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穎
(亳州學院思政部,安徽 亳州 236800)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消費.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消費的地位日益顯得尤為重要.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也帶來了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的不斷變化[1,2].
值得關注的是“象牙塔”內許多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日益出現異化傾向,直接影響到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影響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影響到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加強大學生消費觀教育,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商品的使用價值是“物有所值”的具體化.人們為了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消費應運而生.然而,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置自己的現實需要和所購物品真正的使用價值于不顧,滿足內在的虛榮心或主觀上的占有欲成了消費的主要目的,更有甚者,純粹是為了消費而消費.大學生“異化”了的消費行為具體表現如下.
其一,時尚消費.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商家為了追逐利潤,不斷花樣翻新,進行產品升級,更新換代,吸引大學生趕時髦,消費時尚新品.“喜新厭舊、用過即扔”的揮霍消費日益成為大學生的消費時尚.例如,換手機往往并不是因為手機故障,不能使用.手機沒有商家開發的最新功能,才是決定其被淘汰的關鍵因素.
其二,“面子”消費.很多大學生相互攀比,爭相購買名牌產品、高檔產品等,生日宴會、同學聚會講排場、比闊氣.而且,“面子”消費日益盛行.
其三,超前消費.還有些大學生成了象牙塔里的“負翁”一族.絕大多數大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還是靠父母,但是有些大學生卻頻頻刷卡“透支”,變成了信用卡、透支單等一系列數字構成的符號“集成”.
其四,盲目消費.很多大學生對自己不買什么、需要買什么,既沒有短期的計劃,也沒有長遠的打算,缺少計劃性.買與不買的隨意性更大,沖動消費,大有人在.相應地,在消費過程中,很多商品難以物盡其用,也是司空見慣的.
另外,大學校園到處充斥著一次性消費品.實際上,這是在浪費森林、能源等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
從本質上講,消費主要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客觀需要,促進自身自由全面發展.但是,當下許多大學生的消費價值觀發生了改變,需要不再是消費的目的,商品也不再是消費的對象.這種消費不再注重使用價值,而是注重商品的符號價值,已經遠遠背離了消費的傳統本質,很大程度上淪為“異化”了的消費.
當下許多大學生消費觀念的變化,使其在消費過程中出現了時尚消費、“面子”消費、超前消費、盲目消費、奢侈消費、(類)一次性消費、“奴”化消費等不良的消費行為.這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首先,大學生消費“異化”行為產生、蔓延,原因何在.客觀上講,生產過剩為之提供了物質前提,西方消費主義的傳播為之提供了思想條件,數字傳媒背景下的輿論導向和商家市場營銷策略等都是加劇“異化”消費行為的現實因素.
其次,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從主觀上,深刻反思高校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3],尤其是消費觀教育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一方面,很多院校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卻忽略了對大學生進行消費觀教育,使得大學生消費觀教育幾乎成了高校德育工作領域的邊緣地帶,甚至是盲區.有些院校雖然開展大學生消費觀教育,但是多拘泥于課堂教學,較少組織開展大學生消費觀教育主題實踐活動.
另一方面,很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育觀念滯后,不能深刻理解大學生消費觀教育與大學生“三觀”教育的有機聯系.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也不能準確把握大學生消費觀教育的目標,更談不上精心設計大學生消費觀教育的內容,即使有所涉及,往往也只是蜻蜓點水、輕描淡寫、點到為止.
總之,由于重視程度不夠、教育觀念滯后、教育內容單薄、教育形式單一等諸多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學校疏于大學生消費觀教育.自然而然,大學生由于缺乏消費觀的正確引導,出現了種種不良的消費行為.
鄧小平為北京景山學校“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題詞[4],高度概括了教育與現代化、世界和未來發展的關系.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離不開教育,教育的發展也離不開現代化,二者相輔相成.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教育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國外的影響,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世界.教育還要著眼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民族的未來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
“三個面向”的教育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的教育.“三個面向”為大學生消費觀教育厘清了思路,明確了目標,拓寬了視野,指明了方向.
第一,更新現代化的消費觀教育理念是加強大學生消費觀教育的思想前提.
教育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自身也要不斷發展完善,實現現代化.教育要實現現代化,首要的是教育理念的現代化.作為教育工作者,積極主動學習,不斷更新現代教育理念,與時俱進,是適應現代化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消費是經濟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重要的環節.正確的消費觀念、良好的消費行為,有助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正確的大學生消費觀教育.“面向現代化”進一步明確了大學生消費觀教育的目標.現代化的大學生消費觀教育理念是消費觀教育面向現代化的前提條件.
