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一平
2017年,日本防衛費連續六年逆勢大漲——日本在軍事大國的路上狂飆猛進,2018年,日本又迎來了建立“軍事大國”的一個關鍵節點。
2018年的日本,真的會成為安倍打造“軍事強國”計劃的元年嗎?
近期,日本一邊是部署反導系統,一邊是考慮追加采購F-35戰機,還大幅提升其自衛隊的“存在感”,頻頻突破“專守防衛”的舉動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而與此同時,日本防衛費連續六年逆勢大漲——分析人士指出,2018年,日本迎來了建立“軍事大國”的一個關鍵節點。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外交室主任呂耀東接受《人民周刊》記者采訪,他認為,今天的日本已經是一個軍事強國,正在向一個軍事大國邁進。
呂耀東說,“出云”號驅逐艦在其設計上無法實現搭載戰斗機,因此不具備攻擊能力。而日本防衛省打算引進美國戰斗機F-35B作為改造后航母艦載機,艦載機由直升機變為戰斗機,暴露出想將“出云”號改造成正規航空母艦使用,航母可以起降戰斗機,是可以對外攻擊的,這有違日本一貫的“專守防衛”主張。
外部威脅的“套路”
“外部威脅”已經成了日本為發展軍力而嫻熟運用的“套路”,以防御之名謀攻擊之實,甚至遠程巡航導彈都披上了“防御裝備”的外衣。
2017年12月19日舉行的日本內閣會議認為,面對“朝鮮問題等威脅”,日本有必要“從根本上強化反導系統,擁有可持續的反導能力”,因而決定引進兩套陸基“宙斯盾”。預計分別部署在秋田縣和山口縣,該系統從決定引進到正式投入使用可能需要5年的時間。
“外部威脅論一直是安倍在為自己防衛力提高方面很重要的借口,他不但在利用,還在助長這個威脅。”呂耀東告訴記者,日本在朝鮮半島問題上從來沒有一個建設性的意見,在渲染朝鮮威脅、中國威脅論等方面卻一直孜孜不倦,現在又作出策略調整,重點放在朝核問題,朝核危機成為安倍政府每年提高軍備額度的理由,今后安倍政府依然不會放棄這一“套路”。
對于這一“套路”的把戲,無論日本百姓還是外界都反對聲一片。
日本媒體分析指出,至少未來5年,日本防衛預算會繼續居高不下,這將引發在野黨的批評之聲。秋田縣和山口縣當地居民也散發傳單,不滿部署決定,擔心當地將來會成為打擊目標。而此前,俄羅斯政府就對日本計劃部署陸基“宙斯盾”系統表示不滿,認為這將破壞地區戰略穩定。俄羅斯外交部認為,日方將部署這一系統歸因于朝鮮試射導彈是站不住腳的。
然而,安倍政府以“朝鮮威脅”為由引進的陸基“宙斯盾”,事實卻是這一裝備要到2023年才能投入使用,并不能解什么“燃眉之急”。
意欲放棄專守防衛
針對日本防衛省官員的辯解——如果航母用于防御目的就不屬于“攻擊型航母”,呂耀東表示,這種說法站不住腳,引進美國戰斗機F-35B作為改造后航母艦載機,就突破專守防衛的政策,變成可以攻擊對方的國家,購買F-35B,可以在航母上、公海上起降戰斗機,就不是專守防衛。
日本一些媒體也指出這一做法違反“專守防衛”政策。《朝日新聞》2017年12月27日評論說,改造航母的舉動只會讓“專守防衛”政策成為一紙空文。
日本憲法第九條規定,日本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成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專守防衛是根據憲法引申出來的,外部要侵略領空主權要反擊,是放棄動武的。”呂耀東指出,現在一個最大變化是2014年7月1日日本政府通過解禁集體自衛權,先后修改《自衛隊法》《周邊事態法》《應對武力攻擊事態法》等10多部法律,出臺了《和平援助法》,都是與自衛隊和戰爭有關的,自衛隊就可以依據自衛權,“專守防衛”政策現在已經形同虛設。
“突破專守防衛最重要的理念,現在已經成為實踐。”呂耀東直言,如果日本購買巡航導彈,性質就發生改變,不是反擊,是進攻。如果朝鮮發射導彈,日方預判是針對日本,就可以摧毀朝鮮的基地。
2015年9月,安倍政府不顧國內外反對強行通過新安保法,解禁集體自衛權,標志著日本戰后“專守防衛”政策發生根本轉折。
不僅僅在日美同盟框架下,日本以“互相保護”的理由,購買大量武器裝備完善其攻擊能力,另一方面,安倍的野心不止于此,軍事力量正在向美澳印日安全模式轉變,像“亞洲版的北約在推進,”呂耀東表示擔憂。
據日本《讀賣新聞》報道,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正在協調1月訪問日本的事宜。在日澳首腦會談中,雙方預計會就旨在確保自衛隊與澳大利亞軍隊在對方國土內開展活動達成框架協議。日本政府還積極尋求英國磋商同樣的協定。日本希望在日美同盟的基礎上強化與“準同盟國”的合作,多元化地深化安全保障合作。
修憲野心昭昭
憲法第九條似乎成了套在日本執政者頭上的最后一道“緊箍”,雖然專守防衛名存實亡,但是如外交部華春瑩在公開場合所說,日本憲法第九條是日本面向國際社會作出的鄭重承諾。
然而,2018開年沒多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經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修憲的打算,日本輿論也猜測,修憲可能在今年開始“動真格兒”的了。而修憲會給周邊地區和日本國內帶來什么影響?
日本政府將憲法稱為“和平憲法”。所謂“和平”,主要指第九條。第九條的譯文是:1. 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于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2. 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日本共同社評論稱,日本憲法于2018年迎來重要岔路口。自民黨憲法修改推進總部于1月下旬重啟全體會議。結合圍繞規定“放棄戰爭”等的第9條、充實教育、緊急事態條款及取消參院選區“合區”這4個項目的論點整理展開討論。
據報道,目前眾議院中贊成修改憲法的議員超過8成,但是這個比例和國民的意向存在很大的差距。去年年底,朝日新聞進行的另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在民眾最希望安倍實施的政策中,居首位的社會保障占32%,接下來是雇傭政策和教育,而修憲只占6%。
2018年新年剛過,1月4日,安倍在今年的首次記者會上,在感謝了國民的理解和支持之后,非常具體地向24小時保衛日本領土領海領空的自衛隊員、在日本海宙斯盾艦上、各基地監視朝鮮上空、應對朝鮮威脅的自衛隊隊員表示敬意。首相在新年如此具體地問候自衛隊隊員實屬罕見。而緊接著安倍就表示,今年將讓國民看到憲法應有的形態,也就是修憲草案。
“今年是最關鍵期,自民黨出臺了修憲草案,今年要統合各個黨派的不同理念”呂耀東分析,在修憲勢力占據國會席位優勢和行政資源的情況下,日本修憲正一步步接近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