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娟 韓娟
【摘要】 目的 研究重癥患者護理中規范化質控管理的效果。方法 200例重癥患者,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10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護理, 觀察組患者采用規范化質控管理, 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記錄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5.68±2.58)分,
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84.15±2.36)分,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規范化質控管理對重癥患者臨床護理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明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提高護理記錄合格率與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重癥患者;護理;規范化;質控管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7.092
醫院收治的重癥患者大多病情危險, 病種復雜, 疾病進展很快, 再加上患者臨床需要接受創傷性檢查, 應用抗生素藥物治療, 因患者的免疫力較差, 很容易引發感染等不良事件[1]。本文選擇200例重癥患者分別應用不同的護理管理方式, 以此幫助制定最佳護理管理方案,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100例。對照組中男56例, 女44例;年齡20~79歲, 平均年齡(46.9±11.6)歲;疾病類型:21例心肌梗死, 35例呼吸衰竭, 31例腦血管意外傷, 13例其他。觀察組中男58例, 女42例;年齡21~79歲, 平均年齡(47.2±
11.5)歲;疾病類型:20例心肌梗死, 36例呼吸衰竭, 30例腦血管意外傷, 14例其他。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采用傳統護理。由護士長對護理質量進行管理, 定期抽查和考核護理工作, 對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 提出解決方案。護理人員根據護士長指導為患者進行護理操作, 結合患者實際需求, 為患者提供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工作。
1. 2. 2 觀察組 實施規范化質控管理, 具體管理措施如下。①組建質控小組。重癥病房主管護師、護士長為質控小組組長, 小組成員要考核重癥病房護理人員后, 選擇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考核后選拔為組員, 每個小組成員選擇5~10人。由質控小組組長對小組成員實施護理操作各項考核與監督工作, 對護理人員質控知識掌握情況、各項操作執行情況、臨床護理服務質量等進行檢查。小組成員對重癥患者與普通護理人員都要實施質控管理, 再由小組組長對組員進行規范化質控知識培訓, 以此提高小組成員對規范化質控管理的重視程度, 從而提高臨床規范化護理操作水平。②規范化質控方法。所有護理人員都要掌握重癥患者病情、病史、用藥及并發癥、心理情況等基本情況, 在此基礎上護理人員才能及時為患者調整護理方案。質控小組組員要注意檢查護理人員儀容儀表, 護理操作及護理操作知識掌握情況, 護理制度了解情況等[2]。③護理人員考核方法。質控小組組員查房時要統計調查患者對疾病的知曉情況和護理滿意度等, 定期檢查護理記錄, 分析護理人員醫囑執行程度。質控小組組員不定時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與抽查, 按照考核結果對護理人員進行獎勵或懲罰。小組成員每周定期開展1次例會, 總結臨床規范化質控效果, 分析問題和解決策略, 使護理質控管理工作逐步完善, 從而減少糾紛發生[3, 4]。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護理記錄合格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等。護理滿意度以本院自制調查問卷進行分析, 滿分100分, 以得分高表示護理滿意度高, 發放問卷200份, 實際回收200份, 回收率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x-±s) 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發生7例并發癥, 并發癥發生率為7%;對照組發生31例并發癥, 并發癥發生率為31%;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7135, P=0.0000<0.05)。
2. 2 兩組護理記錄合格情況比較 觀察組護理記錄合格率為100%(100/100), 對照組護理記錄合格率為88%(88/100);觀察組護理記錄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7660, P=0.0003<0.05)。
2. 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5.68± 2.58)分, 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84.15±2.36)分,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2.9752, P=0.0000<0.05)。
3 討論
重癥患者由于病情危重, 多合并其他疾病, 有效護理是重癥患者臨床治療的重要環節。通過對質控小組成員、普通護理人員及患者間實施的質控管理, 可以使重癥患者臨床護理工作得到有效銜接, 從而提高護理水平。對質控管理操作分析如下[5-8]:①臨床護理中發現問題要及時記錄, 后期分析問題, 質控小組成員共同協商患者臨床護理改善方案。改善護理流程, 加強護理質控管理, 避免發生護理漏洞。交接班時也要做好急救物品的清點, 保持后續護理順利完成。
②規范化質控管理需要質控小組成員具備培訓經驗, 還要具備高度責任心, 掌握患者病情, 對病情具有預判能力, 若患者病情惡化可以及時聯系專家診療, 及時搶救患者, 使重癥患者生命安全得到保障。③質控小組成員與患者要加強溝通和交流, 使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化, 從而提高護理質量。質控小組成員要不斷總結護理中的不足, 完善護理服務, 從而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記錄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5.68±2.58)分, 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84.15±2.36)分,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規范化質控管理對重癥患者臨床護理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明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提高護理記錄合格率與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杜云真. 優化搶救流程在急診危重癥監護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4, 5(20):8-10.
[2] 唐景潔, 陳麗麗, 吳碎秋. 實時質控管理在危重癥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5, 23(23):95-99.
[3] 程愛玲, 丁芳. 探討對危重癥患者實施護理質量管理的臨床效果. 中國傷殘醫學, 2013, 21(6):364-365.
[4] 高艷. ICU危重癥患者采用新型規范化護理質量管理模式的效果研究.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 6(16):260-261.
[5] 張晴. 新型規范化護理質量管理模式在ICU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30):91-92.
[6] 高春霞, 呂秀艷, 韓娟. 急診危重癥護理中護理質量指標管理的效果研究. 中國實用醫藥, 2017, 12(15):181-182.
[7] 張敏, 焦雅男. 規范化質控管理在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45):8803.
[8] 范小明, 楊敏. 新型規范化護理質量管理模式在ICU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 醫藥前沿, 2015(20):255-256.
[收稿日期:201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