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宏
近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在國家衛健委舉行的醫改典型經驗發布會上介紹了北京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典型經驗做法。截至2018年11月底,北京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后,己完成門急診量3.5億人次,580萬出院和住院病人治療有序。國務院領導先后8次作出重要批示,給予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工作很大鼓勵和肯定。
2018年4至11月,三級醫院門急診人次較改革前同期減少8.3%,一級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人次增幅達34%,扭轉了十多年來基層診療量下降或徘徊的局面,大醫院人滿為患的戰時狀態得到緩解。目前,三級醫院預約就診已占到近70%,部分醫院達到90%,預約就診時間精準到1小時甚至半小時以內,患者門診和大型檢查的等候時間減少。
扎實推進分級診療建設.理順就醫秩序成效明顯
目前,北京市已建成58個綜合醫聯體,16個區全覆蓋;建立8個專業、28個??漆t聯體,涵蓋醫院近200所;建立34個緊密型醫聯體,不斷完善內部治理機制;建立兒童醫院與天壇、世紀壇醫院,首兒所與朝陽醫院等5家試點單位緊密型兒科醫聯體,重點加強兒童綜合疾病的診治能力;推動天壇醫院一豐臺區緊密型醫療健康聯合體試點,基本形成了醫聯體為基礎的分級診療格局。2018年1至10月,醫聯體內雙向轉診患者共計15.3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8.8%。通過對不同層級醫療機構和不同層級專家醫事服務費的分層定價,促進分級診療和院內層級就診,促進醫療服務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醫保患者到一、二、三級醫療機構就診,醫事服務費自付額度分別為1元、2元和10元,分級診療的激勵作用明顯。
2018年4至11月,三級醫院門急診人次較改革前同期減少8.3%,一級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人次增幅達34%,扭轉了十多年來基層診療量下降或徘徊的局面,大醫院人滿為患的戰時狀態得到緩解。住院醫療服務則更多向三級醫院集中,平均住院日縮短,一、二、三級醫療機構功能的分化符合改革導向和目的。
穩步實施藥品陽光采購.醫藥費用增幅下降
北京藥品陽光采購引入藥品市場價格發現機制,構建公開透明的采購環境,對于大部分競爭性藥品參考全國各省最低中標價,由醫療機構與供應商議價采購,國家談判藥品直接掛網采購,低價、短缺藥品單獨制定政策采購,鼓勵企業供貨,聯調聯動、動態調整,滿足醫療救治需求。藥品陽光采購在整體上降低了價格,不僅減輕了患者藥費負擔,也有利于規范藥品生產流通秩序。在此基礎上,北京市還推進建立質量信譽檔案等誠信體系建設,預防和遏制購銷領域商業賄賂行為。
改革以來全市醫藥費用僅增長6%,為2000年以來費用增幅的最低期。藥品陽光采購金額累計1066億元,節省藥品費用超101億元,僅藥品陽光采購一項措施就使得藥價整體下降8.6%。推進京津冀六大類醫用耗材聯合采購,2018年6月30日起在三地800多所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范圍內執行,涉及近180家企業申報的3.2萬余條產品,每年節約耗材費用超過6億元,采購價格整體平均降幅達到15%以上。2018年10月底前將國家組織談判的17種抗癌藥品在藥品陽光采購平臺上實行掛網集中采購,并全部納入醫保報銷范圍,進一步減輕患者用藥負擔。
優化醫療機構補償機制,價格規范有效發揮作用
北京市重視保護和調動各方參與改革的積極性,將改革的方向和原則與各方的利益訴求有機結合,從而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保障了各級醫療機構正常運行和醫改工作的平穩推進。改革中設立的醫事服務費可置換原來的掛號費、診療費、藥品加成收入,醫療機構收入在總量基本穩定的情況下,結構得以優化,與改革前相比,醫療機構可支配收入總體上趨勢良好。新的補償機制有效支持了醫療機構平穩運行,公立醫療機構對藥品收入依賴了60多年的舊補償機制在首都已不復存在。按照《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范(2012年版)》調整了435項醫療服務項目和價格,其中有96個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更好地補償了服務成本,體現了中醫勞動價值。針灸、推拿服務項目收入較改革前明顯增長,中醫藥特色發揮有了更好的支撐基礎,發展后勁更足。兒科、婦產、護理、精神心理、傳染等部分短板專業得到發展支撐。
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困難群眾得到有效救助
北京市強化社會保障機制,將基本醫療調價項目納入報銷范圍,完善困難人員醫療救助政策,將社會救助對象的報銷比例提高10%,封頂線提高50%,醫?;颊吆屠щy群眾得到有效保障。明確嚴重精神障礙、艾滋病、結核病患者免費治療時不收取醫事服務費,并針對長期住院的精神病人等調整報銷政策,實施按床日付費,并規定了支付上限。民政部門加大力度實施精準救助,發揮了兜底線的良好作用,促進醫改平穩進行。
激發非公機構參與熱情,推進各類機構共同發展
非公醫療機構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北京市鼓勵非公醫療機構參加醫改,激發了非公醫療機構的參與熱情。政府購買服務和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的600余所非公醫療機構采取協議方式,自愿申請參與本次改革,推進了公立和非公立醫療機構的共同發展,也讓更多患者感受到了醫改帶來的良好變化。
持續改善醫療服務,公眾和患者給予較高評價
改進預約就診服務,三級醫院預約就診己占到近70%,部分醫院達到90%,預約就診時間精準到1小時甚至半小時以內,患者門診和大型檢查的等候時間減少。全市290所(占86.8%)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了“先診療、后結算”服務方式,對60歲以上老年人減免醫事服務費近5000萬人次。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可在社區獲得105種常用藥品,開出2個月藥品長處方9萬余張,減少了患者往返醫療機構的次數,節約了時間。全市高血壓、糖尿病等四類慢性病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深入開展,推進智慧家醫協同發展,服務內容走向實化。
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在二三級醫院中對患者開展的獨立調查顯示,91.7%的患者支持醫藥分開綜合改革,82.2%的患者認為改革政策有利于分級診療,83.8%的患者對醫療收費持肯定態度,90%以上的患者滿意就醫狀況。北京市統計局對全市10個區4200戶低收入農戶進行入戶調查顯示,96.4%的低保戶對調整救助標準表示滿意;對10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調查顯示,患者對改革的支持率、滿意度均達到90%以上,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服務總體滿意度達到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