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了樂視的酷派,或許該感到輕松。近日,賈躍亭再次拋售5.51億股酷派股權,至此,賈躍亭已經不再是酷派股東。
酷派作為曾經輝煌一時的“中華酷聯”之一,錯過了智能機的黃金發展期,又一度受累于樂視,如今雖然擺脫了樂視的影響,但想重歸一線陣營,仍然挑戰巨大。
2018年1月10日,酷派集團公告稱,在酷派按時足額所涉銀行承兌匯票業務保證金并足額支付相關訴訟費用后,借款銀行不再起訴酷派,并向法院申請解除查封的酷派資產。
經歷手機銷量下滑的沖擊后,虧損嚴重的酷派如今終于可以輕松一些了。此前賈躍亭將其持有的酷派股權轉讓給威日創投,據報道,這是酷派向賈躍亭游說的結果。威日創投背后是地產企業,酷派旗下有價值近百億元的土地,引入地產企業來開發旗下的土地,應是酷派眼下最有可能的自救動作。
樂視淡出
酷派集團2018年1月4日晚間發布的公告顯示,控股股東Leview擬將其持有的公司8.97億股,占公司總股本17.83%的股權轉讓給威日創投。交易完成后,Leview持有酷派集團的股權將降低至10.95%,持股比例由此將低于威日創投,位列酷派集團第二大股東。
Leview Mobile HK Limited為賈躍亭百分百控股公司,Leview出售酷派集團的價格為每股0.9港元,因此交易總價將達8.07億港元(以當時匯率算,約合人民幣6.69億元)。
早在2015年6月,樂視系出資21.8億元從酷派集團創始人郭德英手中購入酷派18%的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一年后,樂視系再以10.47億港元(按當時匯率計算約為8.7億元)的代價增持酷派集團近11%股權,持股28.78%成為酷派第一大股東,代價約為30.5億元。
酷派CEO蔣超表示,當初和樂視合作,主要是希望借助樂視的生態系統和互聯網經驗讓酷派得到快速提升。但樂視后來因資金問題深陷泥潭,酷派也受到很大影響。
酷派當年是中國手機市場四大國產品牌之一,主要是依賴電信運營商的定制機發展起來的。梁振鵬認為,隨著華為、小米和OPPO等品牌興起,電信運營商降低了對定制機的補貼,導致那些過于依賴電信、移動等運營商渠道的品牌失去了優勢,酷派就是其中之一。
在這樣的情況下,酷派尋求與樂視的合作也在情理之中,當時360也表達過與酷派合作的意愿。并且360早于樂視與酷派進行合作。2014年年底,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奇酷,生產互聯網手機。
但到了2015年6月,樂視網入股酷派,并引發了“酷派、樂視、360的三角戀”風波。360認為酷派違反了協議,而據媒體報道,當時酷派大股東希望套現退出,360因為籌劃從美股退市事宜沒有資金全盤收購,酷派大股東只得另尋買家。
酷派危局
兜兜轉轉,又回到原點,原本想借助樂視發展的酷派,卻因樂視的資金危機導致自己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而錯失良機。
據酷派集團此前披露的2016年未經審計的年報顯示,2016年公司實現營收79.94億港元,同比下滑45.5%,凈利潤從上一年度的盈利轉為虧損,且虧損額高達42.1億港元。
據2017年8月15日酷派在港交所發布的公告,目前公司處于持續虧損狀態,截至2017年7月31日的營業收入約為27.16億港元,同比下滑約為52%,且流動資產已低于流動負債,償債壓力加大。
2014年7月份,國資委要求運營商在未來三年內,連續每年降低20%的營銷費用。算下來,三大運營商三年總計減少營銷費用400多億元,這對定制機非常不利,酷派因此當時急需轉型。
“漏船偏遇連夜雨”,蔣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16~2017年,酷派與樂視重組過程中,樂視選擇的管理團隊對市場了解程度不夠,開發了一系列產品,費用急劇上升,而銷售能力又顯不足,因此造成公司巨額的虧損。
