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和文
創新就是作為活動主題的人所從事的產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動,其根本特征是改革、進步和超越;而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間接和概括的反映;創新思維就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間接和概括地產生前所未有的新東西。在自然教學中,我嘗試了以下一些做法,從提問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一、激發興趣,營造氣氛
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迸d趣是帶有感情色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既是影響學習過程與學習效果的強大動力,又是激發創造思維、開發智力的催化,只有激發學生研究興趣,教學中注意用多種方式向學生展示科學的奧秘,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才能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氣氛。
(一)引疑激趣
興趣是一個認識事物和愛好某中活動的特殊傾向。小學生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興趣決定的,因而,教師要善于采用游戲、故事、多媒體等手段,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適當地設置懸念,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興趣。
(二)實驗激趣
凡是有趣味性、系統性、科學性的教材,一般都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好奇心。生物學家達爾文在自傳中說:“就我記得在學校時期的性格來說,其中對我后來發生影響的,就是我有強烈而多樣的興趣,沉溺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深刻了解任何復雜的問題和事物?!彼栽谧匀唤虒W中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實驗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其認識興趣,力圖通過思維解決這些問題,從而產生求知的強大動力。例如:學習《熱漲冷縮》一課時,我拿出裝有紅水的圓底玻璃瓶放在水槽中,然后拿起熱水壺向圓底玻璃瓶外倒下,這時紅水沿著玻璃管由上至下迅速往外噴射出來,學生立刻給這個“噴泉”吸引住了,個個情緒高昂,他們紛紛提出疑問:“玻璃里面的水怎么會像噴泉一樣噴射出來呢?”從而激起學生想探求知識的欲望以及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產生高程度的快樂體驗。
二、創設情境,大膽發問
在教學鮮紅,教師可以創設問題的情景,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生提出的任何問題,即使是錯誤的或不得要領的,都是他們獨立思考的結果,甚至是創新思維的萌芽。我們要發揚民主,創設條件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鼓勵須生敢于發表不同見解,讓他們先學會提一般問題,再學會提探索性問題,逐步培養其獨立思考的、主動探索的品質。
三、鼓勵求異,大膽猜測
恩格斯說:“只要自然科學在思維著,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設?!倍庇X是創新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任何一個創造性行為能離開直覺活動,由此可見,創造力與直覺密切聯系。布魯納認為,學校在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掌握這種天賦,應當做更多的工作去發現、從最早年級起便開始發展學生的直覺天賦”。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和啟發學生運用知覺思維大膽猜測和設想,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不受邏輯形式的約束自由地進行思考。例如:在學習《電磁鐵(二)》一課時,引導學生研究“電磁鐵性的強弱與什么有關系?”可以聯系生活經驗進行探究,例如電話,電鈴等進行知覺猜想,于是有的學生說可能與電池的多少有關(也是電流的強弱),有的說與線圈的匝數有關,有的甚至說與線的粗細有關等的猜測,進而讓學生根據自己“猜測”進行實驗來驗證是否正確,從而驗證了猜想的正確,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學生為猜想與實際相符而感到極大的滿足,更增加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這樣的教學過程,對訓練學生的知覺思維能力,幫助他們去偽真假,迅速作出預見,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是十分有益的。
四、因勢利導,解決問題
劉默耕對自然教學模式曾表述:“老師指導學生去認識去應用,在指導過程中,因勢利導,不要硬灌一套,一言堂,滿堂灌,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師生共同探究,兩個積極性都發揮起來?!笨梢?,“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庇辛恕坝^察、發現”的厚積,在強烈的創造意識意孕育中,創造的靈感才能“迸發”出來,所以,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善于發現,敢于質疑,勤于思考,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至關重要。
總之,在自然教育中,實踐創新教育,任務艱巨而意義深遠。只要老師樹立了創新教育觀,在實踐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個性,不斷探索創新思維的教法,激發學生敢于質疑、善于實踐,必能為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培養大批創造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