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



【摘要】近年來,中藥在養生、保健、食品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如何鑒別中藥材的真偽優劣,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中藥材的鑒定也是基層醫院經常遇到的問題,藥劑人員必須提升鑒定水平、學習鑒定技巧,更好地為廣大群眾提供服務。基于此,本文對基層醫院常見中藥鑒定技術進行匯總,并對鑒定經驗與心得進行歸納,希望能為廣大同行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中藥材;鑒定;基層醫院
中藥材鑒定是我們在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經常有患者拿著自己采摘、購買的貴重藥材,或是親朋好友贈送的藥材前來咨詢其真偽優劣。也有的是在調劑中藥時發現藥品標簽不全、品種有質疑,進而需要進行鑒定。雖然近年來中藥鑒定技術有了飛速發展,但是基層醫院的藥房普遍還沒有太先進的設備,借助經驗、傳統鑒定法、簡單器具進行中藥材鑒定仍然是最主要的方式。
1 基層醫院常見中藥鑒定技術
1.1 來源鑒定
來源鑒定適用于看上去辨識度比較高、品相完整的中藥材的鑒定,具體可通過以下方式: (1)運用動植物學分類知識確定藥材的學名,運用礦物學知識判斷藥物的來源。由于中藥材主要是植物,因此可以尤其注意中藥材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必要時可使用放大鏡、顯微鏡進行觀察。(2)對于比較殘缺、容易被混淆的中藥材,可以先簡單判斷其科屬,然后與中藥材著作、文獻上的描述相對比,如《醫用植物學》、《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等,有條件的話也可以直接比對中藥材標本[1]。以下是通過來源來鑒別相似中藥材的案例.
洋金花和凌霄花的外觀非常相似,且二者都屬于茄科植物,鑒定難度大。應注意;凌霄花是二強的雄蕊,兩長兩短,花絲是彎曲的,而洋金花是離心雄蕊,雄蕊的長度是相等的,花絲也是直的。因此在鑒別這兩味中藥材時,要注意觀察雄蕊的數量、形態。
又比如白花蛇舌草和水線草的外觀非常相似,都是很纖細、柔弱的草本植物。它們的區別在于,白花蛇舌草是單生/成對的花生于葉腋,水線草是2~5根花集成腋的傘房花絮[2]。
1.2 性狀鑒定
在設備有限的條件下,可以通過性狀鑒定去判斷中藥材的真偽優劣,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眼看、手摸、鼻聞、口嘗。性狀鑒定與來源鑒定也有相似之處,即都需要與文獻、標本相比對。各種藥材往往都有其特別之處,辨其色、嘗其味、觀其形、觸其質,久而久之就會積累豐富的經驗。
(1)看。即用肉眼對中藥材的大小、形狀、顏色、表面等進行觀察,具體方法如下:
一是看大小。有的種子類中藥材外形很小,如菟絲子等,要在放大鏡下仔細觀察。
二是看形狀。很多中藥材的切制方法是固定的,因此形狀會很統一。如鹿角、水牛角、降香、茯苓切丁一般是0.5mm的薄片,而山藥、丹參、澤瀉一般是2~4mm的厚片。雞血藤、木香、黃芪則是斜切片[3]。荷葉、陳皮、黃白等通常是皮葉切絲。麻黃、薄荷通常是全草切段、松貝外層大瓣抱住小瓣,未抱住部分呈新月狀,見圖l。又比如,胖大海呈紡錘形,決明子呈馬蹄形,沙苑子呈腎形。
三是看顏色。中藥材的顏色往往與其命名有很大關系,例如玄參為黑色,丹參為紅色,黃連為黃色。厚樸有油性,內表面為紫褐色,又名紫油厚樸。雞血藤在割斷時的滲出液“赤如雞血”,故而得名[4]。其次,很多中藥飲片在經過炮制后顏色發生了較大變化,熟記中藥飲片的顏色非常重要,炒制品往往為黃色或比原顏色較深。炒焦品表面為黃色、黃褐色,但里面的顏色更深。炒碳品表面叫黑色,里面呈黃色、黃褐色。例如,生山楂是紅棕色,炒山楂是深棕色,焦山楂外表褐色、內部黃色,山楂碳外表黑色、內部褐色。
四是看表面特征。一般是看中藥材表面是否光滑,有無突起、起皺、絨毛、皮孔、鱗葉等。對于干燥起皺的中藥材,可以先用水泡開再仔細觀察。例如,金毛狗脊的表面有細密的金黃色絨毛;白頭翁根部、頭部有白毛白芷有唇形皮孔羌活有環節天麻表面有“鸚鵡嘴”和“肚臍眼”[5]。
五是看質地。通常是看藥材是疏松還是致密,是黏性還是粉性等,如黃芪軟且綿韌,南沙參軟且松泡。其次,即使是同一種藥材,經過不同的炮制方法后其質地也會出現很大變化,例如生地黃比較硬,但熟地黃比較軟,黑附子比較硬,但鹽附子比較軟。
