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香
摘 要:新生態語文多元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要求是:以備課組為單位開展集體備課,集中討論,輪流執筆,將導學教案和自學學案合二為一,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體系,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該模式的實施,較好解決了語文教學長期存在的“教師教得苦,學生學得累,教學效果差”的問題,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影響。
關鍵詞:新生態;語文;多元;課堂教學模式
目前,語文教學還存在的一個突出的問題:教師教得苦,學生學得累,教學效果差。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以及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所顯示出來的弊端日益明顯,因此,要全面高效的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需要徹底轉變教學觀念,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一、研究背景
淮陽縣第一中學一直致力于課堂教學改革。早在課改2.0時代,我們就創建并推行了“七環相扣,和諧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我校師生的理念和行為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教師充分關注學生學習的狀態,真正成為引導學生走進教材的引路人,很好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創新的能力;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能力大幅攀升。我校教師田紅蕊運用該模式在北京同課異構比賽中榮獲一等獎,這就證明了這一點。
然而,隨著這一模式的推廣,應用中出現了形式化、課堂知識容量不足、學生展示層次不深、教師點撥高度不夠、因材施教難以落實等問題。針對這種現狀,我們深入反思,不斷學習,反復研究,根據校情,結合“同臺大比武”活動,進行課堂教學深層次改革實驗,并開始推行以學生為主體、學情為主導、教師為助推的課。這一有益的嘗試,就是新生態語文多元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二、新生態語文多元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
所謂“新”即基于我校課改2.0時代,創建并推行的“七環相扣,和諧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出的,是有實踐基礎的,不是我們拍腦袋空想的;所謂“生”即“生命、生動、生機”,所謂“態”即“狀態”,要求課堂是富有生命力的;回歸生活、融入生活的課堂;是生動、富有生機的課堂,學生呈現出新的生命狀態:情緒飽滿、交往和諧、思維靈活、目標達成有效。所謂“多”,即在年級不同,學情各異,同一框架,不同要求,自發自研,構成多元化的教法及點撥、多元化的學法、多元化的問題設計等。
三、新生態語文多元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要求
該模式的基本要求是:以備課組為單位開展集體備課,集中討論,輪流執筆,將導學教案和自學學案合二為一,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體系,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對學群學、展示交流、達標檢測、點評拓展五大板塊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包容、相互關聯。該模式為師生、生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臺,這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增強了教學實效。該模式的有益之處在于減輕了教師備課工作量,用“達標檢測”完全替代學生的教輔資料,真正實現減負增效,同時充實和完善課堂容量,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又體現因材施教,極大提高課堂效率。
七年級主要以建立模式為主,更新理念,強制轉型,規范制度,保障模式,實現高效課堂常態化。大力開展黑板利用效率比賽、展示規范比賽、小組合作比賽等活動,不斷推進課堂改革階段性工作。
八年級以創新為主,結合實際,創新學科模式,實現自主與高效的有機結合,努力打造高效課堂,形成具有學科特點的學案編寫,以及小組構建、課堂流程。
九年級以靈活運用為主,關注中考動態,靈活培訓學生,靈活駕馭課堂,在探索實現大板塊、大問題復習模式上有所突破,努力打造適合備考的高效課堂。
四、新生態語文多元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過程與社會效果
從“七環”到“多元”的突破是淮陽縣第一中學教學改革具有里程碑式的跨越發展。經過近兩年的實踐與創新,學校的教育形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讓課堂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主陣地,把老師看作是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讓學生在課堂上發出質疑的聲音,發出討論的聲音,發出研究的聲音,甚至是爭得面紅耳赤的聲音,真真切切地表達出自己的心聲。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記憶的支點,生成的空間,心靈的情感,力爭在每堂課上學生都能“手舉起、口張開,眼發亮,心舒暢”。
為了配合課堂教學改革,我們要求老師加強學習,不斷自我充電。自去年秋季始,學校積極開展全體師生讀書活動,營造書香校園,力爭人人有新的讀書收獲。組織教師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從編者的角度去鉆研教材、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樹立教材意識,以便探索適合所教學科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為充分利用電子備課和電子教學平臺,學校為每位教師配備電腦。在年級教學中完善合作備課制度,要求每個年級相同學科的教師組成學科備課組,由備課組成員分擔教學內容的備課任務。堅持電教培訓、網絡研修,提升教育技能。學校要求教師繼續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欣賞名師課例,揣摩高效課堂;品讀網絡美文,瀏覽名師博客,提升人文涵養。這些都是我們提出這一研究課題的技術支撐。
為確保本輪教改實驗的順利實施,學校以深入開展“比武”活動為契機,名師講堂為突破口,同時決定學校電腦室和多媒體、錄播教室全天候開放,并且出臺相應的激勵措施和檢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為我縣的教研教改起到了引領和輻射作用。
五、研究展望
“新生態多元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在我校剛剛起步,我們在研究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和困惑,但我們堅信有專家在研究的制高點上為我們把脈,有一批名師站在教學前沿上為我們引領,有全體教師孜孜以求地學習、鍥而不舍地鉆研,我們將不斷豐富研究理論,不斷完善課堂結構,不斷深化研究內容,我們會在課堂教改之路上行走得更快、更遠。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新生態語文多元高效課堂教學研究》(課題編號:JCJYC1701165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