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新型城鎮化為主題的新一輪改革逐漸拉開序幕,從黨中央到地方無不采取各種政策加速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城鎮化的過程不單單是鄉村發展為城鎮的過程,也是鄉村人口、經濟和文化不斷發生變化的過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使得鄉村迅猛發展,對鄉村公園的建設發展而言,不僅帶來難得的發展契機,同時也帶來巨大挑戰。本文旨在通過對鄉村公園景觀設計理論知識的系統學習及總結,立足當下城鎮化的現實背景,通過分析,發現并解決鄉村公園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探索鄉村公園景觀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城鎮化;鄉村景觀;鄉村公園
一、研究背景與目標
(一)城鎮化快速發展使“千村一面”形勢日趨嚴峻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不斷推進,鄉村大量勞動力快速向城市挺近,鄉村社會、文化和經濟產生巨大變化,產業結構日趨現代化和機械化。與此同時,鄉村也出現了許多問題:耕地面積急劇減少,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鄉村的傳統文化逐漸消退與城市之間的差距日益增大等。一些歷史遺留的鄉村風貌在翻新的過程中失去了原有面貌,甚至是不斷被改造乃至拆除。鄉村在高度機械模仿城市的過程中使一些自然的鄉村景觀日益毀滅,眾多擁有數年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具備明顯地域特色的鄉村景觀逐漸走向衰退,建筑形式布局的統一化出現了“千村一面”的局面。如今鄉村的物質水平正在不斷提高,但是鄉村的原有文化情懷正在慢慢走向消亡,農耕文明所傳承的鄉村文化分崩瓦解,美麗鄉村的風景逐漸消失,客的鄉愁也無處寄托。
(二)新農村建設要求的提出使得鄉村公園空前發展
早在 20 世紀 50 年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在我國就已經被提出,新農村建設在我國才擁有難得的機遇,這給鄉村帶來巨大改變,也為鄉村公園帶來契機。我國擁有數千年的農耕傳統,中國傳統文化與農耕具有分不開的淵源。千百年來,在自然的演變過程中,鄉村村民利用當地的傳承技術和自然材料,創造了一個個有機發展、不斷拓展的鄉村景觀系統,具有很高的社會學、文學及美學價值。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使得很多建設力量轉向農村,為鄉村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鄉村公園便迎來前所未有的熱潮。
二、城鎮化背景下鄉村公園的特征分析
(一)城鎮化對鄉村公園的影響
1.創造機遇
根據國家政策要求,新型城鎮化要堅持生態文明,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的破壞,節約土地等資源,要傳承歷史文化,建設有記憶、有特色、有味道的魅力城鎮。
鄉村旅游的大發展能夠提供較多的就業機會,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鄉村旅游對當地自然環境及人文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激發當地景觀建設的意識以及文化自信,有利于豐富當地經濟、文化內涵,有利于維持當地生態系統平衡,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等鄉村旅游活動為鄉村公園增加了多樣性和趣味性。
2.提出挑戰
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城市與鄉村存在嚴重的不平衡,城市對鄉村的負面影響越來越突出,也直接導致了鄉村建設中不良現象的出現,為鄉村公園的建設帶來巨大挑戰。
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為了改善鄉村面貌,機械地模仿城市在鄉村興修大型廣場等公共活動空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鄉村綠地面積,但實際上與農民日常生活關系并不緊密,利用率低,且占用大片耕地,造成鄉村景觀的破碎化程度越來越高。鄉村公園的建設是人們意識和重視改善環境的表現,也是人們對保護和傳承鄉村文化、鄉村形態、鄉村風貌的體現,有必要通過一定的設計手段,使鄉村景觀的破碎化程度得到緩解。面對環境污染的嚴峻現實,雖然各級政府都在不斷強調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但效果甚微。這些都是對鄉村公園的巨大挑戰。
三、城鎮化背景下鄉村公園景觀設計策略研究
(一)景觀資源現狀分析
1.自然景觀
鄉村環境的適宜度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一般從光照、雨量、溫濕度、空氣質量、水質狀況、綠化覆蓋率等方面進行考量。鄉村公園建設的初衷就是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所以,居住者對環境適宜度的感知同樣重要,也是我們評估鄉村景觀資源現狀的重要因素。
美觀性主要是人的主觀感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著不同的審美傾向和差異,鄉村景觀資源的美觀性往往與當地居民的審美文化息息相關。因而,對景觀資源美觀度的調查應以當地居民為主要對象,他們是公園最主要的使用者、管理者及評價者。
2.人工景觀
方便性主要是指人工景觀對居民生活的方便程度,居住建筑周圍的基礎設施是否完善,與景觀之間的距離是否容易到達及其使用頻率,等等,可借助問卷調查的形式完成。
3.民俗文化
多樣豐富的傳統文化是我們的寶貴財富,而那些稀少卻極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同樣珍貴無比,比如河南陳家溝的太極文化。如果鄉村公園所在地區有類似的代表性的文化,則可以在鄉村公園景觀設計中著重打造與該文化相關的主題景觀,極易吸引游客參觀。
4.當地居民
人口結構是指當地居民內部構成的數量比例關系,一般以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民族、宗教、收入為主要因素。不同年齡的人群對政府政策的接納程度不同,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對生態理念的理解不同,常駐與非常駐人口對鄉村公園的使用頻率不同,要注意分析各類人群的特征,這直接關系著鄉村公園內的土地利用、功能布局。
