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延良,郭鴻鵬,趙 楊,魯競夫
(1.吉林大學 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長春 130025;2.吉林大學 東北亞研究院,長春 130012;3.華南理工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廣州 510641)
人類社會步入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通過重塑流通產業,對經濟生態系統產生深刻影響,域內電商繁榮程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該地區的經濟活力,但是其發展已經不再是某一地區自身的事情,越來越受到域外因素的影響。電商與傳統商業模式最大的差別在于讓交易雙方在空間上分離,商家的經營范圍不再局限于本地市場,而是延伸到互聯網覆蓋的所有地區,這一變革在降低流通成本的同時,也加劇了區域間的競爭。面對這一變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如何促進域內電商良性健康發展已經成為各級政府、企業與學者共同關注的課題。
中心城市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通過與區域內其他城市的互動作用,實現各要素與資源的優化配置,帶動區域共同發展。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信息與知識逐漸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動力,大中城市作為信息交流與知識創新的中心,在區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更加凸顯。聚焦電子商務這一具體領域,中心城市在區域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需要我們深入思考,其對周邊城市是否存在溢出影響?若存在,是通過何種形式實現?而這一領域的研究現在尚屬空白。基于這一狀況,本文借鑒空間溢出效應的相關理論與方法,結合電商平臺經營數據,探究中心城市對區域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以期尋找電商的良性發展路徑。
現有文獻中,研究空間溢出效應的模型主要包含兩類,分別為空間滯后模型(SLM)與空間杜賓模型(SDM)。SLM模型在模型中設置被解釋變量的空間自相關項,適用于研究當一個機構或地區的經濟行為受其鄰近機構或地區經濟行為溢出影響的情形。具體模型形式如下:

式中yit表示單元i在t時期的內生變量(i=1,2,…,N;t=1,2,…,T);xit表示單元表示1×k的外生變量,β為xit相應的相關系數向量;表示與單元i具有一定空間位置關系的被解釋變量單元yjt對yit的作用,其中wij表示空間權重矩陣;ρ是衡量在兩個被解釋變量相互影響的程度;εit為隨機誤差項;μit和λit表示在空間上和時間上的特定效應。在實際經濟生活中,除了同一指標的直接溢出,還存在要素的間接溢出狀況,使用空間杜賓模型(SDM)刻畫,該模型在包括被解釋變量空間滯后項的同時,還包括解釋變量的空間滯后項,進而能夠同時測度直接效應與間接效應,其形式如下:

式中:γ與β相似,均為k×1維向量。研究中通常將非溢出模型、空間滯后模型、空間杜賓模型的回歸結果同時列出,進行對比分析。
本文研究主題是區域中心城市對其他城市的溢出影響,與現有空間溢出效應研究的相似程度較高,但也存在一定差異,在使用空間滯后模型與空間杜賓模型時,需要在不違背原模型內在邏輯的前提下,對模型變量進行重新設定。空間距離因子由wij空間權重矩陣變為城市i與中心城市之間的距離因子wi;溢出要素由i以外所有單元因變量與自變量,轉變為區域中心城市的因變量與自變量yct與xct(c=1,2,…,M;M表示區域數量)。得到適用于中心城市溢出效應研究的空間滯后模型SLM__Center與空間杜賓模型SDM__Center。
SLM__Center表達式為:

SDM__Center表達式為:

i表示非中心城市,j表示區域中心城市。
(1)人口受教育狀況
電子商務是現代信息技術在商業領域的延伸,其運轉過程對參與者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與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某一區域居民這些能力的具備狀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口素質,即受教育狀況。更高受教育程度,通常意味著消費者網購習慣更易養成、經營者網絡銷售意識更強。
(2)制造業基礎
電子商務主要對商品的流通過程進行改造,但是流通的物質基礎仍然是商品生產,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區域競爭水平的重要標志,即便是網售農產品通常也不是未加工的初級農產品,更多是經過深加工的產成品或半成品,因此制造業的發展水平勢必會對電商產品給產生重要影響。另外,制造業的產業鏈會在區域內不同單元之間產生分工合作,中心城市是否通過這一分工模式對域內其他城市電商發展產生影響,需要進一步探究。
(3)人均收入水平
人均收入水平會在市場空間與商品生產兩個方面對區域電商發展產生影響。市場空間方面,地區收入水平越高意味著居民消費能力越強,電商經營者面對更大的本地市場,反之則越小。商品生產方面,更高的人均收入意味著制造業人工成本的提升,從而導致產品在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下降,但與此同時高收入能夠吸納更多、更高階的人才,為本地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必要的人才保證。人均收入水平對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比較復雜,需要通過計量分析進行深入探討。
(4)社會信息化程度
信息技術是電子商務存在與發展的物質基礎,某一地區信息化水平越高意味著,有更多的人口參與到電子商務,參與的途徑分別為買方與賣方,由于所面對的不僅是域內市場,因此買方狀況并不是該地電商發展需求約束,這里本文主要對與賣方相關的信息化進行探討。
空間計量模型變量的選取,如表1所示。

表1 空間計量模型變量的選取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報告顯示,2014年阿里巴巴電商平臺在線商品數達到8億,店鋪分布在全國各地,平均每分鐘出售4.8萬件商品,其中淘寶網占據中國C2C電子商務市場總交易額的95.5%,天貓商城和聚劃算占到B2C市場的60%,因此本文以阿里巴巴電商平臺(淘寶、天貓、聚劃算)賣家位置信息為基礎,展開研究工作。阿里巴巴在港澳臺的發展狀況與內地相比較大差距,這里作數據缺失處理;新疆、西藏、福建和海南三省(區)地形地貌獨特,導致城市分布格局與其他省份迥異,若作為研究對象將不利于估計結果的客觀性與準確性;港、澳、臺作數據缺失處理;上海市、重慶市、天津市、大連、青島、深圳由于區位特殊不作為研究對象,因此上述7省(區)、6市不被作為樣本數據來源。剩余地區占到中國大陸人口總額的94.7%,經濟總量的91.2%,具有足夠強的代表性,22個省會城市與北京市作為區域中心城市,242個地級市為非中心城市。其中涉及六類數據及其來源如下:2015年10月中國大陸265個城市在線商品數,該數據由淘寶網高級搜索功能獲得;企業總量、人口素質、人均工資水平以及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來自《2014年城市統計年鑒》,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購物已經更多的轉向移動終端,但商品售賣通常需要處理復雜的問題,仍需要PC端操作,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反映賣方狀況更為準確;人口教育文化程度數據,來源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公報》;城市間距離數據來自高德地圖查詢獲得,通過計算非中心城市與中心城市之間的距離的倒數作為空間權重。
為了測度核心城市對區域電子商務發展的溢出效應,需要構建合適的空間模型。本文基于我國265個城市的數據,構建不含空間效應的基礎計量模型(5),為了減少殘差對估計結果的影響所有變量取對數:

空間計量模型中的SLM__Center和SDM__Center能夠體現直接出溢出與間接溢出效,增加25個中心城市數據后,得到中心城市空間滯后模型SLM__Center:

中心城市空間杜賓模型SDM__Center:

OLS、SLM__Center與SDM__Center三個模型的估計中的重疊部分檢驗結果相類似,表明模型設定穩定性較強,R-squared分別為0.602、0.628、0.649,均在可接受范圍內,且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說明添加中心城市空間因素來分析區域電商發展具有合理性。