六是看斷面。中藥飲片的整體形狀已經很難分辨,因此可以通過看斷面紋理來進行鑒別。如雙子葉植物的根莖葉有放射狀纖維管束,飲片斷面有放射狀紋理。甘草、黃芪有“菊花心”,雞血藤、防己有“車輪紋”。見圖2和圖3。
(2)聞。部分中藥材含有揮發性物質,會有特殊的氣味,用鼻子聞是重要的鑒別方法。如佩蘭有芳香的氣味,薄荷有清涼、清新的氣味。也有一些藥材氣味較淡,不好鑒別,可以先用熱水浸泡一下再聞,如血腥草在經過熱水浸泡之后會有很強的腥味。
(3)摸。目前,中藥飲片小包裝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通過眼看、鼻聞等方式來鑒別的難度越來越大,此時手摸也是進行中藥材鑒別的有效手段。如小包裝的太子參和麥冬很難區別,但用手摸上去觸感會有較大不同,太子參比較硬、脆,易折斷,麥冬則具有良好的柔韌性,不易折斷。
(4)嘗。部分中藥材切片、飲片看上去、摸起來并無明顯特征,此時可以嘗其味道,如豆根味道苦、甘草味道甜。也有一些中藥材有毒性、刺激性,此時可以取小量來口嘗,并在嘗后立刻吐出并漱口。也有的中藥材味道相近,缺少經驗的人員鑒定起來有難度,如山慈菇與白芨都有苦味,但白芨苦味更加明顯,也更有黏性;肉桂、花椒越辣越好,黨參、枸杞越甜越好;山楂、烏梅越酸越好。
1.3 顯微、化學實驗
一是顯微觀察。例如對靈芝孢子粉真偽優劣的鑒定,可以制作簡單地水裝片、水合氯醛裝片,觀察孢子所占比例。又如廣藿香的絨毛存在于葉肉組織間隙中,單細胞柄短。又如紅芪和黃芪,前者在顯微鏡下有晶鞘纖維、無石細胞,后者無晶鞘纖維、有石細胞。
二是水試和火試。部分中藥材在遇水后會出現明顯變化,利用這一點可以輕松鑒定其真偽,如旋轉反應、乳化反應、熒光反應、泡沫現象等。如天然竹黃在遇水后會變成天藍色或淺綠色,并且還產生氣泡,也有很強的吸舌力,但人工竹黃放入水中后就不會改變色澤。又如麝香粉末在入水后不會立刻溶化,但水會變的略微發黃,有芳香氣味,胖大海在入水之后會膨大到原來的3~4倍。
用小火燒灼部分中藥材,通過觀察煙霧大小、聲響、色澤等的變化來判斷其真偽優劣。例如用火燒降香會有黑煙、出油,且殘留白色灰燼。又如火燒麝香會有少許爆鳴聲,有油點滲出,但無臭味,灰燼為白色,偽品燃燒通常有臭味,灰燼為黑色、紫色[6]。
2 基層醫院中藥材鑒定的心得
一是要建立真偽對照表本,在鑒定中藥材是可以隨時對照,并向對方提供有說服力的證據。二是多種鑒別手法并用,主要是以性狀鑒別為主,顯微鑒別、理化鑒別為輔,多種方法并用,進而有效提升鑒別的準確性。三是善于學習和總結經驗,及時與同行們交流,不斷充實自己,提升鑒別能力,有條件的醫院也可以與科研單位、高校合作,提升藥劑人員的鑒定水平。
3 結語
總而言之,中藥材的鑒定是基層醫院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涉及到多個領域的知識,點多面雜,對鑒定者的知識積累、經驗程度有很高要求。我們應不斷學習和總結鑒定方法,提升鑒定能力,更好的為公眾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李華麗,王小龍,葉曉亞,中藥藥材真偽鑒定中半顯微狀鑒定應用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8, 27 (10):128-130.
[2]陳永剛,傳統經驗鑒定法在中藥材鑒定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 (13):141-142.
[3]劉延欣,半顯微狀鑒定法應用于中藥藥材真偽鑒定的應用價值評價[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7,4 (75):14781-14781.
[4]謝世虎,探究傳統中藥鑒定方法的繼承及創新[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7,4(40):7906-7906.
[5]白云娥,劉恩荔,葛睿等,基于中藥鑒別思路的藥用植物學與中藥鑒定學教學融合[J].藥學教育,2017,33 (05):43-45.
[6]孫平,中藥鑒定中現代分析技術的有效運用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6,3 (46):9254-9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