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峰 李榮文 周長友
【摘要】 目的 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行動力髖螺釘(DHS)、股骨近端解剖型鎖定鋼板(LCP)與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PFNA)微創治療的療效。方法 99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隨機分為PFNA組(采用PFNA治療)、DHS組(采用DHS治療)、LCP組(采用LCP治療), 各33例。對比三組患者的療效。結果 PFNA組患者優良率為90.91%、LCP組患者優良率為87.88%, 均明顯高于DHS組的66.6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LCP、PFNA微創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效果較DHS更優。
【關鍵詞】 股骨粗隆間骨折;動力髖螺釘;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股骨近端解剖型鎖定鋼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7.046
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患病率較高, 患病人群以老年患者為主[1], 目前, 手術是治療該類骨折的有效手段[2]。本院對該類骨折患者分別實施DHS、LCP、PFNA微創治療, 以探究DHS、LCP、PFNA的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本院99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隨機分為PFNA組、DHS組與LCP組, 每組33例。PFNA組患者中, 男21例(63.64%), 女12例(36.36%);年齡62~82歲, 平均年齡(71.55±4.73)歲。DHS組患者中, 男20例(60.61%), 女13例(39.39%);年齡61~83歲, 平均年齡(71.62±4.69)歲。LCP組患者中, 男19例(57.58%), 女14例(42.42%);年齡62~84歲, 平均年齡(71.59±4.68)歲。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PFNA組 患者應用PFNA治療, 指導患者采取仰臥位, 對其實施麻醉操作, 待麻醉效果滿意后, 將其患側臀部墊高, 于患者大粗隆頂端10 cm內作一手術切口, 分離肌肉直至觸及到大轉子頂點, 插入導針, 在C型臂機透視下, 對患者實施擴髓處理, 擰入PFNA主釘, 經瞄準器插入套筒, 向股骨頸內插入導針, 擴大外側皮質, 鎖定螺旋刀片, 打入遠端螺釘, 結合患者實際病情合理設定鎖定狀態, 移除瞄準器, 插入手柄, 并擰入尾帽, 在C型臂機透視下, 對手術部位進行清洗, 縫合切口。
1. 2. 2 DHS組 患者應用DHS治療, 指導患者采取仰臥位, 對其實施麻醉操作, 待麻醉效果滿意后, 將其患側臀部墊高, 于患者大粗隆頂部向下作一縱向手術切口, 充分暴露大粗隆及股外側肌, 對骨折部位實施復位操作, 對其實施維持牽引, 插入導針, 在C型臂機透視下確認導針的位置, 并測量其深度(使用測深器), 從而確定股骨頸螺釘的長度, 對患者實施擴孔、攻絲操作, 擰入螺釘, 裝上鋼板, 擰入皮質骨螺釘, 對其實施加壓處理, 待有效復位后, 對手術切口進行沖洗, 縫合切口。
1. 2. 3 LCP組 患者應用LCP治療, 指導患者采取仰臥位, 對其實施麻醉操作, 待麻醉效果滿意后, 將其患側臀部墊高, 于患者大粗隆沿股骨向外作一手術切口, 逐層分離皮下組織, 充分暴露大粗隆、股外側肌及筋膜, 在直視下對患者實施復位操作, 并使用C型臂機透視復位效果, 若復位效果滿意, 可為患者選擇合理的加壓鋼板, 將其置于大粗隆頂部, 擰入螺絲釘, 固定鋼板, 待有效復位后, 對手術切口進行沖洗, 縫合切口。
1. 3 療效判定標準 術后3個月隨訪, 研究對比三組患者的療效, 選擇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量表[3]進行判定, 91~100分、80~90分、70~79分、<70分分別表示優、良、可、差, 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術后3個月隨訪, PFNA組患者優良率為90.91%、LCP組患者優良率為87.88%, 均明顯高于DHS組的66.6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股骨粗隆間骨折若不及時醫治, 易對患者的運動功能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且易增加患者長期臥床的幾率[4], 而由于老年患者的各項身體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下降, 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老年患者發生便秘、尿路感染、褥瘡等并發癥的幾率, 嚴重影響了老年患者的生存質量。
相比于中青年患者, 老年患者對手術的耐受力更低, 所以, 為保證手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較多醫學工作者認為, 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應實施微創手術治療[5-8]。LCP、DHS、PFNA均屬于臨床常見的微創治療術式[9, 10], 但目前臨床對上述3種術式的療效依然存在一定的爭議性。本研究為探究LCP、DHS、PFNA的療效, 對患者分別實施LCP、DHS、PFNA治療, 研究發現, LCP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及抗旋轉力, 且術中不需剝離骨膜, 對患者血運功能影響更小;DHS可有效對骨折部位實施固定, 對斷面愈合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且具有較好的抗旋轉效果, 但該術式對股骨頸血運功能的影響較大, 不適用于合并骨質疏松患者;PFNA的抗旋轉效果較LCP、DHS更優, 且術中不需剝離骨膜。
本次研究數據顯示, 術后3個月隨訪, PFNA組患者優良率為90.91%、LCP組患者優良率為87.88%, 均明顯高于DHS組的66.6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這提示相比于DHS, LCP、PFNA的微創治療效果更優, 更有助于患者恢復膝關節功能, 對改善患者生活水平具有較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得, LCP、PFNA微創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效果較DHS更優。
參考文獻
[1] 李建斌. 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進行3種內固定手術治療的效果對比. 當代醫藥論叢, 2016, 14(20):69-71.
[2] 于宗建. 股骨近端鎖定加壓鋼板、動力髖螺釘、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觀察.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7, 38(4):407-409.
[3] 馮川. 不同內固定方法治療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比較. 中國基層醫藥, 2014, 21(6):822-824.
[4] 陳國政, 黃婷, 梁健, 等. PFNA、DHS與股骨近端解剖鎖定板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對比. 臨床醫學工程, 2017, 24(9):1249-1250.
[5] 馮金海. 三種方法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比較. 中國實用醫刊, 2014, 41(10):73-75.
[6] 郭瑞峰. 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行DHS與PFNA治療的效果觀察.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25):5204.
[7] 趙春林. 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行DHS與PFNA治療的效果觀察. 臨床研究, 2016, 24(4):162-163.
[8] 明官印, 張艷. 微創PFNA與DHS治療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效果觀察. 健康大視野, 2013(10):178-179.
[9] 趙颯. 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行DHS、LCP與PFNA微創治療的療效觀察. 醫學信息, 2015(11):314-315.
[10] 覃小武, 韋東, 李林峰, 等. DHS、LCP與PFNA微創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 微創醫學, 2013, 8(4):447-449.
[收稿日期:2017-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