的時期。實際上,自宋代以后,中國封建社會就開始走下坡路了,表面繁華內隱藏著的是愚昧無知、妄自尊大、閉關鎖國和因循守舊,皇權專制,官僚昏庸,士習衰惡,學風空虛,是這一時期最顯著的特征。

15世紀初的一位西方公使在他有關中國的見聞中有這樣幾句話:中國人認為世界上只有中國人長著兩只眼睛,法蘭克人是獨眼龍,摩爾人都是瞎子,中國人自以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意大利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 ,1552—1610)1582來華,此后二十八年一直在中國傳教、工作和生活,其晚年撰寫的《利瑪竇中國札記》,直白地描述了中國人的傲慢無知和根深蒂固的中國中心論:“他們把自己的國家夸耀成整個世界,并把它叫做天下”。“不知道地球的大小而夜郎自大,所以中國人認為所有各國中只有中國值得稱羨——他們不僅把所有的民族都看成是野蠻人,而且看成是沒有理性的動物。”

與19世紀大英帝國革新和開拓精神相比,這時的滿清王朝卻以妄自尊大,閉關鎖國和因循守舊為特征。以程朱理學為治國大綱,視科學技術為淫巧,重農抑商等都是其具體表現。盡管當時少數的中國士人開始覺醒,提出了“師夷”的口號,并手實施了富國強兵的“洋務運動”,但由于其目的在于保教保制,再加上整個統治機器操縱于保守頑固派手中,因此其結局便可想而知。可見僅有器物技藝層面的改良,沒有社會制度層面的革命,缺乏改革意識和創新精神,不僅不能阻遏中國下滑的衰勢,而且也不能挽救滿清王朝這具僵尸。

同樣,促使20世紀英國走下坡路的一個更為重要的因素是當它仍然習慣生活于昔日殖民帝國幻覺之中。由于國外殖民掠奪而積聚的巨額財富,在國內形成了大批食利階層,由此衍生一種妄自尊大的心理定勢、浮華懶散寄生的生活方式和保守落后的行為方式,往昔開放進取冒險的精神已喪失殆盡。其結果是導致生產和技術停滯,經濟地位在世界上一落千丈。

自鴉片戰爭以來將近百年的歷程,中華民族在內憂外侮、風雨飄搖的屈辱中煎熬,落后挨打創深痛巨,富國強兵成為國人努力的目標。新中國成立后,通過社會主義改造,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在鄧小平領導下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通過改革開放、創新發展雙輪驅動, 從思想觀念到體制機制,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從生產方式到生活方式諸多方面滌蕩著禁錮人們頭腦的傳統思想,引起了廣泛深刻的變化,進一步解放發展了生產力,激發了全國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生產建設的巨大潛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大大提高[20]。自1978年以來中國40年的發展事實證明,改革開放,不僅使中國人民穩步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廣闊道路,而且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目前已達20%以上。”[21]40年改革,社會巨變;40年開放,成就斐然。進入新時代,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激勵下,體制機制持續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生機勃勃,中國社會活力四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更加自信。

可見,持續的開放意識、創新精神與適時適度的體制機制革新,是決定大國興衰的核心要素。

參考文獻:

[1]薛其林.香港的去歸與大國的興衰[J].益陽師專學報,1997,(3).

[2][11][13]薛其林,周松柏,伍春輝.試論影響大國興衰的主要因素[J].湖南社會科學,2007,(1).

[3]張策秀.馬可·波羅眼中的富庶中國[J]. 能源評論,2014,(10).

[4]西域置行省議[A].龔自珍全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5.

[5]巴斯蒂.社會變化的潮流[A].費正清.劍橋中國晚清史(下卷)[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

[6][12][15][16][17][18][19]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M].北京:求實出版社,1988.

[7]孟森.清代史[M].臺北:中正書局,1971.

[8]中國、美國、英國、日本歷年GDP(國民生產總值)比較表[EB/OL].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34bf0001010g2i.html.

[9]香江20年:數據告訴你香港為什么是國際金融中心[EB/OL].http://finance.123.com.cn/show/128-457153.html,2017-06-21.

[10]柯慕賢.“有中國特色的全球化”時代或到來[N].參考消息,2017-07-07.

[14]鄧小平文選(卷3)[M].1993.

[20]薛其林.改革開放雙輪驅動,創新發展強國富民——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進程與巨大成就[J].長沙大學學報,2008,(4).

[21]張卓元.從改革開放的實踐看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意義[N].光明日報,2008-05-13.

猜你喜歡
英國
英國的環保
歐盟同意英國“脫歐”再次延期申請
中國外匯(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06
英國圣誕節
英國“脫歐”的經濟賬
英國立法向酗酒“宣戰”
環球時報(2012-03-24)2012-03-24 14:15:07
Beaven’s Britain 繽紛英國
最受歡迎英國搖滾樂隊
音像世界(2005年8期)2005-04-29 00:0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最黄视频|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日本一区高清| 国产区免费| 黄色网在线|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福利在线不卡|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亚洲一区二区黄色|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精品福利网|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www亚洲精品|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va在线| 国产色网站|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91国语视频| 婷婷五月在线视频| 国产第四页| 亚洲一区网站| 婷婷亚洲最大| 国产在线啪|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一区二区无码在线视频| 成人亚洲天堂| 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2022精品国偷自产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色妺妺在线视频喷水|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午夜色综合|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丁香六月激情婷婷|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一级电影| 97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www.国产福利|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97色伦色在线综合视频| 免费在线视频a| 尤物视频一区|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毛片网站观看|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我|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韩国福利一区|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69av在线|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潮喷在线无码白浆| 91精品国产91欠久久久久| 色综合综合网| 欧美高清国产| 成年人午夜免费视频| 成人日韩精品| 1024国产在线| www.亚洲色图.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