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然
伊春綠色化轉型發展過程中,市委、市政府將森林食品和北藥產業列入林區經濟轉型的五大優勢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森林食品和北藥產業已具備一定基礎,成為伊春綠色化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對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的支撐作用日益增強。目前,全市初步形成“紅藍黑白+林畜+林藥+林菜”7條特色產業鏈條。森林食品北藥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7.8%。
森林食品北藥基地建設走向集約化、標準化,藍莓、榛子、山野菜、藥材生產由野生采集向人工經營轉變,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重要生產基地。人工種植藍莓從無到有。種植面積達到6.95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藍莓種植基地和東北三省重要的藍莓集散基地。榛子、紅松籽實現了由野生采摘向人工改培的歷史性轉變,改培榛子林50萬畝,營造紅松果材林26.7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紅松籽采集基地。食用菌棚室立體化栽培模式加速推廣,全市食用菌規模保持在5.6億袋,棚室木耳達1610棟,年均增長176%;工廠化制菌能力達到1.5億袋。成功引進寶宇森林豬公司,帶動了全市森林豬養殖向規模化、標準化躍升,全市森林豬年飼養量達26.8萬頭。鐵力局、南岔區、紅星區和湯旺河區四個“森林百草園”,示范帶動全市北藥種植改培面積達49萬畝。新開發了白樺汁和山野菜加工產業,全市山野菜種植面積1567畝。產業鏈條不斷延伸。依托翠巒、鐵力兩個工業園區。大上森林食品精深加工項目,規模以上森林食品加工企業發展到45戶,年加工能力達到80萬噸,形成9大系列300余種產品,新開發了即食食用菌、黑木耳飲品、樺樹汁飲品等系列產品,森林食品加工轉化率達到45%以上。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比2012年翻一番。營銷渠道不斷拓展,伊春大米網與省平臺成功對接運營,帶動全市森林食品電子商務發展,全市網絡零售總額近10億元。“越橘莊園”等7個森林食品商標榮獲全國馳名商標稱號,“伊春藍莓”等7種產品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結合旅游產業發展推出森林產品“五寶十特”,全面提升了我市森林食品的市場影響力。
總書記在視察伊春時強調,“傳統林業轉型方向主要集中在與農產品有關的產業上,但要打開思路,不要單打一,注重多元化。”按照這一指示,我們及時調整工作思路,著重培育和發展多元化的林下經濟產業。一是以園區為承載,加快龍頭企業建設。通過政策引導,伊春生態經濟開發區已人駐森林食品加工企業23家,小微企業創業園入駐52家;鐵力工業園區入駐企業31家。全市現有國家級產業化龍頭企業3戶、省級龍頭企業19戶,年加工原料67萬噸,形成十大系列300余種產品。二是引導關聯產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山莊經濟。推動綠色有機食品產業與旅游、休閑、文化、醫藥、保健、養生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一年來,興建各類山莊經濟園(景)區88個,農家樂345個,友好區舉辦了藍莓采摘節,鐵力局舉辦了香草河花卉觀賞節,各類山莊接待游客50余萬人次。三是開展互聯網眾籌,探索營銷新模式。全市森林食品規模以上企業在主流網站開設網店64家,有15家企業和專業合作社開展了集團定制、私人定制、點對點營銷。
近年來,全市森林食品產業項目26個,總投資143億元,新增生產能力50萬噸、產值10億元。成功引進了匯源集團這一中國食品行業航母型企業,總投資75億元建設匯源綠色產業谷項目。橫跨一二三產業。對全市森林食品產業的發展發揮了旗艦引領、綜合帶動作用。寶宇集團伊春森林豬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20億元,帶動全市森林豬養殖飛速發展。黑尊黑木耳新技術產業化項目,菌種研發、產品加工技術全國領先,生產規模全國最大,年可達3000萬袋,供不應求。北藥產業項目24個相繼完成,總投資額5.7億元。格潤藥業6個產業項目投資總額超過3億元,完成企業技術改革,項目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帶動經濟增長。鐵力局引進修正藥業投資200萬元建立返魂草基地,完成了全產業鏈過程。湯旺河區與天一藥業合作開展藥材種植示范區及飲片加工項目,帶動種植戶1000多戶,推動了周邊中藥材種植、健康養生、種植服務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今年,我市重點推進友好區、上甘嶺區小漿果產業帶建設,組織小漿果專家到上甘嶺、友好兩個區實地指導,進一步落實了苗木、規劃和經營機制,多次組織人員外出學習國內外先進生產、加工技術經驗。目前,上甘嶺區小漿果基地已建成,總面積達2400畝:新建溪水果蔬產業示范區,占地面積460畝,共建設130棟大棚,種植香瓜100棟,種植藍莓、軟棗泥猴桃、藍靛果10棟,全年實現產值448萬元,帶動長期就業150人。友好區藍莓產業園建成1.2萬畝藍莓種植基地,7月舉辦了第六屆藍莓采摘節,將藍莓文化與旅游文化有機結合。啟動了伊春區對山有機果蔬體驗園項目建設和烏馬河區小漿果基地建設,與友好區、上甘嶺區連點成線。
今年我市確定主打“伊林”、“小興安嶺大森林”兩個區域公用品牌。伊林集團已完成商標LOGO和森林食品外包裝設計。通過伊林集團與匯源集團、佳龍集團開展合作,發展國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同時積極整合天地源等小微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市綠色食品協會修訂了《小興安嶺大森林集體商標使用管理規則》,引導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使用集體商標,目前全市有37家企業和合作組織126個產品使用這一商標。同時,我們還加大地標品牌宣傳推廣力度,“伊春黑木耳”農產品地理標志獲評“2017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伊春藍莓”獲評“黑龍江省農產品地理標志十大區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