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一平
自由貿易港的新時代,將以怎樣的全球開放格局促進中國經濟升級?
2017年12月22日,記者從上海財政局獲悉,2017年上海新增減稅330億元、降費175億元,維持每年新增減稅降費500億元的規模。
上海市財政局負責人隨即在公開場合表示:“上海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在制度設計上會更加與國際接軌。”
這也是上海官方近日在公開場合首次談及“自由貿易港”建設。
據中國證券網報道,目前,上海自貿港建設方案正在緊鑼密鼓地醞釀中。2017年12月20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明年8項重點工作,其中之一是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而之前的十九大報告則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
那么什么是自由貿易港呢?有了自貿區,為什么還要設立自貿港呢?
事實上,對于自由貿易港與自由貿易區或自由區,國際上并沒有公認的法定定義區別。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光輝告訴記者,自由貿易港是個系統概念,包括四方面特征:1. 一主權國家政府劃定的國境內海關監管關卡以外的特定港口區域;2. 外國船舶貨物資金可自由進出,其中包括運輸儲存包裝分類,及加工制造等活動均可自由經營;3. 自由貿易港內無需繳納關稅;4. 自由貿易港內不受海關及其他各種繁雜程序檢查,僅在貨物自由貿易區,海關介入該主權國家。
“自由貿易港是在自貿試驗區基礎上開放度更高的功能區。”上海財經大學上海發展研究院、自由貿易區研究院院長趙曉雷接受本刊記者采訪,他認為,中國的自由貿易港設立直接對標國際自由貿易(港)區的最高開放標準和監管制度。自由貿易港的核心功能應該是國際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促進貿易轉型升級,提高國際貿易中心的能級。自由貿易港建設將實施更高標準的“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區內自由”的口岸監管制度和模式。
據了解,上海的自由貿易港,目前包括是洋山港+浦東機場,洋山保稅港區是14.16平方公里,浦東機場綜保區是3.59平方公里,海港和空港的組合,是國際上自由貿易港的主流布局。
那么,自由貿易港在中國的新時代,將以怎樣的全球開放格局促進經濟升級?
在李光輝院長看來,現有的自由貿易港被賦予更大自主權,在新時代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背景下,自由貿易港進一步擴大開放,進一步推進先行先試,進一步深化與世界規則的對接,通過先行先試營造與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的國際經貿規則對接,同時探索出中國改革開放的路徑,總結經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本。
自由港的由來
自由港至今有400多年歷史,但是由于早期發展多與殖民體系的擴展相聯系,并未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制度變革的選擇。”
最早的自由貿易港要追溯到1547年,意大利熱那亞灣的雷格亨港被辟為自由貿易港,這是歷史上首次正式以“自由港”命名。17世紀開始,歐洲一些貿易大國將主要港口和城市辟為自由貿易港,如意大利的熱亞那、法國的敦刻爾克、德國的漢堡和不來梅、丹麥的哥本哈根等。
19世紀20世紀初,許多國家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建立自由港貿易區,比如直布羅陀、新加坡香港等自由港,形成現代自由貿易港,這時期是快速發展時期。到現在,自由貿易港發展也是比較迅速。
“總的看來,世界上自由貿易港很早就出現。”李光輝告訴《人民周刊》記者,作為非海關監管區,自由貿易港享受免關稅和配額許可證特權、貨物儲存期限不受限制,同時區內可進行倉儲貿易制造加工裝配等業務,也就是說,自由貿易港區擁有經濟上的治外法權和豁免權。
按照經營形態劃分,自由貿易港可分三種:1. 專為儲運和轉口貿易設計的自由貿易港區,即商業型自由貿易港;2. 為加工制造業設的加工出口區,即工業型的自由貿易港區;3. 轉口倉儲貿易工業及金融服務多目標功能,綜合性自由貿易港區。
“目前全球有2000~5000個自由貿易港,對世界經濟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我國最早的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倉庫等按照理論劃分,應該都屬于自由貿易港范圍之內。”李光輝對記者稱。
基于中國國情
2017年4月,國務院印發的《進一步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提出,在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設立自由貿易港區。
這是“自由貿易港區”首次作為完整概念提出。依據《方案》,上海自由貿易港區將在洋山保稅港和浦東機場海關特殊監管區內設立,并將實施更高標準的“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特色貿易監管制度。這將極大的促進境內外貨物和資金在港口區的自由流動。
作為“領頭雁”的上海港及浦東國際機場的進出口集裝箱量和貨郵量居全球領先地位,在國際貿易、國際航運、國際投資、國際金融等業務方面居全國領先地位。
四年前,上海自貿試驗區正式啟航。在政府職能轉變、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金融開放創新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效,為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條件和營商環境。洋山港擁有優良的港口條件和基礎設施,有著豐富的航線資源。在趙曉雷看來,“這些制度條件和自然條件可以支持建設開放度最高的自由貿易港。”
在全面開放新格局中,自貿港的建設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探索建立自由貿易港,自由貿易港對我們來講,沒有明確的功能定位,理論上世界各國都不同,是根據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水平所設定的功能,在這樣的背景下,上海設立自由貿易港應該是什么模式需要結合上海對外開放的程度與上海經濟發展進程,同時為中國未來的自由貿易港發展探索路徑、總結經驗。”李光輝這樣解讀。
那么,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將會帶動中國產業如何進一步發展?趙曉雷認為,自由貿易港建設首先會帶動國際中轉貿易、離岸貿易的發展,大大提升上海港國際轉口貿易業務的份額,優化貿易結構,促進貿易轉型升級。離岸業務稅收政策及監管制度如有創新突破,也將帶動離岸貿易的發展。此外,“一線放開”“區內自由”還能帶動國際航運、全球維修、國際物流、高端制造、內外貿一體化平臺、服務貿易等產業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