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雷
摘 要: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習語文就是要形成與發展最基本的語文素養。即學習語文要“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聽得懂;說得清;讀得透;寫得好
在蘇教版的語文教學大綱中,對學生教育的聽說讀寫有明確的要求。要不斷培養學生識字、聽話、閱讀、寫作的能力。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求小學教育必須要重視聽說讀寫的訓練,提高語文的整體素質,根據調查數據表明,在實際的生活中,聽說讀寫比例各占一部分,但聽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其次是說,由此可見,聽是人們獲取信息最為重要的手段,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的引導,不斷開闊學生的視野,不斷擴大語文學習的能力,確保學生在素質教育的浪潮中健康成長。
一、利用教學資源培養學生聽力水平
培養學生聽力的習慣很重要,聽力的內容稍縱即逝,在聽力前要明確其要求,訓練聽話的準確性。很多學生在上課的時候,聽力不集中,聽話不聽音,教師在針對此種情況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在提問前,需要將關鍵點明確,然后讓學生重復老師的提問,可以做一些聽辨練習。在聽力教學中,可以選一些吸引人的聽力材料進行練習,可以不斷激發學生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年齡的問題,學生比較小,有必要播放一些有趣的聽力,與小學生興趣吻合的聽力材料,吸引住學生的眼球,讓小學生對聽力訓練產生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需要引導學生正確聽力、健康聽力,從多渠道進行聽力訓練。另外,教師需要根據課程的安排,使課程由淺入深的練習,不斷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記憶能力,并且對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是一種提高和考驗。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高學生聽課的效率,教師可以講一段故事,然后讓學生重復。還可以使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音頻視頻,讓學生重復,培養聽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會,聽老師講課聽的是思路。聽同學發言聽的是回答問題的方法,將同學回答問題的方法與自己所想的相比較,看能否引起共鳴,主要是了解同學的回答思路,還有一些針對此問題老師給出的點評,這樣更加有利于小學生開闊自己的思路,激發思維,引起反思。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學會反思自己的想法,從小養成這樣的習慣,對于以后學生們良好的個性更有利于發展。教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二、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培養學生們表達的能力,這也是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語言是思維的一個表現形式,思維是語言的外在體現。兒童的智慧的發展,與思維的發展,與語言的表達有密切的關系。所以要不斷培養學生們說話的能力。不斷進行實踐活動,教師不斷引入話題,讓學生進行對話練習。在教學中讓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想法的表達也是思維一個整理過程,也是自我檢查,自我審查的一個過程。在教學過程不僅僅要教會小學生怎么表達,還要教學生表達的一個規范,簡練、正確,帶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培養小學生一個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不僅僅是語言學習的任務,也是提高教學素養的任務。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讀教材來說體會,聽教師講課說出自己的體會,不僅僅培養小學生讀寫的能力,還能夠保證學生對教材有更深層次的了解。說感想,通過一篇文章的學習,讓學生說出自己的體會,也許有的思想是不正確的,但至少這名學生是勇敢的,可以培養的,教師針對思想方面的問題,給與及時的糾正。在教學的過程中,每天放學前20分鐘組織同學說一說今天最高興的事情,培養學生說的能力。
在蘇教版語文教學的要求中,對小學生說話的要求是,能說普通話,口齒清楚,態度自然,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有想法,有道理,有中心。教師完全可以根據這個目標和要求,培養和訓練學生有效的語言表達方式,每一堂課都有自己目的和任務。通過學生們的反應來進行不同層次的訓練,針對錯誤問題及時的糾正,在課堂教育中達到最佳效果。
三、注重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能力培養
讀教材也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環節,課前、課后和課中。在課前讀教材能夠深刻了解教材,能夠發現自己不懂得問題。課堂讀教材能夠深刻了解教材,掌握課堂上應該準備的知識,而課后讀教材則是對前兩個課前和課中兩個環節的深化與拓展。這樣才能夠做到與教材同步、全面理解教材的目的。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除了教材之后,讀一些課外讀物也是必要的。能夠使學生對讀產生興趣,另外還能夠充分了解到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使學生更加關注日常的生活,體會出語文學習的價值和意義。在教學的過程中,每天上課前10分鐘組織同學大聲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讀的能力。
四、加強寫作教學的實效性
蘇教版教材對學生教育寫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現在教師培養和教育學生更多的是培養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而寫是對思維和創造能力最好的體現。寫是說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在寫的過程中首先要學會寫字,然后才能繼續向外延伸,寫日記和作文等等。寫的內容與方向都不能與小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脫離關系。在寫作的過程中,也要求放開視野,開拓思路,給自己的小作為增添血肉,將自己的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充分表現出來。
另外可以培養小學生寫一些專題,針對所收集到的資料來寫作。如,可以寫我的爸爸,今天是難忘的一天等等,這些都是比較有針對性的專題,爸爸只有一個,孩子們對自己爸爸的音容笑貌很熟悉,自然寫起來也會很順手,再寫一些與爸爸之間所發生的故事,一篇小作文就形成了。由此,創造性與自主性是分不開的,二者需要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寫的時候要結合生活,來源生活,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當代的孩子,她們的生長環境比較優越,但社會競爭比較大,肩上的希望很沉,所以從小培養孩子們語言表達和寫作的能力是必要的。蘇教版小學教育大綱要求,緊抓對小學生聽說讀寫的要求,不斷完善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聽說讀寫是相輔相成的,也是相互促進和完善的,在教育教學中,要把握好這一個尺度,每一個環節,做細做好,教師積極教學,學生積極配合,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認真落實小學語文教育要求,培養出語文素質高尚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