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明
轟轟烈烈的“自學互幫導學法”已深入到我市每個學校,已進入每個教師的心中。我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已接受著我市獨創的教改主題,把它應用于教學之中,我通過思考、摸索、探究,慢慢地感悟到“自學互幫導學法”無非在于讓學生體驗成功。所謂成功的教育,是指學生在一次次的成功體驗中逐步走向成功的教育。它主張:人人都可以成功,都可以成為成功者。而成功是學生學習的最佳心理體驗,是學生強烈求知欲的重大誘因,學生有了學習成功的體驗,必然產生更大的激情,推動學習不斷深入。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正確對待每一個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幫助,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并在參與教學過程中,親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悅,使他們樂意參與,并把培養學生的成功學習作為教育目的。
雖然我教的學生是農村學生,他們的基礎差,不愛學,但我堅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不論是學習好的學生,還是學習較差的學生,他們都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困難是暫時的,可以克服的,他們也可獲得成功的需要,如果能為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和條件,誘導他們嘗試成功,促使他們主動內化教育要求,啟發和形成學生自身的學習內部動力機制,就會逐步培養起他們的成功心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成功的欲望
學生的認識發展就是觀念上的平衡狀態不斷遭到破壞,并又不斷達到新的平衡狀態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主動提出疑問,產生創造動機,并在學習內容和學生原有認識結構之間創設一種不平衡、不協調,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創設問題情景,應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既要讓學生感覺到面臨的問題與已有的知識有一定的聯系,又能感到新知識具有的挑戰性和可征服性。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一課時,教師先讓學生復習“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接著讓學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數”可能有什么特征?如果有學生猜不出來,就讓他們分組思考、討論、合作。這樣,通過“猜一猜”、“思考”、“討論”、“合作”來揭示矛盾,造成學生認識上的不平衡,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成功的欲望。
二、相信學生,給學生成功的機會
一位教育家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所以,我們每個教師要相信學生,相信他們愿意學習,樂于創造,能夠通過自己的學習活動去發現問題并獲得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獲得成功。例如:教學《面積單位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可先讓每個學生畫一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并剪下來與自己的拇指比一比,從而認識1平方厘米的大小。再讓學生畫一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剪下來告訴大家:它的大小是1平方分米。接著讓學生找一找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某一面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通過學生這種操作、探究,使學生對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有較深刻的認識,為后面面積的學習打下基礎。這樣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相信每個學生,發揮學生主題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每個學生都有可能獲得成功的機會。
三、及時鼓勵,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因為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學生通過獨立思考,長時間的探究,終于解決了一個對他來說是新奇和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問題時,他能從中體驗了一種成功感,這是一種強有力和令人愉快的情緒體驗。學生一旦有了這種體驗,他就會產生再次體驗這種情感的欲望,那么這種需要就會得到加強,因此,學生在探究中哪怕是獲得一點點微小的成功,教師都應及時給予鼓勵,贊賞。例如:在教學“分數和小數乘法運算”一課時,對例題:計算“1又5分之1乘2.5”的處理,教師可改變按照教材上的思路牽著學生鼻子走到做法,而是提出:你準備怎樣嘗試計算?于是,學生紛紛動腦思考,積極探究,有的把小數化為分數進行計算,有的把分數化為小數來進行計算,有的采用多種簡便方法計算。讓學生獨立參與知識的探究過程,再進行合作交流,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算法,都得到了教師的鼓勵,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都體驗到了探究成功的樂趣。
四、實行鼓勵評價,培養學生獲得成功的方法
因為成功的體驗來自肯定的評價。而我們所教的每個學生掌握知識、能力發展的程度不可能一樣,總是參差不齊的,只有對每個學生進行認真分析,確定要達到的最近發展目標,并針對每個學生的實際,編制適應學生起點的測試,對每個學生原有基礎上的點滴進步或某一特長有所發展都給予鼓勵,才能使學生在評價的推動下不斷地獲得成功。因此,我們在課堂上應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練習,要求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完成,鼓勵學生自己舉手爭取回答。即使學生回答得不正確,也要對這種積極的學生給予鼓勵,不能使他們有失敗的感覺,對回答正確的學生給予肯定和表揚,使他們感到成功的喜悅,并爭取下次的成功,當然,評價的方式應該多種多樣,可采取教師評價,學生群體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等等。作為教師應盡量給學生創造表現和成功的機會,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樹立起成功的相信和決心。
總之,在實施“自學互幫導學法”時,只要我們按以上幾個方面入手,認真領會其實質,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就可以讓數學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煥發出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