樂視給酷派帶來的不只是管理混亂,還使其在銀行貸款開始變得困難。酷派前CEO劉江峰曾表示,因為跟樂視的關系,2017年銀行對酷派只還不貸。2017年以來,酷派集團先后被多家銀行起訴,追討資金合計2.4億元。酷派甚至無法湊齊Cool M7預計50萬臺出貨量的物料和供應鏈資金。
新東家或為抄底地產資源
在樂視陷入資金鏈危機之后,酷派也陷入困境。多家銀行對酷派停貸,酷派出現巨大的資金缺口。頂著資金壓力,酷派開始大規模裁員,與此同時訴訟也頻頻敲門。
去年5月份,酷派解約了剛剛招進的約300名應屆生,在經歷一輪大規模裁員后其員工減少了近一半;去年7月份,酷派遭到了平安銀行起訴,要求其提前還貸8000萬元;一個月后,酷派再遭寧波銀行提前索債,后者要求其立即歸還票面金額合計7000萬元的承兌匯票。多家銀行追債、業績巨虧、估值大幅下降,讓酷派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陷入被動,業務處于停滯狀態。
不過,隨著酷派償還平安銀行債務、寧波銀行撤訴、與浦發達成和解,目前酷派對銀行的負債已基本解決,在融資上也獲得較為寬松的環境。
而這一切主要得益于新東家的到來。
此次接盤樂視手中酷派股權的威日創投,在市場上并不為人熟知。威日創投是一家在英屬處女群島注冊成立的公司,其可查的公開資料很少。有消息稱其背后或許是京基地產的資本力量。不過該消息并未得到京基地產方面的證實。
一位接近酷派人士向記者表示:“酷派的新股東是一家房地產商,對方進入主要看中酷派的地產資源。”
酷派前CEO劉江峰曾對外透露,酷派是拿著金飯碗討飯。“實際上酷派有很多資產,手握(價值)100億元的房地產。”有消息顯示,酷派現在的資產最有價值的是“土地資源”,其在信息港、松山湖、科技園北區等多處都有很好的地塊。
在樂視表示有意出售酷派后,業內就有“酷派欲通過土地進行資本合作”的消息傳出。外界甚至稱,酷派有意從手機制造商轉型房地產企業。
對此,酷派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酷派資金問題已經解決,酷派仍將經營手機業務,并將海外市場作為業務重整的立足點。”
“經過幾年的‘折騰,目前酷派在手機的研發、制造、渠道鋪設上都處于停滯狀態,尚需時間恢復狀態。目前國內手機市場已經被蘋果、三星、華為等廠商壟斷,酷派在國內市場的機會較小,其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重心或會放在海外市場,不過酷派手機想要翻身還需看新東家對其手機業務的支持力度。”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認為。
自救能否奏效
2015年,酷派手機的出貨量為3800萬臺,2016年銷量縮水到1500萬臺,2017年的數據尚未出來,但2017年第一季度只有100萬臺。酷派的總市值如今也約為36億港元,而最高時曾突破120億港元。
在這樣的情況下,酷派仍能生存,顯示出酷派的家底雄厚。
酷派高管對外稱,現在樂視系高管基本離場,酷派目前的管理層全是樂視進入前的班底,據報道,酷派自救靠兩種方法,一是引入地產開發商,共同開發手里部分土地資源,解決資金危機;二是開發國外市場,公司未來重點放在海外、AI和5G上。目前,酷派在美國市場與美國四大運營商中的3家(AT&T;、T-Mobile和Sprint)進行合作,美國手機市場由運營商主導,符合酷派的傳統優勢。
酷派所持有的土地價值將近百億元。接手酷派股權的威日創投背后的股東為深圳地產商京基集團創始人陳華家族。2017年10月17日,酷派發布公告稱,引入深圳星河地產控股子公司,共同開發酷派信息港。借助地產業務,酷派有望解決資金壓力。
酷派CEO蔣超對外表示,酷派的資金壓力已經解決,希望能夠重塑酷派在“中華酷聯”時期的輝煌。
但梁振鵬認為,目前手機市場格局基本已經確立,華為、小米和OPPO、VIVO等民族品牌牢牢把握住國產手機市場,酷派幾乎沒有機會。即使地產業務和國外業務能使其重新活下來,但想重歸一線陣營,仍然挑戰巨大。