第二,全面認識和理解現代化建設背景下的大學生消費觀是加強大學生消費觀教育的現實基礎.
在生產力較為落后、物資匱乏的時代,“物盡其用”是消費者不二的選擇.經濟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消費方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在西方消費主義的沖擊下,大學生消費傾向逐漸呈現崇尚物質、追求品牌、講究享受,喜新厭舊、求新求異的趨勢.相互攀比、奢侈浪費之風在大學校園也日益盛行.
例如,青年一代的大學生大都對新事物比較感興趣,也樂于接受新事物,善于接受新事物.往往經不起廣告的誘惑,爭相購買市場上推出的時尚新品.這導致了消費品使用價值的淡化、弱化.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網上購物方便快捷,深受眾多大學生的喜愛和青睞.因此,深入了解新時代大學生消費觀的動態變化,有助于增強大學生消費觀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三,掌握并運用現代化手段是加強大學生消費觀教育的技術保障.
學校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整合教育資源,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加強消費宣傳教育,培養和強化大學生的責任意識、維權意識、公平意識和環保意識等,正確引導大學生科學消費.
另外,學校還可以利用現代高新科學技術,對學校的基礎設施等進行技術改造,真正做到“節水節電節能”,有助于加強大學生消費觀教育,引導大學生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第一,面向世界的大學生消費觀教育需要挖掘中國傳統消費觀的內涵.面向世界的大學生消費觀教育,應注重繼承、弘揚中國文化崇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
“勤儉節約、崇儉抑奢、適度消費”是中國傳統消費思想的核心.語出《朱子家訓》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是中國傳統文化“黜奢崇儉”消費思想的典型例證.中國傳統消費文化還倡導“儉以養德”,崇尚精神追求.
深入挖掘中國傳統消費觀的思想內涵,并在大學生消費觀教育中靈活運用,以引發大學生對消費的理性思考,在生活中,努力做到“儉而有度,合理消費”.
第二,面向世界的大學生消費觀教育需要具備國際視野.
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經濟轉型導致人們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消費主義的盛行,對世界各地的大眾消費產生了深遠的負面影響.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美國人和歐洲人非可持續性過度消費,以環境、健康和幸福為代價的,而發展中國家正在重蹈覆轍[5].
現實生活中,我國傳統的消費觀在一定程度上仍主導著人們的消費行為.但是,中國現階段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在西方消費主義的影響下,人們的消費行為不斷變化,甚至出現“異化”.
大學生消費觀教育要著眼于未來,努力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
一方面,大學生消費觀教育要有助于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在中國傳統文化消費觀念中,“適度消費”具有可持續性發展的思想.這是用發展的眼光,認識和理解消費,具有哲學的高度和現實意義.加強大學生消費觀教育,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消費觀,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還需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上.
課堂上,教師可以系統講授消費理論、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等.學校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節假日,組織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消費主題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引領良好的消費風尚.例如,可以推行“光盤行動”,大力提倡均衡健康的飲食,珍惜糧食,減少浪費,引導大學生在生活消費方面,堅持理性消費、適度消費.
另一方面,大學生消費觀教育要有助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大學生消費觀教育還要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展,把“三觀”教育和“三生”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全面發展.大學生應具備辨別消費品真偽優劣的基本知識和能力.這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識,也是生存發展必備的技能.有些精神文化產品粗制濫造,品位不高.教師要引導大學生提高警惕,趨利避害.
教師要加強大學生理財教育,提高大學生的“財商”,擁有健康的消費心理,還要注重大學生消費維權意識的培養,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在自覺遵守消費道德規范的同時,學會保護自己合法的消費權益不受侵犯.
總之,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尤其需要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加強大學生消費觀教育,倡導大學生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摒棄不良的消費方式、消費習慣等,這對于實現理性消費,提高消費質量,顯得尤為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生活方式,不是能力,而是一種態度,是一種習慣,也正是“三個面向”視野下,大學生消費觀教育的歸宿.
參考文獻:
[1]王春穎.消費異化的哲學反思[D].蕪湖:安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2]陳則堯.網上購物花費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湖南商學院學報,2017,(3):124-128.
[3]邢燕.當代大學生消費問題及其解決路徑探析[D].蘇州: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4]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瑪莉安·貝德.消費和消費主義[DB/OL].http://www.longquanzs.org/articledetail.php?id=1694,2008-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