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陸家成

“他的所作所為瞬間將《紙牌屋》秒殺成過家家!”2016年,西方政壇飛出了兩只“黑天鵝”——英國脫歐和特朗普贏得美國大選,這兩大事件背后的推手除了美國富豪默瑟爾和特朗普前首席戰略師班農外,真正的始作俑者其實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技術怪才——加拿大90后克里斯托弗·威利(如圖)。威利是大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的創始人之一,他提出了利用社交媒體向選民推送“定制信息”、左右選民想法的概念,而且將其付諸實踐。在看到自己的“創造”產生的“威力”之后,威利認為自己影響了選舉,因此將自己在其中的所作所為透露給英國《衛報》。
天才少年
《衛報》18日報道稱,威利生長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幼年飽受讀寫障礙和多動癥困擾。原來,他年僅6歲時就在學校遭受霸凌,其就讀的學校還極力試圖掩蓋丑聞,導致他的父母和校方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法庭論戰。這段經歷對威利的性格影響深重:他開始厭學并最終于16歲時輟學。初入社會,威利在加拿大聯邦議會找到一份實習工作,主要負責互聯網方面的事務,并憑借過人的才智受到不少政客的好評。不出一年,他開始直接為當時加拿大反對黨的領導人效力。
在加拿大議會工作期間,威利不僅接觸到美國選情數據分析等課題,還自學了編程,并研發出一種可以進行“選民定位”的軟件。英國《每日郵報》稱,威利2010年前赴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深造,并同時為英國反對黨派——自由民主黨方面工作。其間,他曾經試圖向該黨派舉薦自己的研發成果,幫助該黨派擴大支持者人群,可惜建議并未被采納。原來,他在一次演示中預測該黨2015年會失去半數席位,令臺下的政客頗為不快。之后的選舉結果也證實了他的推測:自由民主黨在2015年的議會選舉中遭遇“滑鐵盧”,僅獲得8個席位。
“劍橋分析”
由于自己的成果未受到肯定,威利離開議會,并在熟人的引薦下加入了英國“戰略通訊實驗室”(SCL)集團,該集團正是后來的“劍橋分析”的母公司。SCL的首席執行官尼克斯對威利十分器重,將他任命為研究主管并許諾他“絕對的自由”——比如測試一切“瘋狂的主意”。在分析英國自由民主黨選舉失利的過程中,威利發現選民的傾向性和地域關系并不是很大,但是和選民的性格特征密切相關。由此,他最瘋狂的主意便誕生了——通過收集臉書上用戶的信息,對他們的性格和政治傾向性進行分析,然后通過向他們發送定制信息,影響他們的選擇。“我為班農的‘心理戰創造出了攻心的利器。”據威利解釋,這種方法和常規的政治宣傳存在很大不同:后者是進行公共宣傳,聽眾得到的都是相同的信息;而前者則好比向每一位聽眾“說悄悄話”,每個人聽到的東西都不一樣。他承認,這種操作方法很可能創造出一個高度分化的社會,“人們對事情將不會再有任何共識”。
2013年,威利和班農首次會面,后者當時還是布賴特巴特新聞網的主編。兩人聊得十分投機,大有惺惺相惜之感。他們都認為政治和社會文化緊密相連,想改變政治,就得先改變社會文化。威利攻讀博士學位時,專業是流行預測,他認為如何讓一件商品流行和如何讓一個候選人獲勝十分相似。“特朗普就像一雙雪地靴,怎么讓他當選就是怎么讓認為這雙鞋子很丑的人喜歡上它。”媒體形容,兩人的此次會晤“如同為烈焰加上了汽油”。班農從支持共和黨的默瑟爾處拉來贊助,于是“劍橋分析”誕生。
《衛報》披露,“劍橋分析”的數據收集方式涉嫌違規。威利曾負責數據收集相關合作的談判,據合同文書和各類票據顯示,“劍橋分析”收集這些數據共斥資700萬美元。該公司的合作方之一——英國“全國科學研究”公司與臉書存在密切合作,僅在數周內就整理出幾百萬臉書用戶的個人信息。不過,威利和“劍橋分析”其他雇員沒有任何人求證此事是否合法。據了解,“全國科學研究”確實擁有訪問臉書數據的權限,但所獲數據僅限于學術研究范疇。根據英國的信息保護法,個人信息被轉賣給第三方是明確無誤的違法行為。
心有余悸
英國《觀察家報》報道稱,在美國總統大選和英國脫歐公投中,“劍橋分析”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該公司已經成了英、美兩國“重點關注”的機構之一,一方面受到了美國特別檢察官穆勒的調查,另一方面英國選舉委員會和信息專員辦公室也在分別展開調查。在聯系到記者前,作為“泄密者”的威利一直在加拿大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據了解,他對老東家的曝光承擔著相當的風險——他已經違背了之前簽訂的保密協議,此舉對于班農和默瑟爾均意味著“背叛”。即便如此,他仍然努力試圖彌補之前的過失,并曾向當局提交證物。他表示,特朗普當選后發生的一些事情讓他感到心有余悸:就在班農擔任首席戰略師之時,“劍橋分析”的母公司SCL贏得了美國國務院的合作大單,該公司還在向國防部謀求合作。按威利的話說:“這簡直瘋了……這家公司已經深入了解了2.3億美國人的內心活動,如今又要和五角大樓合作?這屆政府好比是打了激素的尼克松。”▲
環球時報2018-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