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睿婕
香港已經逐漸從起步時期的單一轉口貿易港,發展成為重要的國際貿易及商業中心,它是全世界最自由、最開放的港口之一。
1842年,香港正式宣布成為自由港,推行自由貿易政策,以推動其經濟發展。自開埠以來,對外貿易始終是香港經濟之本。如今,香港已經逐漸從起步時期的單一轉口貿易港,發展成為重要的國際貿易及商業中心,它是全世界最自由、最開放的港口之一。
2017年2月,美國傳統基金會發布每年一度的《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報告顯示,香港地區連續23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在12項指標評估中,香港有8項取得90分以上,并在“貿易自由”與“金融自由”等方面繼續獲評為全球首位。此外,香港的營商和投資自由程度也被評為世界第二。
完善的稅收政策與簡便的通關程序
香港全境面積約1104平方公里,由香港島、九龍半島以及新界地區三部分組成。位于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維多利亞港是著名的深水海港。
香港的港口效率在世界范圍內首屈一指。香港付貨人委員會執行總干事何立基此前表示,一般來說,到達香港港口的貨柜在半天之內可以完成貨物裝卸和通關,若遇到緊急情況,裝卸貨物最短只需要半個小時。
香港實行典型的整體模式的自由港體制,在全境內實行統一的貿易自由,不設置貿易壁壘。除了酒類、煙草、碳氫油類及甲醇這4類商品外,一般進出口貨物在香港均無須繳付任何關稅。
同時,在其他稅收政策上,香港不設增值稅或消費稅,企業所得稅稅率也只有16.5%。其次,香港港口的通關程序十分便利,大大提高了港口效率。綜合開發研究院(深圳)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對記者分析稱,在貨物監管上,香港貨物進出口自由度很高,手續簡便及高效。
金融自由,營商環境享譽全球
除了貨物貿易自由外,香港作為自由港,還具有金融自由、資金自由、經營自由、投資自由等特性。香港的資金、人員等其余生產要素流通的自由度都被《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評為世界前列,使其有享譽全球的營商環境,從而吸引了大量的外國投資,為貿易和其他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機會。
此外,香港分別在1973年和1974年取消了外匯和黃金管制,開放了這兩大市場。在完善和高效的法律體系之下,本地和外國資金在香港流動均不受任何限制,任何獲準營業的外資銀行也可在香港從事任何境內和境外業務,憑借其發達的金融系統,香港還為企業提供各類融資渠道。
此外,企業經營自由也是香港作為自由港的一大特點。在香港,企業注冊與登記手續簡單快捷,步驟清晰。世界銀行發布的《2017營商環境報告》認定,香港在“開辦企業”指標上世界排名第三。香港也不設任何投資壁壘,任何境外投資者都可以成為一家香港企業的所有者。
香港成功經驗為內地提供借鑒
近年來,中國內地港口的吞吐量、基礎設施并不比香港差。但在管理能力、管理體制、效率和國際化服務上,還是有所差距。
學習香港的成功經驗、對標國際標準將是中國內地港口的發展方向之一。其中,在金融創新和服務方面,香港是最好的樣板。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自貿區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波則指出,深圳在金融創新方面在全國來說處在領先地位,再借助其與香港臨近的優勢,完全可以學習甚至對香港的模式進行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