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麗


【摘要】目的:分析加入無創呼吸機進行輔助呼吸的護理方式對重癥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搶救工作的影響。方法:隨機選取滿足納入標準并剔除滿足排除標準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與護理方式,觀察組在此之上給予無創呼吸機進行輔助呼吸,觀察兩組患者的呼吸頻率、心率以及血氣指標等在研究前后的變化,分析臨床療效。結果:只有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呼吸頻率、觀察組的PaC02在研究后有顯著的改善。觀察組與對照組在研究后的呼吸頻率、心率及血氣指標等差異顯著。此外,觀察組的臨床療效與對照組相比,更加有效。結論:無創呼吸機的輔助呼吸護理,能夠較為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呼吸頻率、心率及血氣指標等,且治療患者時更加有效。
【關鍵詞】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搶救;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
重癥肺炎病情發展迅速,病死率高達30%~50%,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影響生活質量[1]。臨床搶救工作中常會使用機械通氣的方式而維持患者的呼吸,其中,無創呼吸機屬于一種操作簡單、誘發的并發癥較少的一種方式,輔助呼吸效果非常好[2-3l。本研究探討加入無創呼吸機的輔助呼吸護理對重癥肺炎致呼吸衰竭搶救工作的重要性與影響,分析其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就診治療的重癥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中,隨機選取滿足納入標準并剔除滿足排除標準的患者64例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平均年齡(58.2±9.0)歲,其中男38例,女26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2例,在觀察組中平均年齡(58.2±9.4)歲,男20例,女12例,對照組平均年齡(58.1±8.8)歲,男18例,女14例。經統計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雙肺聽診有噦音;發熱;有呼吸道癥狀;收縮壓<90 mmHg,或舒張壓< 60mmHg;胸部X線結果顯示雙肺有侵潤影;白細胞與中性粒細胞計數增加;動脈血氣pH<7.35,動脈PaC02>80mmHg, Pa02<50 mmHg。
(2)排除標準:同時患有其他嚴重疾病,如肝腎功能異常等;呼吸抑制或停止;氣道中存在大量分泌物、痰液粘稠者。
1.3 研究方法
(1)對照組:提供常規的抗感染治療,緩解患者呼吸不良的狀況,進行對患者的支氣管擴張的操作后,緩解其氣管痙攣,糾正電解質的紊亂,注射糖皮質激素,常規的止咳平喘化痰。此外,給予少量的鼻塞式吸氧,并且給予相應的營養支撐。
(2)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使用前,確保無創呼吸機能夠正常運行,且呼吸回路清潔,此外,需要確保患者呼吸道順暢。使用時,需要確保面罩與患者口鼻有效吻合。根據患者自身機體狀況調整吸氣(1.12kPa~1.77kPa) 與呼氣壓力(0.288kPa~0.690kPa),氧濃度為39%~52%,呼吸頻率為10~15次/min,根據患者病情在4~24 h/d范圍內輔助治療。
1.4 觀察指標
在維持治療兩周后,檢測并分析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呼吸頻率、心率與血氣指標等,分析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其分類包括①顯效,體溫恢復正常,肺噦音完全消失,肺部陰影完全消失;②有效,體溫恢復正常,肺噦音基本消失,肺部陰影基本消失;⑧無效,體溫未恢復正常,肺噦音未消失且肺部陰影未消失。以顯效與有效兩者占比為總有效率(%)。
1.5 統計方法
使用SPSS18.0統計分析,滿足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檢驗水準為0.05。
2 結果
2.1 呼吸頻率、心率與血氣指標
對于患者在治療前后的呼吸頻率、心率以及血氣的監測結果如表l所示。分別分析觀察組與對照組在研究前后的指數,發現只有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呼吸頻率、觀察組的PaCO,在研究后有顯著的改善,而對于其他指標,與研究前相比,均沒有顯著的改善。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研究后的指標,發現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提示觀察組的護理方式比對照組有效。
2.2 臨床療效
對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檢測、記錄、統計分析如表2所示。觀察組有效率高達90.6%,而對照組只有65.6%,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提示以無創呼吸機進行輔助呼吸護理時,有助于患者的康復。
3 討論與結論
無創呼吸機操作簡單,容易掌握,安全性高,極少引發并發癥[4]。有研究報道,其臨床有效率高達94.74%,而引發的并發癥如肺部感染等相關疾只有3.74%的概率[5]。此外,有報道對比分析了有創輔助呼吸操作與無創呼吸機,有創呼吸操作的有效率只有6.26%,誘發并發癥的概率高達13.26%[6]。然而,如果患者不進行較好的配好,則無創呼吸機容易出現漏氣與胃脹氣等.且呼吸道中的積痰等難以清理,以上為無創呼吸機存在的缺陷,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格外注意[7]。從上所述可知,在無創呼吸機的使用過程中,護理工作及護理人員的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且由于該疾病多發于老年人群眾,該群體抵抗力弱,病情易復發,配合治療度低,因此更需要護理人員地耐心指導[8]。
在本研究中,相比于傳統護理與治療方式,加入無創呼吸機進行輔助呼吸護理能夠有效的提高臨床治療的有效率(90.6%vs 65.6%)。此外,在本研究中,只有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呼吸頻率、觀察組的PaCO,在研究后有顯著的改善,而對于其他指標,與研究前相比,均沒有顯著的改善,分析原因是患者病情較為嚴重,治療時間較短(兩周),還沒有達到治療效果的完全揮發。但是,患者的以上指標均在逐漸改善,如觀察組在研究前后的心率分別為(108.8±1.4)與(83.5±1.0)次/min,且進行無創呼吸機的輔助呼吸后,改善效果較優,如在治療后觀察組的呼吸頻率與心率分別為(19.3±2.6)與(83.5±1.0)次/mm,而對照組為(28.6±3.7)與(97.3±2.9)次/min,觀察組的呼吸頻率已經恢復至正常范圍,而對照組卻仍處于疾病狀態.兩組心率雖然均處于正常范圍,但是相比于觀察組,對照組接近于臨界值,存在一定的風險。
總結來說,對于重癥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搶救工作而言,在護理工作中加入無創呼吸機進行輔助呼吸,能夠有效的提高療效,改善患者的相應指標,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鄢楠,不同治療方法應用于重癥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8,31 (11):1610-1611.
[2]鄒歡,機械通氣治療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護理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 (57):281+28 3.
[3]張曉麗,人性化護理對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無創呼吸機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 (06):144-145.
[4]朱齊琦,李軍,王琴,重癥肺炎伴發呼吸衰竭采用無創呼吸機治療的臨床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 (20):3870-3871.
[5]謝環英,陳海英,張建忠,張印軍,孫宏娟,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無創呼吸機的通氣狀況及其改善效果[J].武警醫學,201 5,26 (12):1245-1247+1252.
[6]王鑫,邱建東,有創與無創正壓通氣治療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2 (08):83.
[7]晉照明,無創呼吸機在重癥肺炎伴發呼吸衰竭治療上的效果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 (14):1885-1886.
[8]鄒淑瞍,機械通氣治療老年重癥肺炎并急性呼吸衰竭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 (13):3044-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