表2 空間計量模型估計結果
估計結果顯示(見表2):城市電商發展不僅受本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還受所在區域中心城市電商發展狀況的影響。空間自相關系數ρ在兩種模型下均為正,且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被解釋變量具有明顯的直接溢出,即中心城市電商發展能夠帶動域內其他城市該行業的發展;CLG的相關系數為正,且通過顯著性檢驗,w×T_CLG的影響系數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電商發展需要較高的人口素質,但中心城市無法給非中心城市在這一領域產生溢出作用;FTY的相關系數為正,且通過顯著性檢驗,w×T_FTY的影響系數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工業基礎扎實的地區電商發展態勢更好,但中心城市在這一領域沒有產生溢出作用;INT的相關系數為正,且通過顯著性檢驗,w×T_INT的影響系數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社會信息化程度高的地區電商發展更好,但中心城市在這一領域沒有產生溢出作用;WAG的相關系數未通過顯著性檢驗,w×T_WAG的影響系數小于零,且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工資收入水平對電商發展的影響不顯著,但中心城市在這一領域存在顯著地負向溢出。
本文對空間滯后模型與空間杜賓模型進行改造,使其能夠對中心城市溢出效應進行研究,然后基于阿里巴巴電商平臺數據,探究了中心城市在區域電商發展中扮演的角色。得出以下三點結論及啟示:
(1)區域內電商發展存在直接溢出效應。中心城市作為地區經濟發展的核心,其對域內其他城市電子商務的發展存在帶動作用。電子商務作為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需要先行者發揮帶頭作用,中心城市商業氛圍相對濃厚,居民更愿意對新事物進行嘗試,其成功經驗能為域內其他城市提供學習的樣板,示范效應顯著。政府應當為民間經驗交流提供條件,促進非中心城市的發展。
(2)制造業基礎、人口素質、社會信息化程度,是城市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基礎,但是區域內不存在溢出效應。制造業是地區電子商務經營主體貨品的供給基礎,但是產業分工當中,中心城市與非中心城市的分工主要是產成品和半成品,網絡銷售以產成品為主,產業鏈分工無法促進非中心城市電商的發展,其需要找到適合自身條件的終端產業;人才流動存在明顯的馬太效應,中心城市人才充裕并不會外溢至周邊地區,當地政府應當加大人才引進力度;信息化程度屬于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工作,城市間相關程度不高,政府應著力降低寬帶資費標準。
(3)人均收入不影響本地電子商務發展,中心城市存在一定的負向溢出。首先電商經營幾乎不受地域限制,更高的居民收入水平,不能為域內在線商家提供消費市場;其次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對人才吸引力越強,受到家庭因素的影響,部分人才在選擇工作地點時,會優先考慮離家近的城市,中心城市的發展機會更多,若收入水平較高,對域內人才存在較大的虹吸效應,通過對人力資本的抽奪,阻礙其他城市電子商務的發展。
[1]徐偉.區域電子商務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1).
[2]楊巖.區域電子商務物流模式研究[J].電子商務,2013,(11).
[3]冀偉.不平衡視角下:對政府主導的區域電子商務模式的探討及政策建議[J].商場現代化,2010,(8).
[4]華國振.義烏區域電子商務虛擬連鎖配送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5,(3).
[5]胡林娜.區域視角下電子商務新模式研究[J].商業時代,2012,(20).
[6]杜明軍.區域一體化進程中的“虹吸效應”分析[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2013,(9).
[7]郭國仕.城鎮化過程中的農村空心化問題研究[J].龍巖學院學報,2013,(3).
[8]楊仁發.產業集聚與地區工資差距——基于我國269個城市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13,(8).
[9]劉和東.國內市場規模與創新要素集聚的虹吸效應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3,(7).
[10]王建康,谷國鋒,姚麗.城市化進程、空間溢出效應與城鄉收入差距——基于2002—2012年省級面板數據[J].財經研究,2015,(5).
[11]齊昕.城市化經濟發展空間溢出效應的實證研究——基于“城”、“市”和“城市化”的視角[J].財經研究,2013,(6).
[12]魏守華.本地經濟結構、外部空間溢出與制造業增長:以長三角為例[J].產業經濟研究,2015,(1).
[13]張光南,洪國志,陳廣漢.基礎設施、空間溢出與制造業成本效應[J].經濟學(季刊),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