包容性是指該地居民對外來陌生游客以及其他外來事物的接納程度,這決定著鄉村公園對外開放的程度以及相關附屬價值的創造。
(二)城鎮化背景下鄉村公園景觀設計原則
1.以人為本,明確服務主體
作為設計師,首先要明確公園的服務主體,明確鄉村公園的功能和性質定位,“以人為本”不僅僅是要從大眾意義上的人類的角度出發,更多的是要以服務主體人群——鄉村居民及外來游客的視角來考慮景觀的規劃與建設。
2.生態優先,注重可持續
對于鄉村公園內的綠化而言,以生態學原理為主要依據,充分發揮植物凈化空氣的作用,采用喬木、灌木、草本植物相結合的植物造景形式。
3.文化傳承,強調地域特色
城鎮化建設的背景下,鄉村公園的景觀設計著重考慮鄉村文化與景觀深度融合,創造具有代表性的實體性文化景觀,使村民及游客在賞玩之中學習、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產生強烈的文化共鳴,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大力發展。
4.經濟適用,講求高效利用
堅持高效,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成果;堅持合理分配,分清主次、輕重緩急;堅持循環利用,將廢物回收再利用。
(三)城鎮化背景下鄉村公園性質定位
準確把握公園的性質,方能明確公園的主題功能和發展特色,是對鄉村公園發展方向的整體把控。鄉村公園性質的準確定位,首先需對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和判斷,正確認識鄉村公園的建設在鄉村整體發展規劃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需對當地自然景觀、人文脈絡、特色產業等方面進行深入調查和分析;同時,要深入調查當地居民的意愿,使建造的鄉村公園符合周邊居民意愿。通過多次的調查分析,歸納總結出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和其他輔助性的特征,逐漸明確鄉村公園的性質及主題功能。
(四)城鎮化背景下鄉村公園功能分區
1.觀賞游覽區
鄉村公園中的觀賞游覽區一般設置在山水地形豐富、環境優美的地方,結合當地歷史文化、傳統風俗,以起伏多變的地形為基礎。
2.安靜休閑區
鄉村公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則需要為人們創造一個安靜、雅致的休息區域。安靜休閑區多選在環境優美、僻靜處,以植物造景為主,配合相關休息設施(如休息桌椅、廊架等),可根據實際情況設置閱讀、野餐、茶藝等場所。
3.運動健身區
與城市居民不同,鄉村居民很少擁有特有的運動健身的場所及設施,鄉村公園需對此進行解決。該功能區域主要是為鄉村居民服務,其使用率及人流量應該比較大,需設置在居民住宅中心處,以方便居民到達。在設計中還需考慮不同居民的不同使用需求,特別是老人和兒童,一般包括休閑廣場、球類運動場、健身設施、兒童游樂設施等內容。
4.文化交流區
每個鄉村都有其獨一無二的文化底蘊,而鄉村居民也很樂意與他人交流分享。深入挖掘鄉村傳統民俗文化,形成鄉村公園的主題特色區域,不僅是鄉村娛樂互動的區域,也是吸引外來游客共同參與、交流的場所。
5.特色展示區
很多鄉村有著非常珍貴的特色產品,如農副產品、手工制品、文化藝術品等,設置特定空間予以展示,將其歷史文化及制作工藝進行科普,如民俗博物館、特色商品店鋪等。對于特色產品較少、屬性普通的鄉村區域,該功能區域可與文化交流區相結合。
四、結語
隨著對鄉村的關注度愈發升溫,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傾向于鄉村建設的政策,使得鄉村公園建設迎來大發展時期。鄉村公園在文化上傳承了該地的歷史文脈和風土人情,在生態上注重對鄉村自然環境保護和改善,在生活上豐富了鄉村居民的休閑內容和場所,在經濟上更是帶來諸多附屬效益。
基于城鎮化的現實背景,對鄉村公園景觀設計進行系統學習及實踐研究,發現鄉村公園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設計策略,并結合實際案例進行驗證,注重和強調的是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揚。希望我們的鄉村還是記憶中的兒童樂園,有自己的文化脈絡,是一個有情懷、有味道的鄉村。
參考文獻:
[1]十八大報告文件起草組.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美]伊恩·倫諾克斯·麥克哈格.設計結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6.
[3]GB/T50280-9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城市規劃術語》.
[4]牛文元,劉怡君.2012 中國新型城市化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5]莊晨輝.鄉村公園[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
[6]陳威.鄉村景觀規劃理論與方法[D].同濟大學,2005.
[7]劉濱誼,王云才.論中國鄉村景觀評價的理論基礎與指標體系[J].中國園林,2002,(05):76-79.
[8]肖篤寧,李秀珍.景觀生態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158.
[9]謝花林,劉黎明,李蕾.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相關問題探討[J].中國園林,2003,(03):139-141.
[10]陳威.景觀新農村:鄉村景觀規劃理論與方法[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11]郭煥成,呂明偉,朱立英.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工作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12]劉濱誼.中國鄉村園林景觀初探[C].城市規劃匯刊,2000.
[13]王云才,劉濱誼.論中國鄉村景觀及鄉村景觀規劃[J].中國園林,2003,(01):55-58.
[14]楊艷華.新形勢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3,(24):245-246.
[15]孫藝惠,陳田,王云才.傳統地域文化景觀研究發展[J].地理科學進展,2008,(11):90-96.
作者單位:
南京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