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陽
摘 要:單簧管作為一種小眾西洋樂器,在我國80年代之前還沒有得到關注。直到近年來,一方面單簧管作為官奏樂器的特性逐漸被發現,另一方面,單簧管在教育界也逐漸流行起來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單簧管教學過程中,教師處于摸索與探究的階段,在近年來的教學中,教師已經逐漸關注到單簧管教學本身出現的一些問題,并突破技術上的教學難點,但是對于學生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卻處于一種長期忽視的狀態。文章即針對當前單簧管教學中學生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展開討論。
關鍵詞:單簧管;高校教學;音樂表現
單簧管作為管樂器家族重要成員,源于古希臘,又被稱為黑管,在演奏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隨著我國音樂教育的進一步發展,人們對單簧管的認知也在逐漸提高,在當前的職業院校教學中,對于單簧管教育的發展也在逐漸取得突破。然而在當前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更關注學生技能的提高,久而久之會造成教學的偏差——教育能培養出專業的單簧管匠人,卻培養不出單簧管演奏大師。本文圍繞單簧管教學中學生音樂表現的培養心得展開討論,以期為日后教學的發展展開討論。
一、單簧管教學中學生音樂表現力培養的意義
單簧管屬于木管樂器,又名黑管,源于古希臘,盡管在木管樂器家族中單簧管還顯“年輕”,但是自莫扎特開始,許多音樂大師都對單簧管投以熱情,莫扎特還特意創作了《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單簧管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模仿的聲音,能夠巧妙表達出高深、哀怨、痛苦、凄切和悲傷等情感,這也是當前單簧管教學的獨特之處,在演奏中的獨特之處被逐漸發現并認可。單簧管的獨特之處,在樂隊承擔著重要任務,但是想要將單簧管的獨特魅力表現出來,對于演奏人員的基本功、音樂表現力都有著極高的要求。在當前職業院校單簧管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具有如下積極意義。
其一,單純的技術難以展示單簧管的魅力所在。單簧管教學中,仍然存在著許多教學的難點。近年來,單簧管教育工作隨著單簧管的興起也逐漸獲得了重視。許多高校專門開設了單簧管教學工作,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多的關注對學生技能的提高,包括呼吸法、指法、口型等,盡管班級授課之下教師仍然難以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卻盡可能的對這些技術性的方面加以重視。然而在一定周期的觀察之下,會發現,單簧管教學的另一弊端逐漸顯現出來——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弱,盡管有著一定的專業技術,但是在實踐中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學生面對實踐,尤其是面對舞臺的緊張與不適,都說明當前的教育工作是有問題的。在進行的另一項調研中也可以發現,單簧管專業的學生,除了一些自小就練習單簧管的學生之外,其他人很少能夠最終走上舞臺。
其二,單簧管作為音樂藝術一個門類的必然要求。單簧管教學工作在近年來走向了大眾教育的方向,但是屬于藝術門類的一個方面,應當遵循藝術發展的各項規律。學生學習單簧管,不僅是要熟悉其技術操作,懂得如何讓單簧管發音,也要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在學習單簧管之后,走上工作崗位的人員,不僅是要學單簧管的基本技能,更要不斷創新,才能保證單簧管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保證單簧管的創新發展。在當前單簧管教學過程中,能夠關注到學生單簧管能力的發展,也能關注到學生藝術表現力,能夠全面推動學生的成長,實現人才的多樣化培養,這也是當前職業院校教學的目標所在。
其三,單簧管教育工作需要進一步完善。單簧管教育工作在我國當前的教育教學中仍然屬于一個年輕的教育門類,正如單簧管作為一門樂器在當前的管樂器中尚顯年輕。在當前的教學工作中,無論是高校還是職業院校都存在著一定的缺失。在職業院校中,教師過多的關注到學生的單簧管藝術技能的培養,無論在師生關注點和教學內容的設定上,都存在著教學內容以技能為主的現象。在高等院校教學中,單簧管的教育工作又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除了關注技術能力的培養外,更為側重的是學生的理論知識的培養。然而縱觀我國當前的教學工作,這些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對學生未來的發展都不能發揮作用,甚至會出現一些問題。關注到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能夠完善單簧管教育工作的發展,推動教育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二、單簧管教學中音樂表現能力的策略思考
(一)扎實的基本功作為音樂表現力的基礎
豐富的單簧管知識,扎實的演奏技能,這些作為單簧管演奏的基本功,支撐著演奏者的演奏。只有優秀的演奏技巧,才能將欣賞者帶入到音樂中,將音樂想要表達的內容展現出來。盡管我們本文正在討論的是如何提高演奏者的音樂表現力,但是試問讓一名單簧管初學者去彈奏韋伯的作品,如何能將其中的激揚暢快表現出來?在單簧管彈奏過程中,指法力道稍有差池,或者靈活度不夠,可能在外界看來,甚至在演奏者自己看來,都沒有任何操作的問題,但是在實際情況下,這些專業上的表達失誤,就如同人們在演唱中出現了忘詞的現象,盡管最終都是將樂曲演唱了出來,但是在演奏效果上仍然會出現一些問題。作為基礎知識的一環,除了專業的操作技能,還有相關的音樂理論知識,沒有這些的支撐,學生無論如何也難以將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和音樂元素充分地表達出來。扎實的基本功是支撐起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基礎。
