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永麗 孫敏



【摘要】目的:對人性化護理服務在門診護理中應用的效果進行觀察。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間136例門診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8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服務,觀察組應用人性化護理服務,對兩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結果: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方面,護理后兩組患者各指標評分均較護理前有明顯降低(P<0.05),且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就診、抽血、注射、換藥等門診就醫流程等候時間方面,觀察組各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為95.59%,對照組為76.47%,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人性化護理服務在門診護理中應用,對患者負性情緒改善有明顯作用,節約了患者就醫時間,護理滿意度較高,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門診護理;效果
作為醫療服務提供的重要場所,醫院門診護理服務質量對醫院醫療水平、品牌形象均有直接的影響。但由于門診疾病類型比較復雜、人員流動性大、患者差異性大等因素存在,所以護理工作開展的難度也相應較大。尤其近年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對護理服務質量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門診護理工作在護理服務模式方面應進行優化,注重護理質量的提升[1]。作為新型護理模式的一種,人性化護理將患者作為中心,注重患者的主管感受,尊重患者的隱私、情感及人格,為患者提供了一種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本次研究對本院136例門診患者進行研究,對人性化護理服務應用的效果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間136例門診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8例。對照組中,男性39例,女性29例,年齡最小16歲,最大72歲,平均(39.4±6.7)歲,病程最短ld,最長6d,平均(2.4±0.6)d;疾病類型:16例心血管疾病、15例呼吸系統疾病、13例消化系統疾病、12例泌尿系統疾病、9例神經系統疾病、其它3例。觀察組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齡最小15歲,最大71歲,平均(39.1±6.6)歲,病程最短ld,最長Sd,平均(2.2±0.4)d;疾病類型:17例心血管疾病、14例呼吸系統疾病、13例消化系統疾病、13例泌尿系統疾病、8例神經系統疾病、其它3例。本次研究符合倫理學要求,所有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參與;排除阿爾茲海默癥者、視聽障礙者、肝性腦病者、精神疾病者及不配合治療者。一般資料對比,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就診期間給予常規門診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人性化護理應用,具體措施如下:①轉變護理服務觀念。對門診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使其對人性化護理服務的思想及內涵進行深入了解,從自身做起,對護理服務理念進行轉變。在護理服務中,醫患者為中心,滿足患者需求,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保證患者能夠以舒心、放心的心態就診,改善護患關系,樹立良好的醫護形象[2]。②環境護理。保證門診就診環境優越,合理控制溫度及濕度,室內光線保持充足,環境衛生整潔,在適當位置擺放有綠化植物,對室內環境進行美化。③優化就診流程。門診護理人員配置合理、科學,排班彈性有序,對就診流程進行優化,對就診患者安排專職人員進行接待,引導患者就診,使就診等候時間縮短。對病情危重、體弱及老年患者,全程給予陪同就診,且提供優先就診服務[3]。患者在等候就診期間,護理人員將保健手冊發放給患者,對健康知識進行宣傳普及,使患者的保健意識得到加強。④強化培訓。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服務技能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培訓,使其在綜合素質、護理技術方面不斷提高,確保在為患者開展人性化護理服務期間,能夠保證護理工作高效、高質量的完成,以提升患者的滿意度。⑤心理護理。患者因病入院就診,受疾病及患者對疾病認知不足等因素影響,可能在心理上出現焦慮、不安等負性情緒,且因就診等候時間過長等原因,進一步可能增加患者緊張心理[4]。所以,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的觀察,尤其對已經出現負性情緒的患者,應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便于就診的順利進行。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不良心理情緒分別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分對比,各量表評分均為分值越高表示負性情緒越嚴重;對兩組患者就診、抽血、注射及換藥等候時間進行統計對比;采用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分,統計兩組護理滿意度并對比,問卷滿分100分,非常滿意(90分及以上)、滿意(70~89分)、不滿意(69分以下),護理滿意度一(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xl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X2檢驗,用%表示。
2 結果
2.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負性情緒改善情況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分均較護理前有明顯降低(P<0.05),且護理后觀察組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就醫等候時間對比
在就診、抽血、注射、換藥等就醫流程等候時間方面,觀察組各項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為95.59%,對照組為76.47%,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當前,隨著醫學護理服務技術的發展,各種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人性化護理服務應用中,以患者為中心,將個性化、整體化、創新化的護理服務提供給患者,為患者營造良好的就醫環境,對患者的隱私、尊嚴給予充分尊重。在門診護理中應用,對就診流程進行優化,使患者就診、治療時間大幅縮減[5]。人性化護理服務開展中,要求護理人員主動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對自身護理技術、職業素養不斷進行提升,加強責任意識,能夠熟練操作各項護理操作技術,護理中注重改善與患者之間的關系,彼此之間取得信任,提高患者滿意度,改善護理服務質量。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通過人性化護理服務的應用,觀察組護理后患者負性情緒較護理前及對照組均有明顯改善(P<0.05);在就醫時間方面,觀察組也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達到95.5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47%,差異顯著(P<0.05),提示人性化護理服務在門診護理中應用,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護理滿意度及護理服務質量。
綜上所述,在門診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服務,護理效果較好,患者滿意度較高,護理質量得到有效改善,在臨床中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麗宏,金婭芳,郭彩霞,等,人性化護理服務模式在門診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23):143—144.
[2]張靜,王建,開展人性化服務,提高患者對門診護理的滿意度[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 (29): 111+119.
[3]張燕,基于人性化管理的門診護理管理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 (54):218.
[4]余巧靈,人性化管理在門診護士管理中的應用對護士工作積極性的影響[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 (12):99-100.
[5]朱炕康,優化門診護理分診流程對分診準確率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 (12):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