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段是市政路橋施工中的重點施工內容,是實現路基結構物等銜接時需特殊處理的地段。市政路橋施工中,借助過渡段施工,可實現對軟基的一定控制效果。然而,實際的市政路橋施工中,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施工的方法不明確,施工技術不清晰,進而導致路基路面出現裂縫和沉降等現象,嚴重威脅市政路橋的服務性能,亟需改進與完善。基于此,本文結合工程實例,對市政路橋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施工進行闡述,內容如下。
為探究分析市政路橋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施工,本文結合市政路橋工程為例,本工程的橋臺高2.4m,寬48m,超載土體高度0.4m。現展開路橋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施工的詳細研究,本工程前期施工受到軟基市政路橋過渡段軟基的影響,并引起路基路面施工不當,造成一些危害,具體如下:①影響車輛運行速度。市政路橋過渡段路基路面施工不當,會有法路面的平整度出現問題、路基路面出現裂縫或是內陷,從而導致車輛行駛過程中,會受到路基路面的干擾,促使行車速度下降,如果存在大型裂縫、內陷的情況,車輛未減速行駛,能誘發(fā)交通事故的發(fā)生[1];②影響行車安全。過渡段路基路面施工的質量,對車輛安全行駛存在影響,不平整、裂縫的路面會增加駕駛員對路面的觀察注意力。如果過度注意路面情況,忽視周邊行駛車輛,極其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產生,威脅駕駛員和其他車輛的安全;③增加車輛的維護費用。車輛行駛中,頻繁減速會增加車輛內部零件的損耗程度,從而增加車輛的維護成本。而且,頻繁減速還會增加車輛的耗油量,增加車輛尾氣排放量,從而加劇車輛對大氣環(huán)境的污染[2];④增加市政路橋養(yǎng)護成本。市政路橋的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施工不當,會增加市政路基的養(yǎng)護頻率。且受到車輛跳動的影響,會加劇伸縮縫和橋頭橋面的損傷,進一步增加市政路橋的維護成本;⑤降低市政路橋的服務年限。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施工質量問題,會導致過渡段的服務年限降低,且不斷增加對市政路橋的整體損耗程度,進而降低市政路橋的整體服務年限[3]。
為實現對上述問題的處理,本工程擬展開對市政路橋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施工,具體的施工中,本工程選擇注漿技術處理軟基,施工注漿縱斷面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注漿縱斷面示意圖
施工前期準備工作對與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施工的作用較為明顯,如果不選擇有效的準備工作,必然會導致后續(xù)施工盲目、工期混亂等情況。
(1)過渡段軟基處理技術選擇。現階段過渡段軟基處理技術較多,需結合工程基本情況,綜合展開對軟基處理方案的選擇。常見的過渡段軟基處理技術有噴射注漿技術、水泥粉噴樁技術、堆載預壓技術和排水固結技術、水泥攪拌樁技術等。綜合比較施工效果和施工成本,本工程選擇注漿技術作為軟基的處理技術。
(2)施工設計準備。針對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需展開有效的路基路面設計研究,對于過渡段,需保障過渡段的沉降<10cm,沉降差<5cm,沉降坡差≤0.4%。對于過渡段的需要展開緩和過渡段的適用設計和減少過渡段的變形、控制搭板長強度與長度,從而確保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可以滿足實際使用標準。
(3)施工材料的準備。結合確定的軟基處理技術,綜合展開對施工材料的準備,施工材料包括常規(guī)路基路面施工材料、水泥攪拌樁施工材料等,并合理的展開不同需求混凝土的配置工作,結合試驗室研究,確定路基路面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并控制原材料質量。
(4)施工技術準備。施工技術確定后,需結合具體的施工設計和技術選擇情況,展開有效的技術交底工作,促使施工人員能夠充分了解施工的具體內容,進而減少失誤操作的存在。完成后,進一步展開對施工機械設備的檢測檢驗工作,避免施工機械設備存在質量問題,誘發(fā)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施工質量問題。
填料部分是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的施工關鍵,主要是用于臺背回填土的加固施工。這部分的填料,必須展開有效的土壤對比試驗,借助試驗研究,確定填料的塑限和液限,從而完成對填料的選擇。通過初步篩選后,對填料的松鋪厚度的、壓實次數等進行進一步研究,最后,對填料的滲水性能和干容重等進行測試,實現對填料的確定。
對于搭板的具體參數確定,主要從而長度、強度等入手,對于長度需大于臺背處預留土方缺口長度。并設置傾角變化范圍的在1/200~1/300內。且長度確定時,可分析受力狀態(tài),并展開相關計算,確定最終參數。
鑒于本工程選擇注漿技術,故僅對注漿施工技術進行闡述。本工程注漿技術主要選擇噴射注漿技術,。具體的注漿孔選擇環(huán)向布置方式,做好注漿孔的檢測檢驗工作,確保注漿孔的整體質量。具體注漿進行孔口阻塞純壓式注漿。漿液的水灰比控制在0.5,且摻砂量≤水泥重量的200%。在規(guī)范的注漿壓力下,展開注漿,持續(xù)灌注10min,結束后,先關閉孔口閘閥,再停止水泵,避免倒吸。
搭板的參數確定后,路基施工完成后,則需合理展開搭板的施工,搭板一端與橋臺連接,另一端直接與路基連接。搭板完成后,則展開過渡性路面施工。。為保障過渡性路面的平整度和功能,必須嚴格控制滲漏,且做好防水準備,達到提升路面的功能性。對于橋頭滲水的情況,必須嚴格控制伸縮縫的施工質量,減少氣候因素造成的路基路面結構受損的情況,保障橋頭質量,規(guī)避橋頭錯位隱患。
施工完成后,則展開對路基路面的監(jiān)測工作,借助沉降傳感器的布置,在路基路面投入使用后1d和3d的沉降量進行監(jiān)測,并根據過渡段的沉降量,確定路基路面是否符合市政路橋的施工需求。
本工程的通過路基路面沉降量的監(jiān)控,分別得到1d與3d后的沉降量與平均沉降量,詳見下表1。

表1 沉降量與沉降均值表
且與路基路面的沉降合格指標比較,本工程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施工符合工程基本需求,路基路面合格。
研究分析市政路橋過渡段軟基的危害,結合工程實例,對具體的市政路橋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的具體施工進行闡述,分析具體的施工準備工作,從而設計、技術和材料設備等進行準備。再對具體的施工填料及搭板參數確定、軟基處理和路面施工等內容進行闡述,完成對市政路橋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施工,且本工程經過沉降監(jiān)測,得到本工程的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施工的路基路面合格。
[1]詹美玲.淺談市政路橋過渡段軟基路基施工的處理方法[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6(4):105.
[2]李永強.試析市政路橋過渡段軟路基路面施工質量控制[J].建材與裝飾,2015(18).
[3]謝昭.市政路橋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施工探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