(二)全面掌握單簧管的藝術功能
單簧管的藝術功能,是指單簧管在演奏過程中的實際作用,這對于單簧管的藝術表現力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單簧管作為木管樂器家族的一員,在演奏過程中的藝術作用是在近年來被逐漸挖掘出來的。單簧管屬于重要的西方樂器一員,有著豐富而獨特的表達能力,在演奏過程中,多數情況下屬于銅管樂器和軍樂器的重要成員。在演奏過程中,單簧管既能作為重要的輔助樂器服務于整個彈奏;同時,也能作為獨奏樂器,其獨特之處在于它模仿的聲音,能夠巧妙表達出高深、哀怨、痛苦、凄切和悲傷等情感。在單簧管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對單簧管的藝術功能有明確的認知和思考,能夠熟悉地了解在不同功能之下單簧管作用及用法的轉換,這對于當前單簧管的演奏教學有著積極影響。在很多時候,單簧管教學工作太注重向前推動,而忽視了總結與反思,這些恰好是教育缺失之處。
(三)培養學生的音樂感覺,抒發情感
單簧管的表達形式十分豐富多樣,被稱為“聲情并茂的”表演,而直接強烈以及具有個性化的情感表達是西洋傳統音樂文化注重表現社會個體的意識形態的體現,單簧管作為其中的一員承襲了這一特點。單簧管作為藝術門類的一員,也應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語言,通過對單簧管藝術語言的表達的掌握能夠對學生借助于單簧管抒情達意產生積極的影響[1]。作為學習單簧管的學生,不僅要能夠運用單簧管,更要懂得如何借助于單簧管表達自我,學習單簧管藝術,抒發感情等,這些都是當前單簧管教學發展的關鍵所在。情感表達是音樂文化的靈魂,當前培養學生的音樂感覺,是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抒發情感,引發欣賞者的共鳴的基礎。音樂情感,是音樂作品打動人心的基礎,也是音樂作品在演出過程中真正能夠流傳發展下來的關鍵所在[2]。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一些優秀的音樂作品,教師能夠主動為學生介紹音樂作品的背景、蘊含的創作者的創作故事等,以此激發學生的情感所在,引導學生成長及發展。學生能夠在音樂教學中抒發自己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情感,就如同在朗誦中帶有感情,在作品中滲透對現實的理解,這些既是單簧管本身的魅力所在,也是演奏者抒發個人情感,聯結創作者、演奏者與欣賞者的重要紐帶[3]。
(四)注重培養學生演奏的個性
在當前職業院校單簧管教學過程中,一個很突出的問題在于人才的批量化培養。隨著音樂藝術的崛起,尤其是西洋樂器在我國流行程度的推廣,各個院校對于單簧管教學的展開都有了新的動向。然而,音樂教育的濫觴之下,如何保障教育的質量,才是教育工作應當拓展的關鍵所在[4]。在傳統音樂教育過程中,在大班授課的發展之下,教師授課往往是以一種宣講的姿態,很難關注到每一位學生。這樣的教學環境與傳統音樂藝術教育有很大的區別,教師難以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更難實現教育的個性化。在個性化教學發展中,教學工作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其一,關注到單簧管教育流派的多元化,給學生更多的關注,在賞析課程中盡可能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多樣化的音樂視野與賞析能力;其二,在課堂教學中以豐富的教學組織形式,充實課堂,給學生更多新鮮的體驗,完善教學工作,全面推動教學工作的發展。在這些努力之下,學生在學習的個性化發展方向上有著積極的完善與發展,能夠逐漸培養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所在,培養起獨特的音樂表現能力。個性化演奏能力的培養,最終能夠走向創新,實現學生在學習之后的獨立學習與發展,這也是當前教學工作的重要走向[5]。
在當前職業院校單簧管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關注到學生的成長,關注到學生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是未來單簧管教育工作發展的重要走向,也是實現教學突破的關鍵所在。在當前職業院校的發展過程中,單簧管教育工作不僅要基于技術展開教育及討論,更要基于其藝術性展開教育,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力,能夠使學生真正傳承單簧管藝術的藝術品性,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更多的關注到音樂能力的發展與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望.試論單簧管教學中提高學生音樂表現力的方法[J].戲劇之家,2015,(06):75-80.
[2]賈音.如何在單簧管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J].黃河之聲,2011,(04):48-49.
[3]趙博.高等藝術院校單簧管樂隊的教學研究[J].戲劇之家,2016,(01):79-80.
[4]席偉瀧.音樂表現手段在單簧管演奏中的重要性[J].交響,2000,(04):60-62.
[5]張巖.試論單簧管教學中所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魅力中國,2010,(12):75-77.
作者單位:
鄭州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